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蓓
- 作品数:20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 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照血清ALT水平分为2组,ALT异常组(A组)36例,ALT正常组(B组)32例,均按体质量给予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疗程为48周,比较2组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及干扰素应答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为93.8%,持久病毒学应答率为86.7%;B组患者治疗后丙型肝炎病毒转阴率为94.4%,持久病毒学应答率为88.2%。两组患者HCV RNA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IFNα-2a联合RBV对ALT正常及异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疗效,血清ALT水平不影响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
- 潘剑袁春蓓王松俞海英郭银燕丁巧云
- 关键词:丙型肝炎丙氨酸转氨酶
- 老年人病毒性戊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与预后
- 目的探讨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结合中医证型、并发证和舌象等探讨与老年戊型肝炎预后的关系。结果从中医证型看,痰浊中阻型患者易发生肝性脑病,预后差,其存活率最低;肝郁脾虚...
- 袁春蓓肖倩
- 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分析
- 2001年
- 慢性重型肝炎病情危重,预后差,如何判断预后,及时治疗,提高存活率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我院1999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105例慢性重型肝炎,治疗成功60例,失败45例,现进行比较,分析其存活原因.
- 袁春蓓陆伟民庄华
-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存活率
- 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中医辨证与预后的关系
- 近年来,戊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近年来各地报道老年戊型肝炎患者也逐年增多,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感染HEV后病情均较重且大多会有合并症。为探讨老年戊型肝炎的中医临床特点及预
后,我们对南京市第二医院2002年...
- 肖倩袁春蓓
- 关键词:老年戊型肝炎中医辨证预后因素免疫力合并症
- 文献传递
- AFP、AFP-L3%、GP73在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肝硬化和肝癌的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肝硬化患者、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血清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含量,并计算AFP-L3%。结果 146例肝硬化患者的AFP阳性率为平均25.3%,低于肝癌组的72%(χ2=34.69,P<0.01);AFP-L3%在不同病因肝硬化组中阳性率均较低,平均8.9%,低于肝癌组的58%(χ2=53.32,P<0.01),也低于肝硬化组中AFP的阳性率(χ2=13.90,P=0.0002);GP73在不同病因肝硬化组、肝癌组阳性率均较高,在肝硬化组中平均阳性率为74.7%,高于AFP及AFP-L3%在肝硬化组中的阳性率(χ2=71.01,P<0.01),与GP73在肝癌组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P=0.36)。AFP、AFP-L3%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GP73好,联合诊断不能提高鉴别准确性。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及隐源性肝硬化患者中阳性率较高,AFP-L3%在各种病因肝硬化患者中均较低,AFP、AFP-L3%可有效区分肝癌和肝硬化;GP73在不同病因肝硬化组中均高,不能用于区分肝硬化和肝癌。
- 王松袁春蓓俞海英潘剑杨永峰
- 关键词:肝硬化肝癌
- 死胎大脑组织中HBcAg表达的临床和病理研究
- 2001年
-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是否通过产妇传播在胎儿大脑组织表达。方法 :采集 40例乙型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大脑组织 ,SP法检测HBcAg ;回访婴母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 ,取百分率行U检验。结果 :HBcAg阳性颗粒在死胎的大脑胶质细胞浆、血管中点、灶状分布 ,大脑胶质细胞细胞核不着色。HBV呈单项阳性、小三阳、大三阳的婴母分娩的死胎大脑组织中HBcAg阳性率分别为 4/ 33、0 / 2、0 / 5。结论
- 袁春蓓赵伟刘伟罗婵
- 关键词:死胎大脑组织HBCAG母婴传播病理研究
-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各项参数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 2001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各项参数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为评估肝硬化患者肝损害程度提供又一个有效指标。方法:对9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Child-Pugh分级,并与血小板各项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各项参数随Child-Pugh积分增加而下降。结论:血小板各项参数是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
- 袁春蓓庄华陆伟明
- 关键词:CHILD-PUGH分级
- 慢性重症肝炎合并感染的转归被引量:2
- 2001年
- 了解慢性重症肝炎合并感染的状况和对转归的影响。方法:以182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43例合并各种院内外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3.68%,医院感染率为9.43%。本组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总死亡率为43.41%;合并感染者的死亡率(90.63%)明显高于无合并感染者(28.78%);多系统感染者死亡率(72.22%)明显高于单一系统感染者(27.78%)。结论: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易并发各种感染,是造成病情恶化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
- 陆伟明袁春蓓
- 关键词:慢性重症肝炎转归
- 拉米夫定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 目的:通过观察拉米夫定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对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我院 2003年10月-2004年10月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21-49岁,诊断符合2000 年9...
- 袁春蓓
- 文献传递
- 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应答时间的探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学及血清学的变化,探讨核苷类似物停用的时间及其安全性。方法 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核苷类似物6年,出现HBV DNA反弹的患者,根据测耐药位点,换用或联合核苷类似物,定期检查生化学指标、乙肝两对半定量、HBV DNA定量变化。结果 6年中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替比夫定(TBV)、LAM+ADV和ETV+ADV组的HBV DNA阴转时间分别为(9.3±2.7)、(12.7±2.9)、(4.5±2.1)、(8.9±2.6)、(4.8±1.9)、(3.8±0.9)月,ADV组时间最长,低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eAg载量的增高,HBeAg阴转时间和血清转换时间延长(P<0.05)。结论对高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类似物使用应在6年以上,此类患者治疗达标后应适当延长疗程,巩固疗效。
- 丁巧云俞海英袁春蓓王松郭银燕潘剑张小玉曹兴国杨觉民
- 关键词:核苷类似物慢性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