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静

作品数:34 被引量:268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肿瘤
  • 12篇细胞
  • 9篇腺癌
  • 9篇病理
  • 8篇腺肿瘤
  • 5篇胰腺
  • 5篇荧光
  • 5篇原位
  • 5篇皮肤
  • 5篇临床病理
  • 5篇基因
  • 4篇导管
  • 4篇导管腺癌
  • 4篇荧光原位杂交
  • 4篇原位杂交
  • 4篇临床病理分析
  • 4篇病理分析
  • 3篇胰头
  • 3篇胰腺肿瘤
  • 3篇乳腺

机构

  • 21篇北京大学
  • 17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34篇苏静
  • 11篇郑杰
  • 11篇柳剑英
  • 7篇由江峰
  • 6篇刘剑羽
  • 5篇裴新龙
  • 4篇王洁良
  • 4篇崔湘琳
  • 4篇梅放
  • 3篇彭颖
  • 3篇李磊
  • 3篇张倩
  • 3篇廖松林
  • 3篇高菲
  • 3篇马朝来
  • 3篇原春辉
  • 3篇陶明
  • 3篇修典荣
  • 3篇石雪迎
  • 3篇蒋斌

传媒

  • 7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色素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被引量:49
2021年
黑色素瘤是一类起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发生于皮肤、黏膜及眼葡萄膜等部位。准确、规范的病理诊断对黑色素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至关重要。本指南以中国黑色素瘤规范化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17版)为基础,结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2020版)》对病理诊断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我国国情,对黑色素病理诊断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较全面地阐述,并给出指导性建议,旨在提高我国黑色素瘤的病理诊断水平和规范性,更准确地评估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皮肤病理学组苏静应建明刘业强李文才柳剑英李忠武
关键词:黑色素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葡萄膜黑色素细胞治疗及预后
乳腺叶状肿瘤的分级指标及预后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28
2017年
目的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常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为我国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分级诊断提供辅助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1999至2013年的83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资料,按2012年WHO乳腺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标准提供的6个组织学指标进行分级,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乳腺叶状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指标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乳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分别为48例(57.8%)、24例(28.9%)和11例(13.3%)。72例随访病例的局部复发率为20.8%(15/72),中位复发时间为24个月。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5%(7/40)、22.7%(5/22)和3/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1/22)乳腺交界性叶状肿瘤和3例(3/10)恶性叶状肿瘤均于术后5年内发生肺或骨转移。6个组织学指标中,仅间叶细胞核分裂象、间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与叶状肿瘤复发明显相关(P=0.001和P=0.006)。 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提示,间叶性肿瘤细胞异型性可作为叶状肿瘤无复发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子,相对危险度为6.40(P=0.018,95%CI=1.378~29.732)。结论 WHO乳腺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标准的6个组织学指标对于提示乳腺叶状肿瘤局部复发的重要性并不相同,其中间叶细胞核分裂象增多或间叶性肿瘤细胞重度异型性的乳腺叶状肿瘤更易发生局部复发。因此在对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分级时,应更关注这2个组织学指标的意义。
贾翠梅放柳剑英赵红梅雷玉涛苏静黄思夏郑杰由江峰
关键词:乳腺肿瘤叶状瘤预后
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四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的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皮肤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的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例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中,男2例,女2例,年龄19~30岁,平均26.5岁;皮损位于四肢3例,外阴1例。组织学特点:均为皮内痣,病变左右对称,痣细胞呈上皮样和(或)梭形,聚集成团或单个散在分布于增生的纤维组织之间,均未见淋巴细胞聚集、坏死或溃疡。免疫组化显示,3例痣细胞为S100和MelanA阳性,2例为P16阳性;Ki-67阳性指数均小于5%;2例间质细胞为凝血因子F)皿和CD34阴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显示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在6p25(RREBl)、6q23(MYB)、6p11.1-q11.1(Cep6)及11q13(CCND1)4个基因位点均无拷贝数异常。结论结缔组织增生性色素痣是一种组织学独特的良性黑素细胞痣,ki-67、S100、Melan A、凝血因子FⅫ等免疫组化染色和黑素瘤FISH检测有助于其与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和黑素瘤鉴别。
张倩苏静柳剑英高菲梅放叶蒙蒙张伟
关键词:病理过程皮肤表现荧光原位杂交
MRCP和DWI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导管腺癌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价值。方法 21例经证实的AIP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MRCP检查,其中11例行DWI检查,同时回顾性分析30例经证实的PDAC患者MRCP和DWI检查,以及3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上腹部DWI检查。观察AIP和PDAC病灶形态以及胰管、胆管形态,比较AIP、PDAC、对照组DWI表现,计算各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对照。结果 AIP多表现为弥漫性或混合多病灶、腊肠样肿胀、胰周包壳、病变段胰管多表现为渐进性或多节段狭窄,胰管多数贯通病变,病变远端胰管多无扩张或轻度扩张小于5 mm,胰腺段胆管多呈渐进性或胆管多发狭窄。30例PDACA病灶均表现为结节状,病变段胰管多狭窄闭塞,狭窄远端胰管扩张大于5 mm,常伴有胰腺实质萎缩,累及胆总管多呈截断狭窄。AIP病灶ADC值显著低于PDAC病灶(P<0.01)。结论 MRCP和DWI对于AIP和PDAC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裴新龙谢敬霞刘剑羽苏静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一种局部视差矢量的导出方法
一种多视点视频编码中的局部视差矢量获取方法,将当前预测单元PU相邻已经编码的左边、左上、上边、右上、左下五个候选区域划分为若干个l×w大小的块,按照一定的顺序考察当前候选区域所有划分的块中是否含有视差矢量来决定是否考察下...
马思伟毛琪王苫社苏静罗法蕾
文献传递
外耳部皮肤原位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3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外耳皮肤原位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 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外耳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 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0例外耳c SCC患者男女比为4∶1,平均年龄66.9岁,中位年龄71岁。23例耳廓c SCC,7例外耳道c SCC。镜检:22例(73.3%)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i SCC);8例(26.7%)为原位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SCCIS),其中2例可疑浸润。浸润癌中,19例为混合型c SCC,伴一种或多种特殊组织学亚型,其中10例伴棘层松解;8例伴梭形细胞区域;3例伴透明细胞区域;2例伴淋巴上皮瘤样癌特点;7例伴角化棘皮瘤样特点;1例与毛囊相关。外耳c SCC的首次活检确诊率约80.1%,外耳道c SCC的确诊率仅为57.1%。切缘阳性病例的局部复发率为66.7%(2/3),切缘阴性者局部复发率为10%(2/20)。20例随访病例中,2例(10%)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5%)肺转移,5例(25%)死亡。结论外耳c SCC的组织学形态多样,病理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确诊需密切联系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外耳c SCC预后不良的因素主要包括肿瘤直径≥2 cm、浸润软骨、累及颅骨、分期较晚和切缘阳性等。
黄思夏柳剑英苏静梅放高菲郑杰廖松林
关键词:耳肿瘤鳞状细胞癌病理学
RhoC基因表达与前列腺癌细胞系侵袭行为相关性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RhoC基因在不同转移潜能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侵袭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印记方法检测前列腺癌不转移亚系(PC-3M-2B4)和高转移亚系(PC-3M—1E8)细胞中Rho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RhoC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前列腺癌不转移亚系PC-3M-2B4;利用Matrigel胶穿膜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划痕修复实验检测运动迁移能力、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微丝骨架结构的变化、明胶酶谱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变化,并利用Western印记检测Akt信号传导通路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RhoC在两种不同转移能力前列腺癌细胞系中不同程度表达,在高转移亚系中高表达,不转移亚系中低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因转染过表达RhoC后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增强,正义转染组(125.21±10.43)与其相应空载体组(53.77±8.56)、反义组(46.22±8.12)和未转染对照组(57.68±7.25)相比,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运动迁移能力明显增强,正义转染组16h划痕修复率(62.38±2.36)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组(32.23±2.43)、反义组(29.47±1.86)和未转染对照组(31.88±2.67)(P〈0.01);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义转染组细胞内肌动蛋白多聚体减少,微丝骨架杂乱、模糊;此外,RhoC基因正义转染组细胞MMP-2活性上调,p-Akt水平升高。结论RhoC基因过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并与前列腺癌细胞系转移潜能正相关,有望成为阻断前列腺癌转移的治疗新靶点。
袁峥苏静由江峰王洁良崔湘琳郑杰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肿瘤浸润RHOC基因
汗孔肿瘤45例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良、恶性汗孔分化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对35例汗孔瘤和10例汗孔癌的病例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汗孔瘤患者平均年龄48岁,10例汗孔癌患者平均年龄65岁。良性和恶性汗孔瘤的发病部位相似,以头面部和四肢最为常见。良性汗孔瘤组织学亚型依次为经典型(23例)、真皮导管瘤(9例)和单纯性汗腺棘皮瘤(3例)。所有的汗孔癌都伴有残存的良性汗孔瘤成分,以经典型为主,但是在其他区域瘤细胞显示显著的异型性和/或间质浸润。结论汗孔分化肿瘤的正确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观察,肿瘤细胞异型性和/或浸润性生长方式是汗孔瘤与汗孔癌鉴别的重要依据,局灶高分裂活性和灶状肿瘤细胞坏死不能作为汗孔癌的独立诊断指标,病史较长的汗孔瘤如近期快速生长多提示有恶变。
姚华宁柳剑英苏静郑杰廖松林
关键词:汗孔瘤
胰腺非高强化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导管腺癌的MRI鉴别诊断被引量:4
2019年
探讨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在鉴别动脉期非高强化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和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经过病理证实的35例PNET(共45个病灶)和52例PDAC(共53个病灶)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特点.根据动脉期强化程度将PNET病灶分为高强化组和非高强化组.记录非高强化组PNET和PDAC组病变的位置、大小、数量及边缘、平扫及增强各期信号特点.观察胰管、胆管及胰腺形态、血管侵犯及周围浸润情况及其他脏器转移情况.两组病变信号强度比值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病变各征象及继发征象的比较使用χ^2检验.结果高强化组共20个病灶,非高强化病灶共25个病灶.非高强化PNET组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强化程度均高于PDAC组(P<0.01).静脉期PNET组等高强化病灶数量(20/25)和延迟期等高强化病灶数量(23/25)多于PDAC组(P<0.01);17个病灶边缘较规则(P<0.01);主胰管狭窄患者(8/25)明显少于PDAC组(P<0.01);继发远端胰管扩张(6/25)较少(P<0.01),扩张程度较轻,远端胰腺萎缩(5/25)较少(P<0.05);仅2例累及胆总管;胰周浸润(8/25)较PDAC组少(P<0.01),血管侵犯(8/25)较PDAC组少(P<0.05).结论边缘规则,静脉期及延迟期高或等强化,胰管无扩张或轻度扩张、胰腺无萎缩更支持动脉期非高强化PNET的诊断,有助于和PDAC鉴别.
裴新龙苏静刘剑羽周广金
关键词:胰腺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
人类肿瘤转移相关基因TMSG-1功能研究
苏静
关键词:肿瘤转移凋亡细胞周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