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吉黎

作品数:11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8篇城市
  • 7篇煤炭
  • 5篇资源型
  • 5篇资源型城市
  • 5篇煤炭资源
  • 5篇空间结构
  • 4篇煤炭资源型
  • 3篇社会空间
  • 3篇煤炭城市
  • 3篇煤炭资源型城...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熟期
  • 2篇空间结构演化
  • 2篇成熟期
  • 1篇演进
  • 1篇演进规律
  • 1篇社会空间结构
  • 1篇省城

机构

  • 11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许吉黎
  • 7篇焦华富
  • 7篇杨显明
  • 2篇韩玉刚
  • 1篇张化文
  • 1篇孙雷

传媒

  • 2篇经济地理
  • 2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煤炭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制转轨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居民职住迁移路径及影响因素——基于安徽省淮南市(1998—2013)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个体行为与城市空间互动的视角,以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体制转轨期城市居民职住迁移路径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总结不同社会属性居民与城市空间的相互选择方式,以期把握城市社会空间的重构规律,为城市社会与空间结构转型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阶段淮南市居民迁居路径分别表现为组团内部交互式迁移、临近组团跳跃式迁移和目的地组团集中跨越式迁移,居民转职路径表现为复杂网络化与多点指向化、集中化与趋业化以及趋利化与非矿化;2伴随着体制转轨程度的深化,三个阶段居民职住迁移路径表现为居住矿业乡镇化—就业下岗去矿化、居住乡镇城镇化—就业矿业商业化以及居住城区新城化—就业行政商业化;3分别基于次数和导向划分了居民职住迁移路径并分析影响因素,发现不同社会属性特征的居民对居住空间及职业类型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许吉黎焦华富杨显明孙雷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功能、转型与重构——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
随着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朝向新人文地理学转型,空间的概念逐渐被文本化,成为了地理学者展开研究和分析的本底材料,空间被定义为社会、文化以及政治经济过程的反映,对于空间的分析即可以揭示出深刻的社会过程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变迁。...
许吉黎
关键词:社会空间极化效应流动人口
文献传递
安徽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格局分析——兼论省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模式被引量:19
2013年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于推动城市的经济新转型、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省域视角,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层,分析了安徽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和空间格局现状。遵循"涓滴效应"和"梯度扩散"的规律,基于现状格局提出了安徽省域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三大模式,包括"三核驱动"模式、"点轴延伸"模式和"集群网络"模式,以期通过构建和发展科学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来推动城市间的创新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安徽省各市的高速协同发展。
许吉黎韩玉刚杨显明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
淮北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及优化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运用Arcgis软件,将淮北市建市以来4次城市规划用地现状图进行对比,比较了不同时期城市外部形态指数、城市空间扩展规模、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各主要用地类型规模及异质性指数。认为淮北城市空间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外部形态由早期的相对紧凑逐渐走向分散布局,并再次向紧凑布局演化;城市空间以夹符铁路为轴线沿东北—西南——东南向呈"C"形扩展;城市内部的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规模不断扩张,相互之间也不断取代形成空间重构。从区域竞合关系、资源基础、交通区位、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出发,认为未来淮北城市空间以东向、南向扩展为宜,内部以合理调控各功能用地空间组合、完善城市功能为主。
杨显明焦华富许吉黎
关键词:空间结构
社会空间视角下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被引量:14
2016年
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服务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作为中国工业化阶段能源基地的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多位一体的全面转型。选取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淮南为案例,基于社会空间视角划分城市地域功能结构,构建社会-经济-空间多维因素的互动框架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研究发现:淮南市社会空间包括6个主因子,各主因子的空间集聚和街区分布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基于不同街区的功能属性划分出5个空间功能组团,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组团;居住、商业、生活服务组团;煤炭开采与加工工业组团;非矿点区域、乡村区域组团;经济新增长点培育、转型发展组团。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特征表现为:1"城"、"矿"功能的隔离与排斥,2连绵型低收入农业空间的嵌入,3城市服务功能空间的紧缩,4煤炭开采与初加工的空间共位,5城市转型尚未形成规模与联动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地域结构的形成原因及优化路径。
焦华富许吉黎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社会空间城市地域结构
基于脆弱性分析的成熟期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脆弱性视角,采用层次分析方法,以安徽省淮南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系统选取20个指标建立了城市脆弱性评价体系。以2001-2010年的数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研究了淮南市各系统脆弱性评价值的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淮南市的城市脆弱性与近年来经济的稳定增长显现正相关性;环境污染加重、过度依赖煤炭采掘制造业、产业及就业结构单一、居民技能水平偏低为成熟期煤炭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淮南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现实状况,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路径的优化方案。
许吉黎杨显明
关键词:脆弱性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过程、模式及影响因素——基于淮南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6
2015年
以淮南市为案例,结合历次城市规划用地现状资料,利用GIS软件,动态追踪了淮南城市空间结构时空演化进程。结果表明: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分散,正逐步填充向紧凑布局演化;内部空间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的增长为主,空间重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加强,并以居住用地取代工业用地和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取代居住用地两种形式为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扩展模式不同:发生期以城矿共生扩张模式为主,成长期以厂兴镇、联厂成镇、延伸扩展模式为主,中兴期以后多通过新区扩张模式来实现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扩展模式贯穿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始终。最后分析了资源、自然环境、交通、产业结构以及城市规划等主要因素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演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杨显明焦华富许吉黎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影响因素
安徽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规律及优化路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同一行政主体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空间演进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多省份间的地域分工、产业协作、制度联合及跨省域区域规划具有重要的决策指导意义。该文应用数理统计和空间探索性分析,对2000-2011年安徽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皖浙、皖苏南地区形成极化中心且极化效应不断增强,H-H型单元集中于皖浙和皖苏南地区,L-L型单元集中于皖豫和皖鄂地区;区域整体差异的主导因素由地区内差异向地区间差异转变。总结了转型期安徽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空间结构演进规律为点状离散—单核极化—内同外异,结合多省域制度政策、相关理论和区域发展条件对未来的空间演进提出3条优化路径,包括跨区域分工协作与区域一体化、"多核驱动"与"极带延伸"以及边缘核心化与制度网络化。
许吉黎韩玉刚张化文
关键词:省际边缘区县域经济空间结构
不同发展阶段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对比研究——以淮南、淮北为例被引量:30
2015年
通过追踪淮南、淮北城市空间扩展,对比分析了中兴期和枯竭衰退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扩展过程、特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煤炭资源城市空间形态较为分散,都会经历"相对紧凑→分散布局→再度集聚"的演化过程、具有沿交通线轴向延伸的共性;都会经历飞地拓展、轴向延伸、内向填充、区位再造4个阶段,但无依托型煤炭资源城市初期还会经历缘矿建镇阶段;城市空间扩展总量、扩展速度、扩展强度方面又具有阶段性差异。城市规模的扩张主要依靠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及公共设施用地的增长来推动,空间重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逐步加强,并以居住用地取代工业用地、商业及公共服务用地取代居住用地两种形式为主。从影响因素角度看,资源禀赋与矿区开发建设、地形及地质条件、交通运输、技术进步、城市职能以及城市规划对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产生共性影响。
杨显明焦华富许吉黎
关键词:空间结构演化煤炭资源型城市
成熟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被引量:20
2014年
基于"六普"分街区数据,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采用因子生态分析研究成熟期煤炭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将其社会区划分为:①政府机关、知识分子及非资源型产业从业者居住区;②低学历、农业及贫困人口居住区;③一般工薪阶层及退休人员居住区;④煤炭资源初加工从业者聚居区;⑤煤炭资源开采与勘测从业者聚居区;⑥煤炭资源深加工从业者聚居区。基于社会区的空间特征和实地调研的经验研究,采用模型抽象法总结出淮南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为:"城—矿—乡"的三元结构特征和"东城—西矿—乡村边缘化"的空间隔离特征显著;"城区"呈同心圆、扇形格局;"矿区"呈飞地型组团式格局;"乡村地区"呈边缘化离散型格局。
许吉黎焦华富
关键词:社会空间结构资源型城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