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蒙秋菊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平南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后出血
  • 3篇产后
  • 3篇产后出
  • 3篇产后出血
  • 3篇出血
  • 2篇阴道
  • 2篇阴道分娩
  • 2篇子宫
  • 2篇分娩
  • 1篇大子宫
  • 1篇大子宫肌瘤
  • 1篇衣原体
  • 1篇衣原体感染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病毒
  • 1篇乙肝病毒感染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7篇平南县人民医...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7篇蒙秋菊
  • 2篇黄雪梅
  • 1篇方钟燎
  • 1篇曾爱华
  • 1篇杨燕娟

传媒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
2022年
探讨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中实施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平南县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资料,观察组30例采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子宫捆绑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前出血量、术后2小时与24小时出血量、手术时间、全子宫切除术率及晚期产后出血率。结果:两组术前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手术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全子宫切除率和晚期产后出血率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场治疗效果方面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有着出色的表现,其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全子宫切除率和晚期产后出血率更低。
蒙秋菊李文娟蔡连芬
关键词:难治性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子宫捆绑术
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对42例巨大肌瘤(即子宫>12周或肌瘤>8cm)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并与对照组(子宫≤12周或肌瘤≤8cm)10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子宫肌瘤剔除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两组相对比,巨大肌瘤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有显著差异性(P<0.05);但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无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巨大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熟练的手术技巧。
蒙秋菊杨燕娟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巨大子宫肌瘤
宫腔水囊压迫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宫腔水囊压迫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水囊组与纱布组。结果:两组均能达到止血目的,产后24 h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囊组在手术时间、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发热情况明显优于纱布组。结论:宫腔放置水囊压迫止血法是一种快捷、简便、有效、适当的止血方法,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黄雪梅蒙秋菊
关键词: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水囊压迫宫腔填塞
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对自然流产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对自然流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流产并做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孕妇8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人工流产并做荧光PCR检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孕妇8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衣原体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检出率1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密切相关,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蒙秋菊
关键词:自然流产沙眼衣原体感染
人类初次分娩方式与分娩年龄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初次分娩方式与分娩年龄关系.方法 按年龄设计分18~24岁组、25~31岁组、32~37岁组,从初次分娩资料中各组随机抽取750例,统计其分娩方式.结果 初次分娩产妇的分娩方式,18~24岁组750例,剖宫产分娩率18.00%,阴道分娩率为82.00%;25~31岁组750例,剖宫产分娩率25.07%,阴道分娩率为74.93%;32~37岁组750例,剖宫产分娩率45.07%,阴道分娩率为54.9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类初次分娩方式与分娩年龄相关,剖宫产分娩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阴道分娩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蒙秋菊
关键词:剖宫产阴道分娩
替诺福韦酯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
2022年
根据病毒基因突变情况分类治疗,探索出孕妇产前抗病毒治疗最佳方案。方法:2019年2月至2022年4月在平南县人民医院收治98例,HBsAg和HBeAg双阳性、病毒载量≥106拷贝/ml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毒基因序列将孕妇分野毒株治疗组和对照组,突变株治疗组和对照组,口服替诺福韦酯,突变株孕26周、野毒株孕32周用药,分娩后即停药,对照组不做处理,分析药前、药后第6周、分娩前和产后7个月孕妇病毒载量情况,各组婴儿在出生即时、7月和12月行HBsAg及病毒载量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各治疗组孕妇药前、产后7月病毒载量,与对照比无明显差异P>0.05;药后第6周和分娩前各治疗组孕妇病毒载量明显下降P<0.05。各治疗组婴儿在出生即时HBsAg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野毒株各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突变株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病毒载量除野毒株对照组出生时有1例呈高水平,其余的都在极低水平;各治疗组7月HBsAg全阴,野毒株治疗组HBsAb阳性94.9%(P≈0.05)、12月阳性100%(P<0.05),突变株治疗组HBsAb阳性率100%(P>0.05),全部阻断传播及免疫成功。各组母婴ALT均无异常,妊娠结局均良好。结论:根据病毒基因突变情况用替诺福韦治疗,突变株治疗组先给药,野毒株治疗组后用药,婴儿7月均能阻断母婴传播,突变株治疗组7月、野毒株治疗组12月能100%免疫接种成功。此种给药方案效果佳 ,可为广西乃至全国实现HBV母婴零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蒙秋菊梁日容蔡连芬覃萍方钟燎
关键词: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替诺福韦酯母婴传播
产后出血106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做好预防及诊治,减少产后出血发生。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10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产后出血中,66例是宫缩乏力,22例是胎膜、胎盘因素,15例是软产道裂伤,3例是凝血功能异常;有人工流产史、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率明显升高(P<0.05);有剖宫再孕、妊高征、前置胎盘、多胎妊娠等高危因素的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率高(P<0.05)。结论产后出血的病因是多因素的,针对病因进行及时相应的处理,同时重视产前检查,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要加强管理及观察,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及提倡母乳喂养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黄雪梅曾爱华蒙秋菊
关键词:产后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