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铸 作品数:9 被引量:44 H指数:3 供职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Flash的《葡萄膜病》多媒体课件制作 2009年 目的:研制眼科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改进葡萄膜病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收集和整理我科葡萄膜病教学和临床资料,参考《眼科学》第6版编写脚本,并应用Macromedia Flash 8对葡萄膜病治疗各方面的素材进行了编辑、合成。结果:成功研制《葡萄膜病》多媒体课件。结论:Flash适用于眼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促进眼科学教学的发展。 姚军平 袁铸 刘松清关键词:FLASH 多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 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后眼科健康检查对裸眼视力一词的见解 2012年 目的分析屈光矫正手术非常普及情况下,“裸眼视力”这个名词的适用性。方法介绍眼科健康检查时对裸眼视力判定的困惑。引用辞海对“裸”解释和裸眼视力的英语表达进行分析,解释裸眼视力这个名词的内涵。结果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术后,没有戴框架眼镜或隐形眼镜进行矫正的视觉辨别能力仍称为裸眼视力是不妥的。结论建议淡出或不用裸眼视力这个名词。 张贻转 陈利荣 郑亦君 张冬香 周宇 袁铸关键词:裸眼视力 矫正视力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3例 2010年 周宇 袁铸关键词: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 角膜内皮失代偿 继发青光眼 细胞变性 虹膜基质 眼压失控 干眼症53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干眼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我院2009-03/2010-05就诊的干眼症患者进行病史及症状询问,常规结合特殊眼部检查,共确诊53例96眼病例。结果:本组中共确诊53例96眼,平均年龄56±3.1岁,其中年龄≥50岁41例,包括混合型干眼症29例,蒸发过快型5例,水液缺乏型7例;年龄<50岁的12例,包括混合型干眼症3例,蒸发过快型5例,水液缺乏型4例。结论:干眼症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特点,BUT,S I 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是诊断干眼症的主要依据,同时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症状,综合起来考虑对明确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陈利荣 姚军平 袁铸 张贻转关键词:干眼症 临床症状 黄斑前膜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治疗黄斑前膜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5例黄斑前膜手术治疗前后视功能改变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随访3~10个月,45例(45眼)中特发性黄斑前膜23眼中,术前视力低于0.3者15眼(65.2%),0.3及以上者8眼(34.8%);术后视力低于0.3者9眼(39.1%),0.3及以上者14眼(60.9%)。继发性黄斑前膜22眼中,术前视力低于0.05者18眼(81.9%),术后为12眼(54.6%);术前0.05及以上者4眼(18.1%),术后10眼(45.4%)。两组术后视力改善。视物变形消失者占37.5%,其余患者视物变形症状明显改善。黄斑孔2眼为其手术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离是黄斑前膜有效的治疗方法。 周宇 袁铸 陈利荣关键词:黄斑前膜 玻璃体切除 膜剥离 视力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羊膜移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联合羊膜移植术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本院2007-03/2010-03收治的角膜缘翼状胬肉患者90例90眼,均单眼手术,随机分为两组,角膜移植组给予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组给予手术切除胬肉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随访2a,角膜移植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羊膜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移植组术后治愈42例,复发3例;羊膜移植组术后治愈39例,复发6例,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值得应用。 陈利荣 姚军平 袁铸 张贻转 周宇 高波关键词: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 羊膜 硅油填充66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原因及硅油填充时间与相关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总结66例70只硅油填充眼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结果:硅油填充的主要原因为常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反复多次手术操作,其次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次为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硅油平均填充时间10.5mo,硅油乳化发生率28.6%,高眼压发生率15.7%,角膜变性发生率2.9%,严重白内障的发生率46%。硅油取出后主要并发症是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在定期随访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硅油在眼内的存留时间。取硅油时,保持玻璃体腔持续灌注,并根据视网膜情况行视网膜激光、眼内气体充填或再次行硅油填充等处理,可以减少硅油取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周宇 袁铸 张贻转关键词:硅油 眼内填充 并发症 风湿病患者双眼翼状胬肉术后发生坏死性巩膜炎 被引量:1 2012年 已有较多单眼翼状胬肉术后出巩膜溶解的报道,有的与翼状胬肉手术及术中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有关。本文介绍风湿病患者2例双眼翼状胬肉术后发生胬肉切除区的坏死性前部巩膜炎,伴周边角膜溃疡、角膜浅基质层圆斑状浸润灶的周边角膜基质炎,本文是对病例的相关病因、临床表现的探讨分析,报告如下。 张贻转 郑亦君 张冬香 陈利荣 周宇 袁铸关键词:巩膜炎 坏死性 翼状胬肉切除 风湿病 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方法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13只眼)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本组病例角膜直径9.5~11 mm,平均10.8 mm。眼轴长17.8~22.5 mm,平均21.9mm,发生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11只眼,占84.6%。6只眼行药物治疗,其中2只眼联合YAG激光治疗;5只眼行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截开、前部玻璃体切除术;2只眼行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再次经睫状体平部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后囊膜部分切除术。结果出院时患者眼压在10~15mm Hg,中央及周边前房形成。随访观察10个月至5年,平均20个月,前房稳定,眼压15~21 mm Hg,平均18.7mm Hg。结论恶性青光眼好发于小角膜、短眼轴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药物治疗、无晶状体眼联合Y-AG激光治疗可以控制部分恶性青光眼,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囊截开、前部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治愈药物不能控制的恶性青光眼。 周宇 袁铸 张贻转关键词:恶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