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磊
-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学及预测模型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学及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17年7月-2021年5月河南省中医院诊治的324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病原菌分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感染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324例颅脑损伤患者共29例发生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95%;感染发生时间集中分布于术后2周内,占72.41%;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41.38%;29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5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占70.59%,革兰阳性菌13株占25.49%和真菌2株占3.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60岁、昏迷程度、侵入性操作、再次手术、合并糖尿病及术后低蛋白血症是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的感染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2。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95%,多见于术后1~2周,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60岁、昏迷程度、侵入性操作、再次手术、合并糖尿病以及术后低蛋白血症均是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上述因素为基础构建的预测模型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风险预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曹勇郑慧军谢磊刘彪杜康
- 关键词:颅脑损伤开颅术术后感染病原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HBP、PCT、MMP-9对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评估价值
- 2025年
- 目的 探究HBP、PCT、MMP-9对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80例脑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其术后颅内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HBP、PCT、MMP-9水平,分析HBP、PCT、MMP-9表达水平对脑肿瘤患者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年龄、性别、肿瘤类型、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HBP为(12.23±3.11)μg/L、PCT为(0.86±0.25)μg/L、MMP-9为(122.25±19.25)μg/L,均高于未感染组的(5.39±2.02)μg/L、(0.32±0.08)μg/L、(25.37±5.7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脑肿瘤患者脑脊液HBP、PCT、MMP-9对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较高,AUC分别为0.885、0.907、0.934,三者联合AUC最大(0.975),灵敏度(0.901)及特异度(0.958)均较高,预测效能最佳。HBP的预测阈值为8.430μg/L、PCT的预测阈值为0.600μg/L、MMP-9的预测阈值为46.250μg/L。结论 脑肿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HBP、PCT、MMP-9表达水平异常升高,联合检测HBP、 PCT和MMP-9能够更好地预测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可将其应用于脑肿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评估。
- 曹勇谢磊刘彪
- 关键词:PCTMMP-9脑肿瘤颅内感染
- 醒神活血通腑方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昏迷疗效及对VCAM-1、IL-10、TNF-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观察醒神活血通腑方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昏迷的治疗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10(IL-10)、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昏迷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降血压、抗凝剂、血糖管理干预,同时给予患者常规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神活血通腑方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昏迷的疗效以及VCAM-1、IL-10、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指数评分、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6%(41/42),对照组为59.5%(25/42),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CAM-1、TNF-α水平均下降而IL-10水平则显著升高,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神活血通腑方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术后昏迷,可以获得良好疗效,可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与有效调节VCAM-1、IL-10、TNF-α水平有关。
- 曹勇郑慧军刘彪谢磊
- 关键词: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昏迷
- 清热散瘀通腑方灌肠联合亚低温治疗仪对中枢性高热病人体温及脑组织耗氧量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清热散瘀通腑方灌肠联合亚低温治疗仪对中枢性高热病人体温及脑组织耗氧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4例中枢性高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亚低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病人加用清热散瘀通腑方灌肠治疗。比较两组降温效果、意识状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脑氧代谢指标[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_(2))、血氧含量(CjvO_(2))、脑氧摄取率(CERO_(2))]、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100)]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体温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WHOQOL-10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jvO_(2)、CjvO_(2)均较治疗前升高,CERO_(2)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SjvO_(2)、CjvO_(2)高于对照组,CERO_(2)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散瘀通腑方灌肠联合亚低温治疗仪可快速降低中枢性高热病人体温,降低病人脑组织耗氧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曹勇刘彪谢磊
- 关键词:中枢性高热亚低温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颅脑损伤32例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河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位一体"综合治疗方案。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5.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疗效确切。
- 郑慧军曹勇刘彪谢磊胡森
- 关键词:针刺
- 小针刀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运用小针刀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患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组在局部药物注射的基础上给予小针刀松解.小针刀平行于肌腱划开黏连及增厚的屈指肌腱腱鞘.结果经过治疗,两组在治疗2周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但治疗组VAS评分降低更明显,治疗组在治疗后即时及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但2周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有由80.00%降为76.67%.结论采用小针刀联合局部注射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能显著降低患者疼痛度,总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 谢磊
- 关键词:小针刀局部注射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