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文武

作品数:11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6篇出血
  • 4篇疗效
  • 3篇脑出血
  • 3篇高血压
  • 2篇血压
  • 2篇引流
  • 2篇引流术
  • 2篇入路
  • 2篇外伤
  • 2篇外伤性
  • 2篇疗效对比
  • 2篇颅底
  • 2篇颅脑
  • 2篇脑膜
  • 2篇脑膜瘤
  • 2篇脑室
  • 2篇内镜
  • 2篇内镜手术
  • 2篇开颅

机构

  • 10篇南华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1篇蒋文武
  • 5篇刘洪
  • 4篇陈江宏
  • 4篇周向阳
  • 2篇刘晓明
  • 1篇袁贤瑞
  • 1篇丁正斌
  • 1篇董昕
  • 1篇肖涛
  • 1篇何炜
  • 1篇蔡理

传媒

  • 2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0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库欣病显微外科手术的疗效分析
2014年
目的分析库欣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9例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手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并检测其垂体相关性激素水平,判定库欣病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89例库欣病患者术后73例治愈(73/89,82%),12例于术后2月内缓解(12/89,13.5%),余4例未缓解的患者中2例行伽马刀治疗后缓解,1例行药物治疗后缓解,1例术后症状稳定未再进展。手术前后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库欣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术后血清皮质醇水平、24 h尿皮质醇水平是评估术后疗效的有效指标。
蒋文武刘洪周向阳
关键词:库欣病显微外科手术疗效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8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8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处理方法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前循环复杂动脉瘤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预后。结果:术前CTA及DSA能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状和附近血管的关系。28例患者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者23例,中残3例,死亡2例。20例出院后随访3~24个月,恢复良好者18例,中残2例,6例失访。结论: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复杂动脉瘤术野显露充分,同时需采取临时阻断血管、动脉瘤切开减压及载瘤动脉塑形等综合措施。
刘广刘洪周向阳席海鹏蒋文武
关键词: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前循环动脉瘤复杂动脉瘤
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57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及开颅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5例,发病至手术时间3~36 h,平均(14±7) h;均为幕上脑出血,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42例,丘脑出血28例,皮质出血15例;出血位于左侧44例,右侧41例;破入脑室38例;出血量32~82 ml,平均(52±11) ml;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12分,平均(8. 2±1. 5)分。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5例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51例)和内镜治疗组(34例)。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及其相关并发症情况(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进行评价,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4~5分为预后良好,以1~3分为预后不良。结果(1)两组患者男性、高血压病史、年龄、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和出血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2)内镜治疗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开颅手术组[(86. 7±2. 2)%比(70. 4±7. 2)%,t=9. 135],手术时间少于开颅手术组[(72±6) min比(149±21) min,t=-20. 34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3)内镜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开颅手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 4%(28/34)比60. 8%(31/51),χ2=4. 470,P=0. 034]。结论对于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安全和疗效,与开颅手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下血肿清除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肖涛万娟蒋文武
关键词:内镜手术颅骨切开术疗效比较研究
外伤性脑室内出血39例临床诊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9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伤后半年随访,根据GOS预后评分标准,预后良好14例,中残6例,重残6例,死亡13例。结论早期脑室外引流+尿激酶冲洗,同时加强原发脑损伤和合并伤的处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蒋文武陈江宏刘晓明
关键词:颅脑外伤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术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中脑环池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0年
蒋文武陈江宏刘晓明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颅脑损伤环池中脑
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并急性脑积水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6年
高血压脑室出血是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此病患者常伴有急性非交通性脑积水,其发病急骤,病情危重,预后差.因此,如何快速有效地清除血肿,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迅速恢复脑脊液循环通畅,对提高该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6月~2015年10月对高血压脑出血并急性脑积水并急性脑积水患者神经内镜手术与开颅显微手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进一步依据,现报告如下.
蒋文武
关键词:高血压性神经内镜脑积水
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对比穿刺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颅组(76例)和穿刺引流组(76例)。开颅组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穿刺引流组进行微创血肿外引流术,两组均观察至患者出院,并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及住院期间并发症、预后情况,统计两组术前、出院时神经损伤情况及术前、术后1、3、7 d颅内压。结果穿刺引流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颅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颅组(均P<0.05)。出院时,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术前降低(均P<0.05),且穿刺引流组NIHSS评分、mRS评分低于开颅组(均P<0.05);出院时,两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相对各向异性(rFA)、各向异性(FA)值较术前升高(均P<0.05),且穿刺引流组rFA、FA高于开颅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3、7 d颅内压逐渐降低(均P<0.05),且术后1、3、7 d两组间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住院期间,穿刺引流组总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开颅组(15.79%,P<0.05);随访期间,穿刺引流组预后良好率(94.74%)高于开颅组(84.21%,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穿刺引流术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但穿刺引流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神经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疗效较好。
周向阳丁正斌董昕蒋文武刘洪
关键词:穿刺引流术血肿清除术
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分析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144例单鼻孔蝶窦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前各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前血糖升高(χ2=7.215,P=0.026)、月经紊乱或性欲下降(χ2=6.482,P=0.032)、垂体瘤体积(χ2=12.145,P=0.012)有关,与性别(χ2=1.321,P=0.253)、年龄(χ2=1.125,P=0.657)、病程(χ2=4.312,P=0.069)、多尿(χ2=3.346,P=0.423)及早期视力、视野改变(χ2=1.452,P=0.234)无关。结论术前肿瘤体积及内分泌紊乱程度是垂体瘤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蒋文武刘洪陈江宏
关键词:颅内肿瘤垂体瘤手术并发症
113例幕上非颅底脑膜瘤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幕上非颅底不同部位脑膜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本院经手术治疗且资料齐全的113例幕上非颅底脑膜瘤(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侧脑室)患者,在系统随访的基础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分型、手术切除程度对脑膜瘤的复发有明显影响(P<0.01);其余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无明显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切除程度(P=0.001)及病理分析(P=0.012)可作为预测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幕上非颅底脑膜瘤术后复发与肿瘤的手术切除程度、病理分型明显相关;与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大小、无关。手术切除程度及病理分型可作为预测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蒋文武袁贤瑞陈江宏
关键词:脑膜瘤术后复发
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破坏时时不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12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及脑出血组(112只,立体定向注射75μL自体血到右侧尾状核制作脑出血模型),并选择脑出血后6h、12h...
蒋伟平刘洪何炜蒋文武周向阳蔡理
关键词:脑出血血脑屏障紧密连接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