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玉英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卫生厅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管
  • 5篇动脉
  • 5篇急性
  • 3篇动静脉
  • 3篇动静脉联合
  • 3篇动脉成形术
  • 3篇溶栓
  • 3篇尿激酶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静脉
  • 3篇静脉溶栓
  • 3篇激酶
  • 3篇急性脑梗死
  • 3篇梗死
  • 3篇成形术
  • 2篇动静脉溶栓
  • 2篇血管成形
  • 2篇血管成形术
  • 2篇血栓

机构

  • 9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作者

  • 9篇袁玉英
  • 9篇周勇
  • 8篇徐树军
  • 6篇刘娜
  • 5篇伍丽红
  • 3篇周典贵
  • 3篇罗恩丽
  • 3篇历国艳
  • 3篇程立山
  • 3篇王淑荣
  • 3篇惠凯
  • 3篇房庆华
  • 2篇焦海旭
  • 1篇王连堃
  • 1篇孔祥丽
  • 1篇刘永泉

传媒

  • 4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单下肢瘫痪为首发症状的急性主动脉夹层一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报道1例以单下肢瘫痪为首发症状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方法 2008年12月17日收治1例以单下肢瘫痪为首发症状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入院。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起病凶险,临床表现多样,经常伴发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合并脊髓缺血报道较少,可出现急性瘫痪,以截瘫为多见。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可以表现单侧肢体瘫痪为首发症状,临床上比较少见。
周勇徐树军刘娜伍丽红袁玉英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首发症状
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动静脉联合尿激酶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病人45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有效性、近期和远期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显效率88.9%,有效率100%。术后责任血管全部通畅,血管残余狭窄<30%。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周典贵焦海旭徐树军惠凯程立山周勇罗恩丽历国艳袁玉英房庆华
关键词:动静脉溶栓脑梗死尿激酶血管成形术
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发作时的脑血管改变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患者的脑血管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病时脑血管改变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应用TCD检查、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脑血管的改变。结果TCD、64排螺旋CT检查脑血管改变异常92.9%、94%。结论TCD、64排螺旋CT在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发作时检查诊断中对脑血管改变提供有价值的客观依据,说明脑动脉硬化和脑血管狭窄及并发颈椎病的发生,最终导致后循环脑血流减少,脑组织低灌注,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总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发作与脑血管改变、颈椎病关系密切。
周勇徐树军刘娜伍丽红袁玉英
关键词: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TCD64排螺旋CT脑血管
康脉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0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康脉2号胶囊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并发瘫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康脉2号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一日一次静点,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康脉胶囊口服配合静点低分子右旋糖苷治疗DVT,总有效率达到90%,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康脉2号胶囊治疗DVT可以提高药物之间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周勇徐树军刘娜伍丽红袁玉英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大鼠脑出血血肿周围神经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胀亡的初步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脑出血动物模型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出血灶周的细胞定位和动态表达变化和脑出血后神经细胞胀亡时程表达以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二步法制备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出血组注入自体血50μl,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6、24h、2、3、5、7d后处死,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内VEGF表达变化;电镜下观察胀亡细胞形态学变化并计数。结果脑出血后VEGF的表达与胀亡细胞表达呈负相关。结论VEGF参与了脑出血后的损伤修复。
刘娜王淑荣王连堃刘永泉孔祥丽袁玉英周勇
关键词:脑出血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胀亡
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与静脉溶栓治疗大血管病变引起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本科收治的由于大血管病变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8例,实验组采用尿激酶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成形术组),对照组采用行静脉溶栓(静脉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NIHSS评分和治疗后30 d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即刻、24 h、1 d、7 d、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的30天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治疗的30天总有效率为50.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联合尿激酶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效果优于静脉溶栓治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周典贵焦海旭徐树军惠凯程立山周勇罗恩丽历国艳袁玉英房庆华
关键词:大血管病变急性脑梗死动脉成形术静脉溶栓
以脑出血表现的上矢状窦血栓形成4例
2010年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通过分析4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CT和MRI改变.结果 上矢状窦血栓主要以持续性无缓解的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抽搐及肢体瘫痪、尿便障碍等为特征,CT和MRI可早期明确诊断.结论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可借助于CT和MRI早期诊断不难,并且及早恰当的治疗可大大降低并病死率.
周勇刘娜王淑荣伍丽红袁玉英徐树军
关键词:上矢状窦血栓CTMRI
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半年来收治的Ⅱ.Ⅳ级破裂动脉瘤10例,均在急性期(3d内)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对于急性期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可根据瘤体的部位,性状采用血管内治疗与综合治疗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能明显降低动脉瘤患者的死亡率和病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创伤微小,适应症更宽。
周勇刘娜王淑荣伍丽红袁玉英徐树军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急性期
动静脉联合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价动静脉联合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病人150例,根据不同溶栓方法分为动静脉联合溶栓组(动静脉组)82例,动静脉联合溶栓结合动脉成形术组(成形术组)62例。分别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欧洲卒中评分(Eurpean strokescale,ESS),对比分析治疗的有效性,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2组治疗1周后ESS评分明显增高,(P<0.05,P<0.01);动静脉组残余狭窄率#30%发生率,急性血管再闭塞率和病死率分别是16.0%,52.0%,12.0%;成形术组分别是10.0%,0.0%,9.0%。结论:动静脉组和成形术组均可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对近期临床疗效改善都有效果。成形术组使神经系统恢复时间较早,溶栓效果、安全性及远期临床预后较好。
徐树军周典贵惠凯程立山周勇罗恩丽历国艳袁玉英房庆华
关键词:动静脉溶栓脑梗死尿激酶血管成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