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芳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牙周
  • 3篇牙周基础治疗
  • 3篇牙周炎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螺杆菌
  • 3篇根除率
  • 3篇肝硬化
  • 2篇血浆
  • 2篇血液
  • 2篇肿瘤
  • 2篇胃内
  • 2篇胃内幽门螺杆...
  • 2篇内毒
  • 2篇内毒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原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毒素血症

机构

  • 8篇南京军区福州...
  • 5篇解放军第47...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福建省药品检...

作者

  • 9篇袁芳
  • 9篇金峰
  • 5篇乐桥良
  • 4篇余英豪
  • 4篇张志坚
  • 4篇薛建设
  • 4篇张捷
  • 3篇朱金照
  • 2篇江汉龙
  • 2篇马红梅
  • 1篇欧阳学农
  • 1篇李鸣
  • 1篇饶本强
  • 1篇李茜琼
  • 1篇黄晓琴
  • 1篇程志成
  • 1篇何春生
  • 1篇石晋

传媒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7
  • 2篇2004
  • 5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三联疗法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
2003年
目的:探讨三联药物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64例进行三联药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中32例还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分析三联药物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结果:采用联合治疗的患者1a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68.8%:40.6%,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进行三联疗法的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能提高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金峰袁芳江汉龙黄晓琴马红梅乐桥良朱金照
关键词:螺杆菌
药物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晌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三联药物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且有慢性牙周炎患者87例进行三联药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中46例还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分别于1个月、1年后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采用联合治疗的患者1年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59%vs32%,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进行三联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能提高胃内幽门螺杆菌远期根除率。
金峰袁芳张志坚乐桥良朱金照
关键词:螺杆菌牙周炎
3292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重癌发生率分析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了解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多重癌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90年1月~2001年1月11年间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3292例进行分析。[结果]3292例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多重癌73例(2.22%)。男性56例,女性17例(3.29∶1,P﹤0.01)。同时癌16例(21.92%),异时癌57例(78.08%)(P﹤0.01)。多重癌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原发胰腺癌10.29%(7/68)、食管癌2.73%(16/587)、肠道肿瘤2.40%(22/915)、胃癌2.15%(25/1164)、肝癌1.95%(10/514),除胃癌与肝癌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之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计发生部位84处,由高到低依次为肠癌15处(17.86%)、胃癌14处(16.67%)、鼻咽喉癌9处(10.71%)、食管癌8处(9.52%)、肺癌6处(7.14%)、膀胱癌5处(5.95%)、前列腺癌5处(5.95%)、肾癌3处(3.57%)、肝癌2处(2.38%)、睾丸癌2处(2.38%)。[结论]本组原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多重癌的发生率为2.22%,涉及消化、呼吸和泌尿系统。原发胰腺癌多重癌发生率最高,肠道肿瘤发生部位最多。
金峰饶本强欧阳学农乐桥良袁芳江汉龙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多重癌发生率
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含量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对肝硬化大鼠不同时期的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随着肝脏病变的发展 ,大鼠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含量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血浆内毒素水平与 N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r=0 .6 2 3,P<0 .0 1)。结论 :肝硬化大鼠血浆内毒素、NO水平反映了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高动力循环在肝硬化的形成过程中也随之发生。
金峰张捷乐桥良袁芳薛建设余英豪
双歧杆菌制剂对大鼠肝硬化模型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肠道环境改变与大鼠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预防组、晚期治疗组和模型组。预防组和晚期治疗组分别从不同时期开始给予喂服双歧杆菌制剂。实验第 11周末处死所有大鼠 ,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 ,测定血清转氨酶 (ACT)、白蛋白水平及血浆内毒素、一氧化氮 (NO)含量。结果 预防组肝硬化病变程度轻 ,晚期治疗组病变程度介于模型组和预防组之间。预防组、晚期治疗组血清ALT和血浆内毒素、NO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5~ 0 0 1) ,白蛋白水平高于模型组 (P <0 0 5 )。结论 双歧杆菌制剂通过改变肠道环境 ,对肝硬化病变起到了稳定和缓解作用 。
金峰张捷张志坚余英豪李鸣袁芳薛建设
关键词:双歧杆菌制剂治疗组晚期鼠肝病变
温胆汤治疗肿瘤相关胃肠道反应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荷瘤小鼠的胃肠道5-羟色胺和嗜铬细胞分泌的影响。方法皮下注射Colon-26腺瘤建立小鼠荷瘤模型。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温胆汤组和荷瘤对照组。在第7、14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肠中5-羟色胺的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嗜铬细胞的密度。并观察每组小鼠的摄食量。结果正常小鼠第1周和第2周小肠的5-羟色胺含量分别为(1.57±0.09)μg·g-1和(1.54±0.11)μg·g-1,而接种肿瘤细胞后的小鼠分别为(2.93±0.17)μg·g-1和(3.99±0.32)μg·g-1,显著高于正常小鼠。而温胆汤组则分别降到(2.03±0.17)μg·g-1和(3.05±0.17)μg·g-1,显著低于荷瘤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显示小肠中嗜铬细胞在肿瘤细胞移植后的第1周和第2周显著增加,而服用温胆汤的小鼠小肠嗜铬细胞数量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14天,荷瘤组小鼠和温胆汤组小鼠的平均食量分别为(0.70±0.12)g和(1.12±0.04)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胆汤可以通过减少肿瘤患者肠道嗜铬细胞数量和5-羟色胺含量而减轻肿瘤相关胃肠道反应。
金峰袁芳程志成李茜琼何春生石晋
关键词:温胆汤5-羟色胺嗜铬细胞胃肠道反应
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经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64例患者进行三联药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中32例还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后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结果 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1年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68.8% vs 40.6%,P<0.05)。结论 对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进行三联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能提高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袁芳金峰马红梅乐桥良朱金照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牙周炎
32例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与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及其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 对肝硬化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浆内毒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出现明显异常,主要表现在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1),与血浆内毒素水平成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特性的改变,且与内毒素血症相关。
金峰袁芳薛建设张捷张志坚余英豪
关键词:肝硬化血液流变学内毒素血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
四氯化碳综合法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方法的探讨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理想的大鼠肝硬化模型的复制方法。方法  8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4 0只 )诱导期间四氯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增加 ,并用食用白酒替代医用乙醇溶液 ;对照组 (4 0只 )用传统的诱导方法进行诱导。观察两组大鼠在经四氯化碳等处理后的死亡率和肝脏假小叶的形成率。结果 实验组 4 0只 SD大鼠肝硬化模型诱导 9周共死亡 3只 ,死亡率 7.5 % ;对照组死亡率 1 7.5 % (P<0 .0 5 )。实验组 36只大鼠观察到肝硬化结节形成及镜下假小叶形成 ,假小叶的形成率为 90 .0 % ;对照组假小叶的形成率为 75 .0 % (P<0 .0 5 )。结论 适度提高四氯化碳的浓度并采用食用白酒替代医用乙醇溶液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死亡率低 。
金峰袁芳薛建设张捷张志坚余英豪
关键词:肝硬化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