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志仁

作品数:96 被引量:1,249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天文地球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历史地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40篇海面
  • 30篇海面变化
  • 11篇教育
  • 10篇信息系统
  • 9篇生态环境
  • 8篇地理信息
  • 8篇环境教育
  • 8篇GIS
  • 7篇地理信息系统
  • 7篇生态
  • 6篇第四纪
  • 6篇海面波动
  • 6篇海平
  • 6篇海平面
  • 5篇环境质量
  • 5篇SSA
  • 5篇ENSO
  • 5篇P
  • 4篇生态环境质量
  • 4篇生态系统

机构

  • 9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0篇南京大学
  • 8篇河海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环境保护部南...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国家环境保护...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江苏教育学院
  • 2篇南京地质矿产...
  • 2篇中国环境监测...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江苏省信息中...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江苏省教育科...

作者

  • 96篇谢志仁
  • 19篇袁林旺
  • 15篇俞肇元
  • 15篇信忠保
  • 13篇钟鹤翔
  • 10篇李久生
  • 10篇王文
  • 9篇崔树红
  • 8篇闾国年
  • 7篇刘庄
  • 6篇朱晓华
  • 6篇蒋卫国
  • 5篇张明阳
  • 5篇杨秀春
  • 4篇孙健
  • 4篇刘红樱
  • 4篇吴国平
  • 4篇罗文
  • 3篇张忍顺
  • 3篇王文杰

传媒

  • 9篇南京师大学报...
  • 5篇地理研究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3篇地理学报
  • 3篇地理科学
  • 2篇教育科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环境导报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经济地理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海洋通报
  • 2篇宁夏工程技术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海洋测绘
  • 2篇第八届全国海...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3篇2005
  • 20篇2004
  • 7篇2003
  • 11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8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90
  • 1篇1986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SA和MGF的海面变化长期预测及对比被引量:13
2008年
海面变化预测受到建模思路、方法选择、数据长度及数据质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海面变化预测的不确定性。本文以国内6个验潮站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月平均潮位序列为基础,采用奇异谱分析(SSA)与均值生成函数(MGF)模型相结合的方案,以各站位最初20余年数据为基础建立预测模型,以后续年份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多方案对比验证及检验。预测试验显示MGF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表现出较好的长期预测的稳定性特点。以SSA去噪序列为基础,应用MGF模型预测了各站位至2050年的月尺度海面值,年均值计算结果表明至2050年海面波动上升的幅度不超过20cm,海面变化速率同样表现出阶段性和波动性。与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对比表明,本文所采用的SSA与MGF相结合的预测结果具有可比性,在方法原理和验证结果上看具有较好的长期预测潜力。
袁林旺谢志仁俞肇元
关键词:海面变化
浙赣皖相邻区富金斑岩体系成矿物理化学及物源
2002年
将区内与燕山早期Ⅰ型中酸性岩浆岩类有关的铜金系列各种不同类型的金属矿床视为含金斑岩成矿体系的某个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富金斑岩体系成矿温度为77~447℃、成矿压力19×105~789×105Pa(相当于73~2978.5m的深度),显示出富金斑岩体系成矿温压变化较大的特点。体系成矿流体w(NaCleq)为0.1%~21.2%,主要为中低盐度成矿流体;成矿流体相对高Ca2+、HCO3-和H2O,且HCO3->SO2-4>Cl->F-。体系成矿流体物理化学特征参数相差较大,总体是F-/Cl-<1,CO2/H2O≤1。成矿流体pH值显示其为酸-弱碱性,fO2(10-35.7-10-61.8Pa)、Eh值(-0.34~-2.02)低,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但不同矿区或同一矿区不同期次的成矿流体差别较大,总体随温度下降而降低。成矿物质显示为混合源,但不同矿床及同一矿床的不同成矿期次,混合的比例有所不同。
刘红樱谢志仁戚建中
关键词: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论环境教育三维体系被引量:23
2004年
本文根据国内外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现状 ,从时间、空间和形式三个维度 ,首次建构了实施和操作层面的“时间·空间·形式”维度的环境教育三维体系 ,旨在推动我国全民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
李久生谢志仁
关键词:环境教育教育理论时间维度空间维度
江苏省湿地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被引量:24
2004年
结合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利用遥感图像解译,以GIS技术为支撑,对江苏省湿地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对造成湿地资源减少与退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提出进行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
杨秀春朱晓华黄家柱谢志仁
关键词: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资源利用率GIS技术
基于卫星平台的海面变化监测技术被引量:2
2004年
以海神号海洋地形卫星(T/P)为代表的海面高度卫星监测技术已经达到准厘米级的精度,日渐积累的卫星海面测高数据为全球和区域海面变化研究和各种海洋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回顾了T/P卫星测高技术的发展背景,介绍了T/P卫星的定轨技术,并以T/P卫星为例,论述了利用卫星测高技术监测海平面变化的原理、误差校正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此外,还介绍了利用卫星测高资料对中国海区海面变化研究的初步成果,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崔树红谢志仁钟鹤翔信忠保
关键词:卫星测高海面变化P
徐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与整治研究被引量:16
2002年
应用层次分析法,系统评价了徐州市1990—1999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得出了该市生态环境质量在研究时段间总体上呈现出逐渐恶化的趋势等结论,从而可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杨秀春朱晓华谢志仁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环境整治层次分析法
平均高潮位记录分析淤泥质海岸的相对海面变化——以江苏淤泥质海岸为例被引量:7
2004年
在研究相对海面变化时,常常用实测潮位记录来分析相对海面的变化速率。淤泥质海岸的验潮站多设在入海河流的闸下。由于拦门沙发育等因素的影响,闸下测到的潮位不能准确反映低潮时的潮位变化,因此常常采用平均高潮位记录来分析相对海面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平均高潮位、平均潮位和平均海平面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得出平均高潮位与平均潮位以及平均海平面变化速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江苏沿海6个验潮站33a的潮位记录进行分析,得出江苏沿海此期间的相对海面变化速率为0.29~1.00cm/a。
王艳红张忍顺谢志仁
关键词:平均海平面
基于遥感与GIS的辽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42
2005年
以1986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G IS技术支持下,建立湿地空间数据库,分析15 a来研究区湿地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水稻田和虾蟹池面积大量增加,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化;沼泽地和滩涂面积不断萎缩,面积大减,破碎化程度日益严重;人口压力、传统工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及人们对经济利益追求是湿地资源变化的重要原因。
蒋卫国李京王文杰谢志仁宫辉力
关键词:遥感辽河三角洲湿地
西北太平洋海区年际至十年际海面变化尺度耦合与波动转型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多通道奇异谱分析(MSSA)等多尺度分析方法,对西北太平洋海区14个站位验潮序列的年际到十年际尺度海面波动的时空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5a周期和4.5a周期在振幅与相位上表现出与ENSO指数波动的尺度耦合,并存在显著的由低纬向高纬的振幅、能量递减的纬向传递特征。4.5a周期和8a周期与PDO变化同样表现出一定的尺度耦合波动,高纬各站位海面波动也表现出一定的自东向西的径向传递。在空间维上,PDO作用下的传播型波动的响应范围明显小于ENSO事件,反映了二者驱动机制的差异。该海区约在1973年和1998年左右发生过两次明显的海面波动转型,并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存在一定关联。
袁林旺罗文徐良将俞肇元易琳谢志仁
关键词:MSSAENSOPDO
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环境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石被引量:1
2004年
环境教育的发展得到了相关学科理论的支撑。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其全新的理论体系和深刻内涵,成为当前和未来环境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并有力地促进着环境教育的发展。
李久生谢志仁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理论基石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