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鑫君
- 作品数:87 被引量:231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经济管理更多>>
- 抗菌药物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口服抗病毒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抗病毒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患者性别、种族、合并症、用药依从性等。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一些抗菌药物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影响较大且机制复杂,作用持续时间也较长,对于联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与监测更为重要。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和总结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和应对策略,比较不同抗菌药物的药动学特性及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互作用的差异,从而为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相应剂量的调整提供参考,降低患者用药风险,提高安全性。
- 张若英徐颖颖郑韧王怀冲王宇蔡鑫君
- 关键词:抗菌药物相互作用
- 疫苗微粒鼻腔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7年
- 疫苗微粒鼻腔给药作为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疫苗给药系统,具有能延长免疫时间、增强免疫效果、提高病人顺应性等优点。综述疫苗鼻腔免疫诱导机制、常用的微粒系统、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方法及目前该给药系统存在的问题,旨在为研究开发疫苗微粒鼻腔给药系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蔡鑫君冯健程巧鸳李范珠
- 关键词:疫苗微粒鼻腔给药系统
- LC-MS/MS法同时测定曲马多和代谢物O-脱甲基曲马多的血药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
- 2014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术后患者应用曲马多后的曲马多和活性代谢物O-脱甲基曲马多(M1)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50μ1以乙腈溶液150μl(含内标氟康唑)沉淀蛋白处理后,采用液.质联用(LC-MS/MS)法进样测定,色谱柱为zorbaxSB-C18,流动相为O.1%甲酸.5mmoVL乙酸铵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m/z分别为曲马多264.2→58.6、M1250.0→58.6、氟康唑307→220。结果:2种待分析物血药浓度均在5~10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日间RSD均〈10%;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2.26%~100.01%、88.45%~100.60%。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可用于曲马多和M1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 张相彩徐颖颖吕小琴徐静汪国香江波王怀冲王宇蔡鑫君张琳倪坚军
- 关键词:曲马多药动学血药浓度
- 去甲斑蝥素节拍式化疗对荷人肝癌裸鼠的抗肿瘤作用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比较去甲斑蝥素(NCTD)最大耐受剂量化疗(MTD)和低剂量节拍式化疗(LDM)对荷人源肝癌裸鼠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评价其不良反应,并探讨不同给药方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和CD44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肝癌细胞株建立荷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CTD-MTD组、NCTD-LDM组。给药期间测量裸鼠肿瘤体积大小,并观察裸鼠生存情况。处死后计算抑瘤率并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和CD4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从给药后第9天开始,NCTD-LDM组对肿瘤体积增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给药结束后,对照组、NCTD-MTD组和NCTD-LDM组的瘤质量分别为(0.78±0.22)、(0.73±0.21)和(0.48±0.20)g,NCTD-MTD组和NCTD-LDM组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58%和42.83%,NCTD-LDM组相对其他2组的瘤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CTD-LDM组的VEGF蛋白和CD44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2组;生化结果显示,NCTD-MTD组裸鼠的ALT值和血清肌酐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NCTD-LDM组(P<0.05),而NCTD-LDM组并未见明显升高。结论在总给药剂量相同的情况下,NCTD-LDM化疗可显示出更优的肿瘤抑制效果,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其抗肿瘤机制可能是通过对肿瘤血管和肿瘤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来提高化疗效果。因此,LDM化疗有望成为提高抗肿瘤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一种理想模式。
- 朱飞王增蔡鑫君陈芳君周陈西
-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抗肿瘤作用
-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抗肿瘤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1年
- 以白蛋白为载体的紫杉醇纳米粒在抗肿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体内药动学过程、纳米粒转运机制进行探讨,并就近几年来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在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 蔡鑫君徐颖颖倪坚军
- 关键词: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
- 3种抗冠心病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3种植物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成本-效果。方法 235例患者分为A、B、C组,分别给予天保宁、地奥心血康、黄杨宁片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3种药物的成本分别是111.6、86.4、79.2元;总有效率分别是87.06%、65.75%、67.53%;成本-效果比分别是1.28、1.31、1.17;A、B组相对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是1.66、4.04。结论天保宁是冠心病心绞痛的较佳治疗药物。
- 徐颖颖蔡鑫君张相彩张琳倪坚军
-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植物药
- 去甲斑蝥素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制备去甲斑蝥素温敏型原位凝胶并探讨其对肝癌的抑制作用。方法以泊洛沙姆407及泊洛沙姆188为载体材料制备去甲斑蝥素温敏型原位凝胶,采用小鼠H22肝癌细胞实体瘤模型考察去甲斑蝥素温敏型原位凝胶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制备所得原位凝胶在室温下外观为白色透明液体态,胶凝温度下发生相转变形成凝胶时外观为白色透明凝胶态,凝胶温度为34℃,具有显著的缓释特性;体内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表明,对小鼠荷肝癌实体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去甲斑蝥素温敏型原位凝胶性质稳定,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 谢明华蔡鑫君彭佳蓓蒋晓蕊葛敏
-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肿瘤抑制
- 紫杉醇原位凝胶的制备及其抗肿瘤骨转移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制备紫杉醇原位凝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对体内肿瘤骨转移的作用。方法 冷溶法制备紫杉醇原位凝胶,考察其稳定性及体外释放特性;建立裸鼠乳腺癌骨转移MRMT-1细胞模型,通过瘤内局部给药,研究其体内抗肿瘤骨转移的作用。结果 制得的紫杉醇原位凝胶的胶凝温度为32.3℃,其体外释药曲线为Q=2.5579 t+28.067,r=0.9995,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紫杉醇原位凝胶给药后能有效降低裸鼠肿瘤体积,其抑制作用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X射线检查显示,空白凝胶组裸鼠骨质受损严重,紫杉醇原位凝胶给药后,裸鼠骨受损情况显著改善;与空白凝胶组相比,紫杉醇原位凝胶高浓度组骨密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 制备的紫杉醇原位凝胶体外释放良好,能够显著抑制乳腺肿瘤骨转移,改善肿瘤引起的骨质受损。
- 周峰李金梦冯珺蔡鑫君
- 关键词:紫杉醇原位凝胶肿瘤骨转移
- 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制备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并对其药剂学性质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出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的处方工艺;以自微乳平均粒径和自微乳化时间进一步优化雷公藤甲素自微乳处方;并对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的药剂学性质进行考察。结果: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最优处方为:油相中链甘油三酯(MCT)20%、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蓖麻油(EL-35)40%、助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PEG-400)40%。自微乳化后平均粒径为43.48 nm,自微乳化时间小于30 s。结论:雷公藤甲素自微乳平均粒径和外观形态符合制剂学要求,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为进一步的药效学研究奠定基础。
- 曹佳薇冯珺蔡鑫君倪坚军顾露囡周中元
- 关键词:雷公藤甲素自微乳给药系统伪三元相图
- 异烟肼、阿米卡星-抗结核原位凝胶给药系统的研究
- 倪坚军蔡鑫君周中元张琳徐颖颖曹佳薇顾露
- 中国是肺结核病患病率高发的国家,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者约占45.5%~63.3%。由于支气管结核病灶伴有广泛纤维增生,周围血管分布稀少,血运不良,严重影响药物的渗入,使药物浓度很难达到最低抑菌浓度,同时抗结核治疗需要...
- 关键词:
- 关键词:肺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