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鹏波

作品数:12 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局资助项目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土壤
  • 4篇养分
  • 3篇稀土
  • 3篇林地
  • 2篇低温胁迫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生理指标
  • 2篇同密
  • 2篇土壤特性
  • 2篇人工林
  • 2篇胁迫
  • 2篇酶活性
  • 2篇抗寒
  • 2篇不同密度
  • 1篇大叶相思
  • 1篇雪灾
  • 1篇养分分布
  • 1篇油茶
  • 1篇幼林

机构

  • 1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岭南综...

作者

  • 11篇薛立
  • 11篇许鹏波
  • 7篇刘斌
  • 6篇潘澜
  • 5篇杨振意
  • 3篇冯慧芳
  • 1篇张柔
  • 1篇郭淑红
  • 1篇陈凤霞
  • 1篇薛晔
  • 1篇陈红跃
  • 1篇吴杨熙
  • 1篇梁丽丽
  • 1篇屈明

传媒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Journa...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3篇2013
  • 4篇2011
  • 4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密度大叶相思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特性被引量:19
2013年
对3种密度大叶相思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和土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相思人工林林下植物的总覆盖度为:低密度林分(1 667株/hm2)>中密度林分(4 444株/hm2)>高密度林分(10 000株/hm2)。林下植物总生物量呈现:低密度林分>中密度林分>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的灌木生物量最高,中密度林分的草本生物量最高。低、中、高密度林分的林下灌木层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79,0.935和0.708,草本层分别为0.837,0.678和0.789;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57,0.535和1.171,草本层分别为0.904,1.228和1.064;灌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691,0.333和0.654,草本层的分别为0.504,0.886和0.594。除有效P外,低密度和中密度林分的土壤特性优于高密度林分。
杨振意薛晔薛立许鹏波郭淑红张柔
关键词:林下植物土壤
火对森林土壤的影响被引量:46
2013年
林火是林地上自由蔓延的火,主要有计划火烧(控制火烧)和野火2种类型。火烧的严重程度决定了火灾的效果及其影响的持续时间。火能够通过燃烧有机质和改变粘土矿物来影响土壤结构,导致土壤容重增加和持水能力降低。长期来看,火烧引起土壤有机质减少。火烧之后土壤温度和pH值的升高会促进土壤呼吸,而微生物数量的减少、根系的死亡和可分解物质的减少则减弱土壤呼吸。林火消耗了森林的枯落物层,通过氧化、挥发、灰分颗粒对流、淋溶等途径减少了森林土壤的养分含量。火灾对土壤生物有重要影响,火灾引起的高温可直接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通过改变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及林地微环境,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生存和群落的组成。火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显著小于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原因是前者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来逃避火灾。中低程度火烧主要通过土壤环境变化间接影响土壤酶,而严重火烧则通过高温直接使其变性。今后应开展跨学科的森林火灾长期研究,加强对火烧后土壤动物、微生物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注重计划用火、火灾对土壤有机碳、土壤养分库的稳定、土壤斥水性、水土流失强度和生物多样性影响方面的研究。
许鹏波屈明薛立
关键词:林火土壤结构土壤养分土壤生物
黄石铁尾矿废弃地刺槐人工林土壤肥力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用常规方法测定了覆盖混合基质的黄石铁尾矿废弃地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土壤的pH以及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固氮菌和解磷菌数量,分别用比色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脲酶、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酶活性.结果表明,刺槐人工林下土壤pH比未种植植物的铁尾矿废弃地低4.7%,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分别为101.5、2.8和1.5 g.kg-1,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为、130.7、16.2和201.8 mg.kg-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而土壤的全钾含量比对照低13.7%.刺槐人工林土壤的自生固氮菌数量与解磷菌数量分别为75.0×105和85.7×105 cfu.g-1,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2.7 g.kg-1.d-1、317.6 mg.kg-1.h-1和4.6 mL.g-1.h-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可见,覆盖混合基质能够提高养分含量,促进刺槐的定居,而刺槐的生长进一步改善了土壤性质,促进了铁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杨振意许建新薛立许鹏波吴彩琼刘斌
关键词:刺槐人工林土壤肥力生态恢复
短期低温下稀土对麻楝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用500和1 000 mg.L-1稀土溶液喷施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幼苗,置于3℃低温下3和7 d后,对其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质量浓度稀土处理的麻楝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低温处理3 d后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9%和14%,低温处理7 d后分别比对照下降4%和11%.2种质量浓度稀土处理的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处理3和7 d后增加.低温处理3 d后,5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和1 000mg.L-1处理的均显著减少13%,低温处理7 d后,2种质量浓度稀土处理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11%和17%.稀土处理的幼苗叶片SOD活性在低温处理3 d后与对照接近或大于对照,低温处理7 d后比对照显著增加8%~11%.低温处理3 d后,500 mg.L-1稀土处理的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增加了8%,而1 000 mg.L-1稀土处理和低温7 d后的2种质量浓度稀土处理比对照减少了7%~11%.可见,5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经历低温7 d后以及1 0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经历3和7 d后均提高了抗寒性.
刘斌薛立许鹏波潘澜杨振意
关键词:稀土抗寒生理指标
稀土对低温胁迫麻楝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以2月龄袋装麻楝实生苗为材料,用0、100、500和1 000 mg.L-1稀土喷液施麻楝幼苗,后置于3℃人工气候箱低温处理1~7 d,考察其膜稳定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叶绿素含量等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稀土对麻楝幼苗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和100 mg.L-1稀土低温各天数后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大于0 d,500和1 000 mg.L-1处理的显著小于0 d。各稀土浓度处理的幼苗脯氨酸含量都显著大于0 d,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多小于0 d,叶绿素含量多大于0 d。0和1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丙二醛含量大于0 d或与0 d无显著差异。500和1 000 mg.L-1稀土处理的幼苗各低温天数的丙二醛含量与0 d相近或小于0 d。0 mg.L-1稀土处理后,幼苗各天数的SOD活性显著小于0 d,100 mg.L-1处理的波动,500和1 000 mg.L-1处理的各天数的SOD活性与0 d的差异不显著。可见,在低温胁迫下,500和1 000 mg.L-1的稀土处理能通过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稳定麻楝幼苗细胞膜稳定性,从而增强麻楝幼苗的抗寒性。
许鹏波薛立潘澜刘斌杨振意
关键词:稀土低温胁迫生理指标
稀土对麻楝幼苗抗寒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在低温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的稀土喷施叶面,研究稀土对麻楝幼苗的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麻楝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在300 mg·L^(-1)稀土处理后有所增加,700~1 500 mg·L^(-1)处理组均显著下降或相对稳定。不同稀土浓度处理的麻楝幼苗的脯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保持稳定或小幅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或显著增加,SOD活性保持稳定。300 mg·L^(-1)稀土喷施叶面使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增加,而700~1 500 mg·L^(-1)稀土处理使丙二醛含量先有所增加,然后减少或显著减少。用主成分分析对各浓度稀土处理的幼苗抗寒性进行评价,得出1 500mg·L^(-1)稀土处理后幼苗抗寒性最佳,其次是1 000和700 mg·L^(-1)处理。
潘澜薛立刘斌许鹏波冯慧芳王敏
关键词:低温胁迫抗寒稀土主成分分析
不同密度红苞木幼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为了合理利用土壤资源,用常规方法测定了不同密度红苞木幼林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在4种密度林分(1667,2500,4444,10000株/hm2)中,10000株/hm2的林分土壤容重大,通气性差。2500株/hm2林分的土壤有机质、氮、磷和钾含量高,对土壤的效果优于其它密度的林分;4444株/hm2林分土壤的有机质和氮含量较高,磷含量中等,钾含量高,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1667株/hm2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中等、磷含量高、钾含量较低,改善土壤磷的作用明显。10000株/hm2林分土壤的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均低,不利于养分积累。
曾小梨薛立刘斌许鹏波潘澜
关键词:红苞木土壤理化性质
冰雪灾害对杉木林地养分分布的影响(英文)
2010年
2008年1月至2月,我国南方发生了严重的冰雪灾害,受害的森林地面达2.09×106km2。为了了解冰雪灾害对杉木的损害和由此引起的林地养分分布特点,作者调查粤北一个杉木林地的受害情况。冻雨在杉木枝叶上形成冰柱,造成所有的林木折冠。林木折断的高度和胸径呈显著相关。树冠残体的养分总浓度随残体组分而变化,呈理叶>皮>枝>干。树冠残体的干重达19.11t·hm-2,枝、树干、叶和皮分别占37%、28%、27%和8%。2008年树冠残体的养分分布随组分而急剧变化,其中叶的养分量占残体养分总量的70%,枝、干和皮分别占13%、7%和10%。2008年杉木林地的N、P、K 的积累量为105067.9 t·hm-2,杉木残体、凋落物和土壤分别占0.18%、0.03%和99.79%。养分积累量在树冠残体各组分和凋落物中的排序为N>K>P,而在土壤中为K>N>P。2009年的凋落物中N和P浓度大于2008年的凋落物,而K浓度小于后者。2009年的干和皮残体中N和P浓度略大于2008年的干和皮残体,而K浓度正好相反。2009年的干和皮残体中的N和P储量与2008年接近,K储量略小于后者。2009年的凋落物中N、P和K储量大于2008年的凋落物。图1表5参38。
陈凤霞冯慧芳薛立潘澜许鹏波刘斌
关键词:杉木冰雪灾害凋落物养分
火灾对马尾松林地土壤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3
2011年
通过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对照)对比的方法,研究了广东河源马尾松火灾4 a后土壤(0—20 cm)的物理性质、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变化,为了解火灾后的马尾松林土壤退化机理提供依据。火灾引起的土壤升温和灰分沉积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化特性,造成了土壤质量的全面下降。火灾使土壤变得紧实,恶化了通气透水性。与对照相比,火灾的土壤容重显著增加了11%,土壤毛管孔隙比例增加了6%,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的比例分别显著减少了30%和8%,土壤毛管持水量下降了5%,土壤中<0.01 mm粘粒的比例显著下降了16%。火灾通过氧化、挥发、淋溶和侵蚀等途径减少土壤养分含量。火灾对土壤pH影响不显著,仅下降了3%,但是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全K含量比对照分别减少了43%、29%、23%和36%,水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43%、20%和4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火灾引起的高温和环境改变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火灾后的土壤细菌显著下降了16%,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别下降了3%和2%,土壤脲酶、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显著下降了46%、61%和19%。火灾通过氧化、挥发、淋溶和侵蚀等途径减少了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导致土壤孔隙减少,保持水分功能减弱,微生物数量减少和酶活性下降,引起地力衰退。
薛立陈红跃杨振意吴杨熙刘斌许鹏波潘澜
关键词:马尾松土壤物理性质养分酶活性
加勒比松林地土壤对凋落物的响应被引量:12
2011年
研究了保留凋落物和去除凋落物的加勒比松林的土壤特性,以了解凋落物对加勒比松林土壤的影响.与去除凋落物的加勒比松林相比,保留凋落物的加勒比松林林木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增加了27%和12%,土壤的容重、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无显著变化.保留凋落物土壤的有机质、全N、全K、水解N含量比去除凋落物的加勒比松林分别高66%、48%、12%和160%,全P、速效P和速效K含量变化不明显.保留凋落物林分土壤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比去除凋落物林分土壤分别高18%、29%和41%,土壤脲酶、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高1.2、1.1和5.1倍.
郑卫国薛立许鹏波梁丽丽冯慧芳
关键词:加勒比松凋落物土壤物理性质养分酶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