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利

作品数:10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水利厅资助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6篇水土
  • 6篇土壤
  • 5篇水土保持
  • 4篇土壤侵蚀
  • 3篇生态修复
  • 2篇水文
  • 2篇淮河流域
  • 2篇不同生态
  • 1篇大峡谷
  • 1篇动态监测
  • 1篇遥感
  • 1篇遥感影像
  • 1篇沂蒙山区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盖度
  • 1篇植被指数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区
  • 1篇植物区系
  • 1篇植物区系特征

机构

  • 9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淮河流域水环...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山东省水文局

作者

  • 10篇袁利
  • 8篇张光灿
  • 8篇刘霞
  • 4篇郭静
  • 3篇胡续礼
  • 3篇姚孝友
  • 2篇张荣华
  • 2篇王丽
  • 1篇袁学勤
  • 1篇王延平
  • 1篇李雪蕾
  • 1篇李欢
  • 1篇刘顺生
  • 1篇王冰
  • 1篇牛勇
  • 1篇常城
  • 1篇邢伟

传媒

  • 6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治淮
  • 1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NDVI的淄川生态修复区植被盖度动态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基于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盖度像元分解模型,建立了TM影像尺度下的淄川生态修复区的植被盖度遥感定量模型,研究了项目区生态修复前后(2000年和2005年)植被盖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2005年植被状况明显好转,林草覆盖率增加了14.06%。第Ⅰ级植被面积基本不变,第Ⅱ级植被面积减少37.59km2,第Ⅲ、Ⅳ、Ⅴ、Ⅵ级植被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植被盖度等级未变化的面积为120.59km2,占总面积的43.37%,植被退化面积为46.95km2,而植被恢复面积达到110.49km2,是退化面积的2.4倍。通过综合治理,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袁利张光灿刘霞郭静
关键词:植被盖度生态修复
基于“3S”技术的峨庄流域土壤侵蚀格局及动态
本文以地处典型北方土石山区的峨庄流域为研究区域,以流域1990、1995、2000、2005年四个典型时期的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综合运用“3S'技术(RS、GIS、GPS)和水土保持理论与方法,通过人机交互解译与野外调...
袁利
关键词:遥感影像水土保持土壤侵蚀
文献传递
鲁中山区采取不同生态修复措施时的土壤粒径分形与孔隙结构特征被引量:27
2007年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应,运用分形学理论与方法,研究鲁中山区4种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颗粒组成和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种修复措施对土壤水文物理性状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壤中细粒物质含量提高,砂粒含量降低,而土壤分形维数增加,孔隙数量(尤其是毛管孔隙数量明显)增多,土壤密度减小。2)4种修复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程度不同,改良作用最大的是荒坡造林,其次是疏林补植和梯田封育,最小的是荒坡封禁。3)土壤分形维数与细粒物质含量、孔隙数量、土壤密度之间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作为综合指标定量描述土壤水文物理性状方面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王丽刘霞张光灿刘信儒郭静袁利
关键词:土壤粒径分形维数土壤孔隙土壤密度
鲁中山区不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区域土壤侵蚀的影响,运用3S技术手段,研究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及4种生态修复措施下土壤侵蚀强度与面积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区域土壤侵蚀状况明显改善;各种生态修复措施都具有明显降低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减少土壤侵蚀面积的作用;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类型防治土壤侵蚀作用最大的是残疏林补植,其他的依次为经济林退耕、荒坡造林和有林地封禁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科学评价生态修复工程效益和合理确定生态修复措施类型提供参考。
刘霞姚孝友袁利牛勇张光灿张荣华常城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土壤侵蚀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被引量:8
2015年
以我国北方土石山区的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土流失主导因子空间分析和水土保持主导生态功能评价的方法,提出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结果表明:1)将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划分为7个一级监测区(水土流失类型监测区)和15个二级监测区(水土保持功能监测区),阐明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生态功能及空间分布格局;2)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的主导生态功能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农田防护、防风固沙4方面,不同功能监测区面积表现为农田防护区(占流域面积的61.0%)>土壤保持区(占26.4%)>水源涵养区(占7.3%)>防风固沙区(占5.3%)。
王冰胡续礼徐志强张光灿袁利李欢姚孝友刘霞
关键词:水土保持淮河流域
沂水县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沂水县位于山东省中部,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腹地,是山东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域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恶化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河道淤积,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沂水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选取研究区2014年和2021年土壤侵蚀数据,对其土壤侵蚀时空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进行分析,针对目前水土流失问题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防治沂水县和沂蒙山泰山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水土流失,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孙家新袁利袁学勤
关键词:土壤侵蚀土壤退化水土流失问题重点治理区动态监测
淮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土壤侵蚀防控效果被引量:9
2016年
为探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对项目区土壤侵蚀的防控作用,以淮河流域沂蒙山大峪小流域项目区和大别山桃岭小流域项目区为对象,采用遥感调查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重点工程实施后,项目区土壤侵蚀状况的变化,分析不同措施对土壤侵蚀的防控效果,以期为认识和评价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个项目区在重点工程实施后,土壤侵蚀面积和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降低。沂蒙山大峪项目区和大别山区桃岭项目区土壤侵蚀面积消减率为88.9%和76.3%,侵蚀模数降低率76.7%和72.1%,侵蚀模数降低到243和314 t/(km2·a)。土壤侵蚀防控效果以沂蒙山大峪项目区高于大别山桃岭项目区,主要原因与2项目区实施的防治措施配置不同,以及与不同防治措施对土壤侵蚀防控效果的差别有关。2)重点工程不同防治措施对土壤侵蚀的防控效果,以梯田工程措施和水平阶工程措施明显大于封禁补植措施。2项目区中,坡耕地梯田工程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82.5%和83.8%,坡式林地水平阶工程区(大别山区桃岭项目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70.3%,疏林地封禁补植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39.5%和55.2%。
邢伟胡续礼张荣华刘霞袁利杜子龙张光灿
关键词:土壤侵蚀
不同生态修复措施下鲁中山区土壤的水文特征被引量:12
2008年
为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的改良作用,研究了鲁中山区4种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结构、土壤储水量和土壤入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种修复措施对土壤水文物理性状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体表现在:土壤中细粒物质平均提高了9.44%,砂粒降低了9.45%;孔隙数量平均增多1.7%,土壤密度平均减小0.63g.cm-3;土壤储水量平均增加了6.8 mm;土壤稳渗速率平均提高了1.32 mm.min-1。②4种修复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改良程度不同,改良作用最大的是荒坡造林,其次是疏林补植和梯田封育,最小的是荒坡封禁。③霍顿(Horton)入渗模型和通用经验入渗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内4种生态修复措施前后的土壤入渗过程,但霍顿(Horton)入渗模型的结果比通用经验模型的更接近于实测值。
郭静姚孝友刘霞张光灿袁利禇兴彬
关键词:恢复生态学土壤结构土壤入渗水土保持
人为干扰活动对沂蒙山区麻栎林群落结构和水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探讨人为干扰对林分结构和水文性能的影响,采用样地调查和试验观测方法,研究沂蒙山区麻栎林在封禁保育、放牧樵采和禁牧禁伐干扰下灌草植被多样性和水文性能。结果表明:1)放牧樵采干扰导致麻栎林群落灌草多样性和水文性能明显下降。与封禁保育群落相比,灌草植被盖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降低了83.0%、88.7%和85.1%;土壤总孔隙度、稳渗速率和林地枯落物持水量减小了44.2%、76.7%和43.7%。2)实施禁牧禁伐保护能明显改善麻栎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和水文性能,与放牧樵采干扰群落相比,灌草植被盖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提高了520%、613%和532%,土壤总孔隙度、稳渗速率和枯落物持水量高了30.3%、103.7%和28.0%。3)麻栎林群落的灌草植被盖度,与植物多样性测度及水文性能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大小可作为综合表征群落多样性和水文功能退化或恢复程度的指标。
刘顺生胡续礼袁利苏丹王延平张光灿刘霞
关键词:群落结构
鲁中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被引量:2
2006年
为鲁中石质山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适宜植物种类的选择、保护与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对淄川峨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内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植物区系内共有种子植物271种,隶属于61科157属,分别占我国种子植物区系科、属、种的17.28%、4.90%和0.998%,其中单种科和极小科(含2-9种)所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91.6%,单种属和含2-4种的属有161个,占总属数的96.18%,可以看出该研究区内植物科和属的分布是比较均匀和丰富的;2)该区植物区系温带成分,特别是北温带成分具有明显优势,热带性质属在该区系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说明该地区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有较密切渊源,并具有一定的亚热带一热带区系的过渡性;3)该区植物区系的特有性较低。
李雪蕾王丽郭静袁利刘霞张光灿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种子植物区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