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宁

作品数:32 被引量:38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技术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学成
  • 16篇化学成分
  • 7篇化学成分研究
  • 4篇黄酮
  • 3篇英文
  • 3篇肿瘤
  • 3篇抗肿瘤
  • 3篇化合物
  • 2篇伞形科
  • 2篇色谱
  • 2篇生物碱
  • 2篇酮类
  • 2篇齐墩果
  • 2篇齐墩果酸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磷酰胺
  • 2篇木豆
  • 2篇菊科
  • 2篇类化

机构

  • 30篇中国药科大学
  • 8篇江苏省中医药...
  • 6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药物分析教研...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2篇谢宁
  • 12篇冯锋
  • 7篇杨念云
  • 6篇闵知大
  • 5篇段金廒
  • 5篇钱士辉
  • 4篇赵守训
  • 3篇赵富清
  • 3篇任东春
  • 3篇程紫骅
  • 3篇朱明晓
  • 2篇林励
  • 2篇冯锐
  • 2篇濮江
  • 2篇鞠建明
  • 2篇张慧清
  • 2篇徐小花
  • 1篇尚靖
  • 1篇柳文媛
  • 1篇刘秀芬

传媒

  • 6篇中国药科大学...
  • 3篇中药材
  • 3篇Chines...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草药
  • 2篇南京军医学院...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海峡药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江苏药学与临...
  • 1篇中南药学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3
  • 4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LC-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丝瓜藤及其炮制品质量控制的应用被引量:5
1997年
用薄层刮板-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丝瓜藤及其炒黄、炒炭制品中齐墩果酸的含量。其方法回收率为99.52%,r=0.9998(n=5),RSD为1.05%,取得了较为可靠的结果。证明丝瓜藤原药材及其炮制品中齐墩果酸含量无显著差别。
程紫骅谢宁吴朝阳
关键词:丝瓜藤齐墩果酸
木豆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被引量:37
1999年
以抑菌试验指导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从木豆叶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和鉴定了6个化合物,牡荆甙(vitexin,1),异牡荆甙(isovitexin,2),芹菜素(apigenin,3),木犀草素(luteolin4),柚皮素4′,7二甲醚(naringenine4′,7dimethylether,5)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6)。化合物2,3和4为首次从木豆中分得。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乙酸乙酯提取物具较好的生理活性。
林励谢宁程紫骅
关键词:木豆黄酮芹菜素化学成分
明党参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9
2008年
目的:对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Wolff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明党参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四烷酸(lignoceric acid,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豆甾醇(stigmasterol,3)、5-羟基-8-甲氧基补骨酯素(5-hydroxy-8-methoxypsoralen,4)、单棕榈酸甘油酯(glycerylmonopalmitate,5)、L-焦谷氨酸(L-pyroglutamic acid,6)、琥珀酸(succinic acid,7)、香草酸-4-O-β-D-葡萄糖苷(vanill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8)、香草酸(vanillic acid,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结论:化合物1、4、5、6、8和9为首次从明党参中分离得到。
任东春钱士辉杨念云谢宁段金廒
关键词:明党参伞形科化学成分
NMR谱在确定克罗烷二萜立体构型中的运用
1994年
19-去甲基克罗烷(19-Nor-neoclerodane)二萜的化学结构较为复杂,含有多个手性碳。本文对此类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核磁共振(NMR)谱研究,首次提出运用H-6、H-10及C-6,C-10的化学位移(δ)值推测这类二萜化合物的绝对构型,并从理论上对此实验结果进行了论证。运用这一方法,推证了两个新化合物庐山香科素丁(teuperninD1)和穗花香科素(teuponin2)的立体构型,与圆二色散(CD)光谱法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所得结果完全一致。
谢宁冯锐闵知大赵守训
关键词:立体构型
女贞子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被引量:49
2007年
目的:研究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Ait.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重结晶等方法,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女贞子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Ⅰ)、大波斯菊苷(Ⅱ)、芹菜素-7-O-乙酰-β-D-葡萄糖苷(Ⅲ)、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Ⅳ)、木樨草素(Ⅴ)、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Ⅵ)、槲皮素(Ⅶ)。结论:化合物Ⅲ、Ⅳ、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徐小花杨念云钱士辉谢宁于美妍段金廒
关键词:女贞子黄酮
杏香兔耳风的化学成分被引量:34
2006年
目的研究杏香兔耳风(AinsliaeafragransChamp.)的化学成分,从中找出活性物质。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杏香兔耳风的全草中分得黄酮、酚类、倍半萜、三萜共10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1);木犀草素(luteolin,2);芹菜素(apigenin,3);小麦黄素(tricin,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side,5);槲皮素5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5OβDglucoside,6);异香草酸(isovanillicacid,即3hydroxy4methoxybenzoicacid,7);熊果苷(arbutin,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β胡萝卜苷(βsitosterolDglucoside,10)。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1、4、6、7、8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邢春秀谢宁杨念云冯锋
关键词:菊科杏香兔耳风化学成分
五参素片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研究五参素片在动物体内外抑杀肿瘤细胞作用和延长移植实体肉瘤荷瘤小鼠生命的作用。方法 :试验组设五参素片高、中、低 3种剂量组 ,阳性对照设环磷酰胺组或 5 -氟尿嘧啶组、阴性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结果 :受试药物五参素片 (由斑蝥素类似物、刺五加多糖、冬虫夏草水煎提取物 3种中药提取成分配伍制成薄膜衣片剂 )在动物体内外均具有极强的抑杀肿瘤细胞作用和延长移植实体肉瘤荷瘤小鼠生命的作用。结论 :①五参素片作为中药制剂的新品种 ,能够主治癌症患者的“邪实正虚”证 ,对于治疗中晚期癌症 ,五参素片确具有益气养血、祛邪消瘀、扶正抗癌之功效。②采用五参素片治疗动物移植实体肉瘤明显优于 5 -氟尿嘧啶 (P <0 .0 1)。
赵富清张翠岚叶菁彭兆云谢宁
关键词:肿瘤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
Neo-克罗烷型二萜的圆二色谱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对Neo-克罗烷型二萜化合物进行了系统的圆二色(CD)谱研究,应用烯烃和环己酮的八区律、α,β-不饱和酮以及γ-内酯的扇形规则等确定了新化合物穗花香科素(teuponin,1),庐山香科素甲~丁(teuperninsA~D,7,8.9,10).6-表-庐山香料素丙(6-epi-teuperninC,12)的绝对构型。
谢宁余晓耕沈春镒闵知大赵守训
关键词:圆二色谱二萜绝对构型
川芎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任东春谢宁杨念云钱士辉段金廒
关键词:化学成分川芎挥发油成分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伞形科
毛菊苣的化学成分(英文)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对毛菊苣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 1H, 13C NMR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毛菊苣地上部分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莴苣苦素(1),山莴苣苦素(2),七叶内酯(3),菊苣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5),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6),异槲皮苷(7),异鼠李素(8),槲皮素(9),肌苷(10),对羟基苯甲酸 (11)。结论:化合物4-11为首次从毛菊苣中分得,5-6,8-11为首次从菊苣属中分得。
杨文志汪豪尚靖冯锋谢宁
关键词:毛菊苣菊科化学成分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