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光军
-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医药卫生电气工程更多>>
- 全方位离子注入技术概述被引量:1
- 1996年
- 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PSⅡ)是80年代末在常规离子注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材料表面改性技术。具有设备结构简单、工件注入处理时间短、成本低、全方位注入等特点。本文概述了PSⅡ技术的原理及发展,并对PSⅡ应用的典型实例及所存在的问题作了说明。
- 陈元儒蔡光军
- 关键词:离子注入金属材料表面改性
- Ti-O/Ti-N复合薄膜的离子束合成及人工心脏瓣膜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被引量:8
- 1997年
- 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等方法在热解碳、钛及钴合金等人工心脏瓣膜材料表面制备Ti-O、Ti-N及其复合薄膜。对薄膜的成分、结构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材料的电阻率,对薄膜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合成薄膜具有优于热解碳的血液相容性和力学性能,提出了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机理模型。
- 黄楠杨萍曾小兰蔡光军陈元儒柳襄怀张峰郑志宏周祖尧奚廷斐王春仁田文华雷学会
- 关键词:人工心脏氮化钛离子束合成
- 高温回火对9Cr-lMo钢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1999年
- 研究了瑞典ESAB公司的三种9Cr-IMo焊条焊缝的回火过程中组织和性能转变的关系,表明回火温度、合金元素及其碳化物是影响组织的抗回火能力及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 胥永刚李宁李宁龙昕
- 关键词:焊缝回火耐热钢发电设备燃煤发电
- 9%Cr-1%Mo耐热钢焊缝金属连续冷却组织转变被引量:21
- 2000年
- 利用Formastor-D全自动热膨胀记录仪测定了三种改进型 9%Cr- 1%Mo耐热钢焊缝金属的连续冷却组织转变相图 ,并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各种冷却条件下的组织转变特点。结果表明 ,在很大的冷却范围内 ,三种焊缝金属的奥氏体均只发生马氏体转变 ,只有当冷速足够慢时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转变和共析转变。其中 ,含合金元素较少的 2号焊缝金属具有最快的先共析铁素体形成冷速。研究发现 ,三种焊缝金属的奥氏体均形成板条马氏体并具有高位错密度的亚结构 ,马氏体中含有自回火产生的Fe3 C沉淀相 ,马氏体板条间有残余奥氏体的存在。先共析铁素体沿原始奥氏体晶粒边界生长 ,形成网状结构。珠光体中的碳化物为粗大的颗粒状M2 3 C6沉淀物。
- 龙昕胥永刚蔡光军
- 关键词:焊缝金属耐热钢
- 15MnMoVNRe钢中的粒状贝氏体转变
- 了15MnMoVNRe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的组织及组织的生成过程。提出了粒状贝氏体形成的新机理。认为粒状贝氏体中的块铁素体及不规则岛状组织是由退化铁素体板条发展形成的。根据不同的形貌,退化铁素体板条可分为三种类型AⅠ...
- 蔡光军刘世楷
- 关键词:贝氏体变化奥氏体合金钢粒状结构
- 15Mn Mo VNRe钢中的粒状贝氏体
- 蔡光军
- 关键词:粒状贝氏体
- 铬、铌和钒对9Cr-1Mo钢焊缝回火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02年
- 对于 9Cr- 1Mo耐热钢 ,碳化物的类型和分布是维持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关键。对于瑞典ESAB公司的三类 9Cr- 1Mo焊条制成的焊缝金属 ,通过研究发现 ,经过 710℃或 74 0℃× 5h的高温回火处理以后 ,三类材料的力学性能变化发生了较大的差异 ,为此用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根据微观观察和成分分析的结果发现 ,高温回火热处理后 ,Cr2 3C6 和Cr7C3型碳化物沿晶界和马氏体板条界面以链状或粒状析出长大 ,材料的力学性能因此发生变化 ,同时还发现 ,铌和钒所产生的耐高温碳化物对保持焊缝组织的高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
- 胥永刚李宁蔡光军王一戎
- 关键词:铬铌钒回火组织碳化物力学性能
- 高温回火热处理对9Cr-1Mo钢焊缝组织韧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6年
- 以ESAB公司的三种9Cr-1Mo焊条的焊缝金属为研究对象,以Formastor-D全自动热膨胀记录仪分析了焊缝金属的连续冷却曲线,用MTS试验机分析了焊缝组织的断裂韧性.研究结果表明,Cr、N i、C和Mn等元素导致OK1和OK3的MS点应比OK2的低,奥氏体稳定性升高.710℃高温回火处理后,OK2焊缝组织的韧性较高.回火组织中碳化物沿晶界或相界析出使裂纹扩展更加容易从而使9Cr-1Mo焊缝组织的韧性降低.
- 胥永刚李宁陈天富练勇龙昕王一戎蔡光军
- 关键词:连续冷却曲线相变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