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菊
-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更多>>
- 基于巴蜀地区的当代佛教寺院设计——以重庆九龙坡西佛寺复建项目为例
- 2015年
- 介绍了重庆市九龙坡西佛寺的寺庙建筑群设计,通过调查、分析、论证将设计要素重点展示并将其精神内涵转化为具有地区性的佛教建筑设计导则,为从事佛教建筑研究与营造的广大工作者提供设计实例、理论基础与研究依据。
- 齐一聪袁晓菊马卉
- 关键词:佛教建筑历史文脉
- 世界遗产白川乡合掌造民居的观察与思考
- 2023年
- 合掌造民居是日本极具地域特色的一类传统民居形式。本文以世界遗产白川乡合掌造民居的实地走访调研为基础,通过对合掌造民居的空间布局、形态风貌、结构技术等表象特征的详实梳理,探讨合掌造民居生成背后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思考合掌造民居的保护发展所给予我们的一些积极启示。
- 袁晓菊张兴国
- 关键词:世界遗产民居
- 巴渝传统干栏建筑营造特色研究
- 干栏建筑属于最早的原始居住形态之一,与北方穴居同为华夏文明悠久而古老的建筑文化,在我国古代曾广泛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直到今天,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湖南等省的传统民居中,都还普遍使用着这种建筑形式,由此...
- 袁晓菊
- 关键词:居住形态
- 文献传递
- 巴蜀山地传统建筑营建中的环境观及其创新应用
- 2023年
- 地理环境与移民环境的相互交融,构筑起巴蜀地域多元融合、包容开放的文化地理环境,促成传统建筑艺术和技术的交流融会。首先,针对复杂山地条件,总结巴蜀山地传统建筑营建中以经济实用的技术策略向自然争取空间,打破常规以营造富有创新变化空间的营造手段;其次,归纳巧妙利用山地地形,将场地改造融入建筑空间艺术,为建筑和环境增添气势的巴蜀山地传统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最后,在分析巴蜀山地传统建筑与环境相适应的营建理念和方法基础上,通过实践项目探索该环境观影响下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山地建筑设计创作之路。
- 张兴国袁晓菊
- 关键词:环境观山地建筑
- 巴渝建筑的场所精神——重庆湖广会馆营造特色探析被引量:5
- 2017年
- 重庆湖广会馆是清代乾隆时期形成的会馆建筑群。在长江水运码头集中成片地营建会馆建筑,是巴渝城镇繁荣兴盛的码头文化反映;适应复杂地形的会馆选址布局与空间环境创造,蕴藏着丰富的巴渝建筑场所精神;湖广会馆包容创新的建筑空间形态,构成了独特的巴渝地域建筑风格特征;不受时空地域约束的建筑装饰技术与艺术,展示了巴渝地域独特魅力的建筑艺术特色。
- 张兴国袁晓菊
- 关键词:湖广会馆
- 巴蜀城池空间环境营造探讨——基于清代历史方志的分析研究
- 2023年
-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出现一次新的高潮,巴蜀地域在经历了长达数十载的兵燹之乱后掀起大规模的城市重建活动。在清代官方主导编修的各类地方志书中,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大量与城池营造相关的历史信息,为研究这一时期巴蜀城池空间环境营造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物料和重要佐证。通过地方志中历史舆图与文字记载的解析、梳理,从城池的选址布局、空间架构、景观塑造三方面入手,探讨清代巴蜀城池空间环境营造的典型规律和地域特征,既能丰富古代城池空间环境营造的研究视角,也能为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 袁晓菊张兴国
- 关键词:文化清代空间环境
- “丈八八”形制影响下的大木构架尺度表达——以木格倒苗寨及土家大寨传统民居为例
- 2024年
- 川渝地区苗族、土家族木构技术中传承因袭的“丈八八”形制,是将“八”为尾数的数字运用于传统建筑尺寸设计的地方营造习俗。这种以简明易记的尺寸数字把握建筑空间尺度的营造习俗,是地方传统建筑营造技术的经验积累和智慧总结,也是传统建筑模数制度的发展延续和重要呈现。本文以叙永木格倒苗寨及秀山土家大寨传统民居为例,通过详实的实地调研和匠师访谈,探究“丈八八”形制在传统大木技术中的具体表达机制,分析不同地域间“丈八八”形制的关联和差异,并借此阐释川渝苗族、土家族传统建筑营造的一些重要规律和特征。
- 袁晓菊张兴国
- 关键词:传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