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黄体酮疗法治疗先兆流产对妊娠期合并症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早期先兆流产产妇作为观察组,给予黄体酮治疗;以同期收治的150例健康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围生儿结局及治疗前后血清孕酮、人孕激素诱导阻断因子(PIBF)水平等。结果两组产妇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胎盘前置、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胆汁淤积的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娩后1 min Apgar评分≤7分、难免流产、早产、活产儿、低体质量儿、巨大儿、胎儿窘迫及胎儿畸形的围生儿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治疗后血清孕酮水平[(87±14)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73±10)nmol/L]和治疗前[(77±11)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治疗前血清PIB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16±71)nmol/L比(382±90)nmol/L](P<0.05),两组产妇治疗后血清PIB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治疗后PIB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疗法治疗先兆流产可有效降低妊娠期合并症发生风险,并改善围生儿结局;而这一治疗作用与黄体酮上调血清PIBF水平密切相关。
目的:探讨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7例ICP患者采用SPSS 16.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后分为联合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2组患者均采用SAM+常规治疗,联合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组患者的疗程均为4周,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血总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瘙痒程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TBA、ALT、AST水平及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血TBA、ALT、AST水平及瘙痒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分娩孕周、胎儿窘迫、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SAM治疗ICP较单用SAM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