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珏

作品数:92 被引量:472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研“十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2篇输血
  • 17篇细胞
  • 13篇病毒
  • 10篇抗体
  • 9篇血清
  • 9篇血液
  • 8篇血小板
  • 7篇淋巴
  • 7篇淋巴细胞
  • 7篇肝炎
  • 6篇试剂
  • 6篇输注
  • 6篇抗原
  • 5篇镇痛
  • 5篇肝移植
  • 4篇性感
  • 4篇血清学
  • 4篇血源
  • 4篇血源性
  • 4篇血源性感染

机构

  • 60篇浙江大学医学...
  • 18篇东南大学
  • 9篇浙江大学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空军军医大学
  • 4篇解放军第11...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江西省人民医...
  • 3篇上海市血液中...
  • 3篇浙江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浙江省血液中...
  • 3篇解放军第一一...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9篇谢珏
  • 20篇崔大伟
  • 10篇刘艳
  • 6篇阮国祥
  • 6篇孙长贵
  • 6篇邓永乐
  • 5篇成军
  • 5篇胡丽华
  • 4篇夏江燕
  • 4篇王学锋
  • 4篇孙关忠
  • 4篇王国政
  • 4篇陈灿达
  • 3篇唐长玖
  • 3篇袁静
  • 3篇钱文斌
  • 3篇尹宁
  • 3篇李之江
  • 3篇吴雯雯
  • 3篇曹建平

传媒

  • 6篇临床麻醉学杂...
  • 6篇临床血液学杂...
  • 6篇中华危重症医...
  • 5篇中国输血杂志
  • 4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浙江医学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检验...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25
  • 7篇2024
  • 9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市无偿献血者2021至2022年血源性感染性病原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究杭州市无偿献血者中常见血源性感染性病原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来自浙江省血液中心900份无偿献血者血清样本(已剔除HIV阳性样本),应用酶联免疫法筛查血清样本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梅毒螺旋体(TP)、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戊型肝炎病毒(HEV)IgM和IgG及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1/2抗体水平。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00份样本中,HBsAg、抗-HCV和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0.33%、0.33%和0.11%。CMV IgM和CMV IgG阳性率分别为0.33%和94.67%;EB VCA-IgM和EB EA-IgG阳性率分别为2.44%和8.11%;HEV IgM和HEV IgG阳性率分别为1.22%和14.78%;HTLV-1/2抗体阳性率为0。对IgM阳性情况分析,43份样本(4.78%,43/900)均呈单一病毒感染。对IgG阳性情况分析,666份样本(74.00%,666/900)为单一病毒感染,198份样本(22.00%,198/900)为混合感染。结论杭州市无偿献血者中检测出一定水平的HBsAg、HCV、TP、CMV、EBV和HEV抗体,对血液安全构成威胁,应加强血液筛查,保障安全用血。
林梦姣胡伟徐瑜珊吕燕崔大伟谢珏
关键词:血源性感染血传病原体戊型肝炎病毒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
严重创伤患者紧急救治血液保障模式与输血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被引量:1
2024年
严重创伤患者对救治时效性要求极高,输血在此类患者的紧急救治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经验表明,早期输注低效价O型全血或平衡比例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等成分血的止血复苏策略将使严重创伤大出血患者获益。然而,当前国内血液保障模式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对严重创伤患者紧急救治输血的时效性和有效性需求。针对我国严重创伤紧急救治血液保障模式与输血策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和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青年学组组织国内输血医学和创伤救治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共同制订《严重创伤患者紧急救治血液保障模式与输血策略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从血液保障模式和输血策略两个方面共提出10条推荐意见,为严重创伤紧急救治阶段的输血复苏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卢尧李阳张雷英唐昊敬慧丹王耀丽贾向志巴立卞茂红蔡丹蔡辉蔡晓红查占山陈秉宇陈大庆陈凤陈国安陈海鸣陈静陈敏陈青陈舒陈玺程金凤褚晓凌崔红旺崔欣达珍戴莹邓素容董伟群范为民冯珂付丹晖付涌水傅奇傅雪梅甘佳甘新宇高伟巩怀证桂嵘郭庚韩宁郝一文何武兵洪强侯瑞琴侯卫胡婕胡培阳胡熙胡晓玉黄光斌黄婕黄象艳黄远帅浑守永蒋学兵金平赖冬乐爱平黎红梅李碧娟李翠莹李代红李海宏李贺李辉李剑平李宁
关键词:急救输血
Th22细胞在人类常见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2021年
初始CD4+T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为不同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并分泌相应的细胞因子发挥生物学效应。Th22细胞是近年被发现的新型CD4+T淋巴细胞亚群,不同于Th1、Th2和Th17细胞等亚群,Th2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2、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因子,不分泌IL-17、IL-4、干扰素-γ(IFNγ)等因子,表达CCR4、CCR6和CCR10趋化因子受体,其中IL-22被认为是Th22细胞的主要效应分子。Th22细胞的功能和分化的机制不断被完善,且在人类常见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h22细胞的特征与功能及其分化机制,以及IL-22在人类常见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作一介绍,为人类病毒的防治提供新的免疫策略。
崔大伟姚妮吕燕吴雯雯徐丹丹谢珏
关键词:传染病病毒TH22细胞IL-22
茶多酚体外诱导人肺癌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被引量:35
2005年
目的探讨茶多酚诱导人肺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相关机理。方法采用MTT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技术 ,体外观察茶多酚对肺癌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茶多酚 (5 0、10 0、2 0 0、4 0 0 μg/ml)对肺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 ,呈剂量依赖关系 ,抑制率 (% )分别为 2 8.6 9± 1.2 7、4 6 .19± 1.79、6 4.6 1± 1.2 9、75 .90± 1.96。在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时 ,细胞被阻滞于G0 /G1期 ,不能进入S期及G2 /M期 ,同时诱导肺癌细胞凋亡 ,凋亡率 (% )分别为 4 .76± 0 .11、5 .78± 0 .38、10 .0 6± 0 6 7、2 4 .4 4± 0 .4 4。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双荧光标记可见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 ,与对照组比较 ,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高 ,细胞内Ca2 +浓度、AnnexinV表达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基因 (PTEN)蛋白表达逐渐增高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D1蛋白表达水平则呈逐渐下降。结论茶多酚可诱导人肺癌细胞的凋亡 ,其作用机制与改变细胞内Ca2 +浓度。
谢珏陈清勇周建英王彦刈杨凌江中勇
关键词:茶多酚体外诱导肺癌细胞凋亡
2012-2014年杭州市HBsAg、HCVAb、HIV及TP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统计分析2012-201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中HBsAg、HCV、HIV及TP感染情况,了解期间来院患者四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为临床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我院住院患者血清中HBV、HCV、HIV和TP感染状况。结果 2012年至2014年共统计214 935人次,HBsAg阳性率为13.08%,HCV阳性率为0.51%,HIV阳性率为0.37%,TP阳性率为2.44%。各年份间HBs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χ2=55.74,P<0.0001;HCV:χ2=2.24,P=0.327;HIV:χ2=2.67,P=0.26;TP:χ2=2.65,P=0.27)。不同性别之间,HBsAg、HIV或T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χ2=2 680.6,P<0.0001;HCV:χ2=2.69,P=0.101;HIV:χ2=344.3,P<0.0001;TP:χ2=192.4,P<0.0001);不同年龄段之间,HBsAg、HCV、HIV及T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χ2=3 036.1,P<0.0001;HCV:χ2=59.45,P<0.0001;HIV:χ2=246.06,P<0.0001;TP:χ2=636.80,P<0.0001)。结论开展术前四项检测,有助于及时了解患者情况,明确人群感染情况,对制定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艳崔大伟李之江谢珏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
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疼痛程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海安市中医院行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7)和研究组(n=48),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研究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艾司氯胺酮麻醉。分析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疼痛程度、苏醒质量、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麻醉总优良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3 h,研究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14.89%,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可显著减轻输尿管支架取出术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认知功能损害,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有较高的安全性。
周冬喜陆海霞谢珏姜华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苏醒质量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单项抗-HBc-IgG阳性结果的解释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探讨HBV标志物单项抗-HBc-IgG(抗-HBc)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微粒子酶免分析(MEIA)检测5213例、ELISA检测594例住院患者HBV标志物总抗-HBc阳性率和单项抗-HBc阳性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对MEIA检测的124例单项抗-HBc阳性和167例HBV标志物全阴性住院患者的抗-HBs水平进行分析;对ELISA筛选的97例流行病学意义的单项抗-HBc阳性血清标本采用含10%小牛血清PBS进行稀释后分别采用ELlSA和MEIA检测抗-HBc并进行比较。结果ELISA检测抗-HBc“流行病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2.1%、16.3%和62.6%、7.6%。MEIA检测抗-HBc的总抗-HBc阳性率及单项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8.1%、13.2%;MEIA检测HBV标志物单项抗-HBc阳性组和HBV标志物全阴性组的抗-HBs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9,P〈0.001),ELISA筛选的97例单项抗-HBc阳性标本不同倍数稀释后ELISA和MEIA检测抗-HBc结果提示,未稀释或低倍稀释存在较高的非特异性反应,高倍稀释则存在较高的漏检率。结论不同方法单项抗-HBc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单项抗-HBc阳性可作为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但存在一定比例的非特异性反应和假阴性,日常工作中ELISA检测抗-HBc以5~10倍稀释为宜。
成军谢珏王国政孙长贵葛海峰孙关忠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G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5
2022年
目的探讨术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8例,男40例,女58例,年龄≥65岁,BMI 16~28 kg/m^(2),ASAⅡ或Ⅲ级。根据术前是否行髂筋膜间隙阻滞分为两组: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组,n=43)和对照组(C组,n=55)。根据性别、年龄、BMI、ASA分级、基础疾病、手术方式进行倾向评分匹配。收集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评分、术后48 h内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以及术后48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输血、入ICU以及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心律失常、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呼吸抑制、嗜睡)的发生情况。结果匹配后F组和C组各纳入患者43例。F组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F组术后2、6 h静息时NRS评分以及术后2、6、12、24、48 h活动时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F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F组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F组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以及PCIA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F组术后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24、48 h静息时NRS评分、术后输血、入ICU以及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心律失常、术后瘙痒、嗜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能为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提供良好镇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提高镇痛满意度,同时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刘绪华谢珏袁从旺芮云峰孙杰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镇痛老年
对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象部分参数变化的观察
2017年
目的分析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象部分参数变化。方法随机选取义乌市中心血站2014年4月~2017年4月连续捐献的血小板献血者215例的血检报告,其中总捐献次数5次及以上的215例,10次以上208例、15次以上185例、20次以上75例、30次以上35例。根据献血者的捐献次数,分别统计其首次、第6次、第11次、第16次、第21次、第31次捐献前的外周血象参数,并将首次捐献前与末次捐献前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首次捐献前比较,捐献血小板5次后献血者的MCV,捐献血小板10次后献血者的WBC、PDW、MPV,捐献血小板15次后献血者的RBC、Hct、PLT、WBC,捐献血小板20次后献血者的Hb、Hct、MCV、WBC、PLT、MPV,捐献血小板30次后献血者的Hct、MCV、WBC、PLT、MPV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多次捐献血小板会引起献血者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减少、血红蛋白的增加,体检时应注意这些参数,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虞巧丽谢珏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外周血象
外周血白细胞Fas、FasL、Bcl-2表达与细胞凋亡
2002年
张哲谢珏
关键词:外周血白细胞细胞凋亡脱噬作用CD95抗原膜糖蛋白类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