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永亮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学成
  • 5篇化学成分
  • 4篇化学成分研究
  • 3篇葡萄糖
  • 2篇三萜
  • 2篇糖苷
  • 2篇糖苷酶
  • 2篇葡萄糖苷
  • 2篇葡萄糖苷酶
  • 2篇羟基
  • 2篇活性
  • 2篇Α-葡萄糖苷...
  • 2篇
  • 1篇冬凌草
  • 1篇知母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忍冬
  • 1篇忍冬藤

机构

  • 7篇新乡医学院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袁永亮
  • 6篇白素平
  • 5篇梁会娟
  • 4篇刘伟
  • 3篇叶丹丹
  • 2篇杨中林
  • 2篇崔玲玲
  • 1篇吴艳芳
  • 1篇张春凤
  • 1篇李婷
  • 1篇王新胜
  • 1篇季德
  • 1篇郑建芳

传媒

  • 4篇中草药
  • 2篇海峡药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银背风毛菊的三萜类成分
银背风毛菊(Saussurea nivea Turcz.)为菊科风毛菊属植物,主要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民间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关节炎和扭伤[1,2]。国内外对该植物的化学成分报道[3]较少。为从银背风毛菊中寻找...
梁会娟白素平刘伟袁永亮
文献传递
五味子藤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合物,用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五味子藤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其中3个倍半萜:6β,8β-二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1)、6β,8α-二羟基里艾莫芬-7(11)-烯-12,8β-内酯(2)、Bullatantriol(3);1个异黄酮:大豆素(4);1个有机酸:反式肉桂酸(5)。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叶丹丹梁会娟袁永亮李婷白素平
关键词:五味子化学成分
银背风毛菊三萜成分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银背风毛菊Saussurea nive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色谱技术及重结晶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银背风毛菊丙酮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0(30)-烯-3β-羟基蒲公英烷(1)、20-烯-3β-羟基蒲公英烷(2)、1β-hydroxy-ursa-9(11),12(13)-dien-3β-yl palmitate(3)、1β-hydroxy-oleana-9(11),12-dien-3β-yl palmitate(4)、21α-hydroxy-taraxastero(l5)、20(30)-烯-21α,22α-环氧-3β-蒲公英醇(6)、12-ursene-3β,11α-diol 3-O-palmitate(7)、9(11),12-ursadien-3β-ol 3-O-palmitate(8)、bauereny lacetate(9)、3β-hydroxy-11-oxo-olean-12-enyl palmitate(10)、3β-hydroxy-11α,12α-epoxy-friedoolean-14-enyl palmitate(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银背风毛菊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11为首次从风毛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梁会娟白素平刘伟袁永亮叶丹丹
关键词:菊科三萜
小叶忍冬藤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研究小叶忍冬Lonicera microphylla藤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分离小叶忍冬藤的化学成分,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小叶忍冬藤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8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香叶木素(2)、圣草酚(3)、金圣草黄素(4)、芹菜素(5)、罗汉松双黄酮A(6)、柏木双黄酮(7)、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8)、β-谷甾醇(9)、(24S)-3β,5α,6β-豆甾烷-三醇(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小叶忍冬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10、11为首次从忍冬属中分离得到。
刘伟白素平梁会娟袁永亮
关键词:黄酮甾体
不同产地槐米炮制前后主成分的含量变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研究10批不同产地槐米炒制前后对槐米中芦丁,槲皮素的含量变化及其对α-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对10批不同产地的槐米药材分别进行炒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各槐米药材提取液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以对硝基苯酚-β-1,4-葡萄糖苷(p NPG)为底物,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测定各槐米药材提取液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率,比较了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变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经过炒制后,10批槐米炒制品中的芦丁含量均有所降低,而槲皮素含量则明显升高;槐米炒制品对α-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均优于生品。结论不同产地槐米炮制后,由于槲皮素含量的普遍升高,导致了槐米炒制品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升高,表明槲皮素在对α-糖苷酶抑制活性起着重要作用。在治疗糖尿病疾病时选用炒制槐米更为合理。
阮氏霞崔玲玲袁永亮杨中林
关键词:槐米芦丁Α-糖苷酶
河南狭苞橐吾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产自河南的狭苞橐吾Ligularia intermedi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色谱技术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狭苞橐吾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1)、6β,8α-二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2)、6β,8α-二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β-内酯(3)、eremoligularin(4)、8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5)、10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α-内酯(6)、艾里莫芬-1(10)-7(11)-8(9)-三烯-12,8-内酯(7)、咖啡酸(8)、棕榈酸(9)、齐墩果酸(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1~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袁永亮叶丹丹梁会娟刘伟白素平
关键词:咖啡酸棕榈酸
知母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比较及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建立知母酒炙前后的指纹图谱,比较知母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比较知母酒炙前后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实验条件为:phenomenex色谱柱,乙腈:0.2%乙酸水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UV)与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联用,获得10批不同产地知母酒炙前后的指纹图谱,比较知母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变化;以对-硝基苯基-α-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分别测定生品知母和酒炙知母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结果知母酒炙后指纹图谱中的主要色谱峰发生了明显变化:芒果苷、知母皂苷N、知母皂苷BⅡ的峰面积明显减小,而新芒果苷和知母皂苷B的峰面积明显增加;酒炙后知母的指纹图谱多了1号峰、12号峰2个新峰,而15号峰消失。酒炙后知母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明显降低。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条件适中、重现性好的HPLC指纹图谱制备方法,可用于知母及其酒炙品的质量控制。知母酒炙后,指纹图谱发生了明显变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也明显减弱。
崔玲玲季德袁永亮阮氏霞杨中林张春凤
关键词:知母HPLC-UV-ELSD酒炙指纹图谱Α-葡萄糖苷酶
河南狭苞橐吾和冬凌草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背景:菊科(Compositae)橐吾属(Ligularia)植物系多年生草本,全属植物约130种,绝大多数种类产亚洲,仅2种分布于欧洲。我国已知约有111种,大部分种类集中于西南山区。该属植物药用种类较多,既有止咳化痰...
袁永亮
关键词:冬凌草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文献传递
连翘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研究连翘Forsythia suspense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色谱技术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连翘80%乙醇提取后水沉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乙酰齐墩果酸(1)、异降香萜烯醇乙酸酯(2)、β-香树脂醇乙酸酯(3)、长管大青素A(4)、甲基-β-D-吡喃葡萄糖(5)、商陆种酸(6)、积雪草酸(7)、连翘苷(8)、齐墩果酸(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4~7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吴艳芳王新胜袁永亮白素平郑建芳
关键词:连翘积雪草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