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小红

作品数:23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6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4篇席勒
  • 4篇美育
  • 4篇美育思想
  • 4篇阿多诺
  • 3篇艺术
  • 3篇戏剧
  • 3篇教育
  • 2篇社会
  • 2篇审美
  • 2篇审美教育
  • 2篇古典
  • 2篇《审美教育书...
  • 1篇伊格尔顿
  • 1篇艺术美
  • 1篇艺术实践
  • 1篇游戏说
  • 1篇人性
  • 1篇上半叶
  • 1篇审丑
  • 1篇审美解放

机构

  • 15篇湘潭大学
  • 6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莫小红
  • 1篇赵炎秋

传媒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湘潭大学学报...
  • 2篇遵义师范学院...
  • 2篇湖南工业大学...
  • 2篇广东开放大学...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求索
  • 1篇前沿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广西科技师范...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丑恶怪谲各尽其美——中西古典美学中“丑”的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由于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不同,中西审丑意识与审丑艺术实践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因强调对立物的协调、渗透,对"丑"能宽容接纳;西方因崇尚美,强调美与丑的对立与冲突,对"丑"总是排斥拒绝。中国受儒家文化影响,对"丑"的本质认识偏重于伦理道德方面;西方受主客体二分思维的影响,对"丑"的认识偏重于形式方面。在艺术创作中,中国人往往以丑为美;西方人则注重化丑为美。
莫小红
关键词:古典美学审丑
肯定式超越与否定式批判——尼采、阿多诺艺术救赎观之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阿多诺和尼采都将解救当代人类生存困境的使命交给了作为关切苦难的艺术,但两人以“艺术”为中心的介入方式和救赎途径有所区别。尼采认为,艺术以美的外观超越苦难和真理,释放被理性所压抑的个体感性,唤醒生命意志,为世界和人生作出审美辩护,肯定人存在之合理,给予人生存之希望,因此,应以艺术打破枷锁,救赎人性;阿多诺呼唤艺术的“否定性本质”,强调艺术以审美幻象拯救真理性内容,以其谜语般的审美形式疏离社会,因此,应通过反艺术实现对外在异化世界的否定批判,救赎人性。但无论是尼采的肯定式超越抑或是阿多诺的否定式批判,艺术都没有在其中获得除审美幻象以外的任何实质性基础存在,这也就注定了二人救赎之路在面对残酷社会现实时的苍白无力和乌托邦色彩。
莫小红雷蕾
关键词:尼采阿多诺
论蔡元培对席勒美育思想的接受被引量:3
2012年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的奠基人,他的美育思想深受席勒的影响,他不仅从席勒的《美育书简》译出术语"美育",而且吸收其观点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蔡元培的接受与他早期的阅读,莱比锡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经历,研读《哲学入门》有密切的关系。由于蔡元培对待外来文化主张吸收消化、反对盲目照搬,所以这种接受具有潜隐性,少有学者关注。
莫小红
关键词:席勒美育思想
历史内需与文化过滤——试析郭沫若的席勒接受
2015年
郭沫若虽然被文艺界公认为"中国的歌德",但是,他是席勒戏剧的重要中译者,他的早期文艺思想、叙事诗创作、史剧创作都接受了席勒的影响。从留学日本接受席勒"游戏说"、艺术分类法、仿写《手套吟》,战争年代译介《华伦斯坦》、学习"席勒式"戏剧创作手法,到建国初期修订与重新评价《华伦斯坦》,郭沫若的席勒接受并非孤立、偶然的文学现象,它突显了中国时代精神的变迁,是社会现状、时代环境对外来文化热切的内在需求。
莫小红
关键词:文化过滤席勒
古典主义和解的幻象——论阿多诺对《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的解读
2022年
阿多诺立足战后德国文化重建的历史背景,对歌德的著名诗剧《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进行了全新意义上的解读。首先,阿多诺拒绝对该剧的传统“古典主义”定位,认为其并非仿古,而是强调了人的力量,在“人道主义”理想的面纱下,展现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其次,阿多诺认为这种冲突是启蒙与神话的对立,由此也暴露出伊菲革涅亚“人道主义”的邪恶性。最后,阿多诺指出建立在不公正和他人牺牲基础之上的和解是具有欺骗性质的,文明只有在自我否定中才能真正实现。该剧揭示了古典主义和解理想的破灭。对《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的解读遵循了阿多诺否定辩证法的思想路径,不仅是他对现实的否定性回应,也是他批判同一性思维的体现,饱含了他对文明浩劫以及当局幻想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莫小红雷蕾
关键词:阿多诺古典主义和解
席勒在近现代中国的接受
2014年
席勒是德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美学家,晚清时期席勒便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近现代中国的席勒研究主要集中在美育理论、戏剧思想、生平与作品简介三个方面,席勒接受呈现出选择性过滤、中国式改编、镜像式想象等功利化倾向。席勒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席勒的人文理想与救赎之道契合中国的现实需求,席勒对美育功能的伦理定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但是,文学以审美为主导价值,仅从功利的、道德的观点看待文学,难免使审美失美,使文学迷失其内在价值与独立性。
莫小红
关键词:席勒近现代中国
蔡元培对席勒美育思想的接受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也是近代美育的奠基人。他以民国教育总长的身份将美育写入国家的教育方针,从而第一次确立了美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之后,他身体力行,倡导美育,使美育观念得...
莫小红
关键词:席勒美育
文献传递
“内在批评”视域中的席勒戏剧--论阿多诺的席勒戏剧批评
2022年
阿多诺认为,席勒戏剧是一种作为道德载体的戏剧,席勒通过戏剧鼓吹道德理想,人性尊严,却助长了同一性思维,也压抑了客体的自由;席勒戏剧也是一种介入的艺术,席勒依据一定的思想观念进行创作,却忽视了艺术与社会现实的距离,违背了艺术的内在发展逻辑,让艺术沦为了表达某种思想的工具。阿多诺对席勒戏剧的批评,是其内在批评方法的实践,也是“非同一性”思维对“同一性”原则的否定,“反艺术”对启蒙文学的批判。阿多诺虽然对席勒戏剧否定颇多,却延续了席勒的审美解放之路,赋予艺术拯救的力量,希望通过艺术与美解决现代性危机。
莫小红
关键词:阿多诺席勒介入
艺术美阴影下的自然美——简析黑格尔的自然美观被引量:2
2012年
自然美则是黑格尔美学体系的薄弱环节,他对自然美的态度是前后矛盾、摇摆不定的,对自然美本质的分析也存在明显的逻辑悖论。反思黑格尔的自然美观,无疑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他自然美论的缺失,也促使我们对自然美更深入的思考。
莫小红
关键词:黑格尔自然美艺术美
席勒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育思潮
弗里德里希·席勒(Schiller1759-1805)是德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美学家,他与歌德并称为德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与莎士比亚并称为世界戏剧史上的“并峙双峰”,在美学史上,他创造性地使用了“美育”的术语,开...
莫小红
关键词:艺术实践戏剧史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