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浪平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甲状腺
  • 2篇胰腺
  • 2篇肿瘤
  • 2篇腺肿瘤
  • 2篇淋巴
  • 2篇喉返神经
  • 1篇胆胰
  • 1篇胆胰外科
  • 1篇学科
  • 1篇样癌
  • 1篇胰外
  • 1篇胰腺疾病
  • 1篇胰腺肿瘤
  • 1篇右侧
  • 1篇预防性
  • 1篇再次手术
  • 1篇诊治
  • 1篇诊治进展
  • 1篇直径
  • 1篇致病基因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7篇谭浪平
  • 4篇朱玥
  • 3篇黎洪浩
  • 3篇龙淼云
  • 2篇彭新治
  • 2篇罗定远
  • 2篇黄楷
  • 2篇黄明清
  • 2篇林青
  • 1篇梁思华
  • 1篇刘建平
  • 1篇宋亚东
  • 1篇韦金星
  • 1篇苏正
  • 1篇陈汝福
  • 1篇李志花
  • 1篇林少建
  • 1篇周泉波
  • 1篇李国林
  • 1篇赵晓慧

传媒

  • 4篇岭南现代临床...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微波消融治疗直径大于4cm的混合型良性甲状腺结节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微波消融对直径大于4 cm的混合型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微波消融治疗68例混合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后甲状腺结节的体积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8例患者(68个结节)进行了微波消融治疗。超声造影显示,术后第1、3和6个月,达到完全消融效果的患者分别为63例(92.65%)、62例(91.18%)和61例(89.71%),肿块体积分别缩小68.75%、84.88%和91.29%,患者消融效果满意。结论微波消融治疗混合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可作为大于4 cm的混合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首选。
龙淼云朱玥谭浪平林少健彭新治罗定远黎洪浩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消融技术微波
胰腺癌相关糖尿病致病基因表达谱的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胰腺癌相关糖尿病(PCA—DM)致病基因的表达谱,为PCA—DM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线索。方法对前期获得的4例PCA—DM患者、4例无糖尿病胰腺癌(PC)患者和4例慢性胰腺炎(CP)患者胰腺组织基因芯片分析结果进一步进行盒图、火山图、热图分析;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染色体定位分析;Geneontology(GO)分析,并采用实时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芯片检测质量可靠。PCA-DM与无糖尿病Pc差异表达基因共2778个,其中表达倍数差异〉10的有123个基因;无糖尿病Pc与cP差异表达基因共7475个,其中表达倍数差异〉10的有730个。PCA—DM与无糖尿病PC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及差异倍数明显少于无糖尿病PC与CP的差异表达基因。PCA—DM和无糖尿病Pc的差异表达基因大多分布于PC与CP差异表达基因的染色体位点上。GO分析显示,与药物代谢、色素沉着、GTPase活性有关的条目上调,而与蛋白代谢、核酸代谢有关的条目下调。在PCA—DM相关基因网络中,HSPA1A、CSNK1A1、EIF4A2、MYCBP2、PRKRA、NGFR等40个基因参与PCA-DM发生。TFF1、MSMB、NOX1等13个基因对PCA—DM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结论建立了PCA—DM致病基因表达谱,发现了潜在的致病基因及具有潜在诊断价值的基因。
林青李志花郑上游周泉波谭浪平李国林宋亚东赵晓慧高文超陈汝福
关键词:胰腺肿瘤糖尿病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技术
预防性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清扫术在右侧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术中的必要性探讨
2017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LN-pr RLN)清扫术在右侧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395例右侧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行中央区淋巴结(CCLN)清扫术的患者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行清扫术分为清扫组和未清扫组,其中清扫组205例,非清扫组190例。统计两组患者CCLN及LN-pr RLN的转移情况。结果清扫组发生CCLN转移53.17%,非清扫组5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4,P=0.345)。清扫组LN-pr RLN转移率为14.15%,低于中央区其他部位淋巴转移率(5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57,P=0.001)。清扫组患者的平均中央区阳性淋巴结为(6.7±1.4)个,而非清扫组为(5.2±1.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8,P=0.036)。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声嘶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清扫组和非清扫组各有5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声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vs 2.63%,x^2=0.01,P=0.939);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分别为17.07%(35/205)和9.47%(18/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42,P=0.027)。结论 LN-pr RLN是右侧甲状腺乳头状非微小癌的淋巴转移好发位置之一,预防性行LN-pr RLN清扫术增加了CCLN的阳性检出率,并可使分期更为准确。
龙淼云梁思华谭浪平朱玥黄明清罗定远黄楷黎洪浩
关键词:喉返神经
广东省胰腺疾病多学科诊治进展研讨会在穗举行
2014年
9月25日,由广东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二院)胆胰外科承办的广东省胰腺疾病多学科诊治进展研讨会在广州顺利举行。会议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主任陈汝福教授担任主席,消化内科陈其奎教授主持,参加本次研讨会还有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广州市肿瘤医院等医院的肝胆胰外科、消化内科、影像科、介入科、放疗科、病理科的专家共100多人。
林青谭浪平
关键词:胰腺疾病诊治肝胆胰外科消化内科
45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回顾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侧颈淋巴结转移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3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初次手术且术后病理报告为甲状腺髓样癌的患者45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因素。结果临床病理特征中,男女比例为1.25∶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9人(64.4%),颈外侧区淋巴结15人(33.3%)。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肿瘤直径≥1.9 cm、肿瘤侵犯被膜/腺体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4个的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风险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仅肿瘤直径是影响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本文中MTC的患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对于肿瘤直径≥1.9 cm、肿瘤侵犯被膜、颈中央区淋巴结考虑多发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术前更应充分评估患者侧颈区淋巴结以免遗漏。
于伟明钱俞彤郭倩囡朱玥谭浪平张乘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髓样癌淋巴结转移
喉返神经监测仪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探测仪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5例患者采用采用美国Medtronic Xomed公司生产的NIM-Response 3.0行术中喉返神经监测,50例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暴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确认喉返神经发现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在术中监测组的均要比常规手术低,为1.53% vs 8.0%(P<0.01)、0 vs 4.0%(P<0.01);术中监测组喉返神经确认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比常规手术暴露组低,为5.56±1.95 min vs15.92±2.69 min(P<0.001,t=-23.94)、113.90±9.40 min vs 132.40±21.40 min(P<0.001,t=-6.23)。结论和常规手术相比,术中喉返神经监测能显著降低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而且确认喉返神经和手术时间均能明显降低,缩短手术时间。
吴嘉瑜黎洪浩龙淼云罗定远黄楷彭新治黄明清林少建朱玥谭浪平陈志波
关键词:甲状腺再次手术喉返神经
小干扰RNA逆转Wnt/β-catenin通路对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沉默β-catenin基因对肝癌耐药细胞HepG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5组:正常肝细胞(LO2)组、HepG2组、HepG2/ADM组、SiNC-HepG2/ADM阴性转染组和Siβ-cateninHepG2/ADM转染组;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β-catenin的表达情况;设计并筛选出抑制效率最高的Siβ-catenin;Western-blot及RT-PCR技术检测各组β-catenin、P-gp、MRP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观察各组对阿霉素(ADM)、氟尿嘧啶(5-FU)、环磷腺苷(VCR)和奥沙利铂(OHP)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 50 mol/L的ctnnb1-001在HepG2/ADM中抑制效率最高:78.86%(P<0.05),选其为Si-β-catenin;细胞免疫荧光显示HepG2/ADM中β-catenin荧光最强,转染Si-β-catenin后荧光显著减弱;β-catenin、P-gp和MRP1 mRNA和蛋白在HepG2/ADM组表达较高,mRNA表达分别为:0.92±0.03、7.98±0.43和4.56±0.12(P<0.05),蛋白表达分别为:1.128±0.214、1.678±0.344和1.405±0.212(P<0.05);转染Siβ-catenin至HepG2/ADM中,β-catenin、P-gp和MRP1在mRNA及蛋白水平均不同程度表达减少,mRNA表达分别为:0.47±0.03、0.66±0.054和0.74±0.03(P<0.05),蛋白表达分别为:0.787±0.032、0.797±0.055和1.390±0.050(P<0.05);Siβ-catenin-HepG2/ADM转染组较HepG2/ADM组对ADM、5-FU、VCR和OHP的耐药系数(RI)分别为0.61、0.55、0.30、0.55,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显著增强(P<0.05);Siβ-catenin-HepG2/ADM转染组凋亡率(28.05±0.35)%,较其他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Wnt/β-catenin通路在HepG2中异常激活,其中β-catenin可能正性调控肝癌耐药基因P-gp和MRP1,Si-β-catenin能一定程度阻断Wnt通路,并能一定程度逆转肝癌细胞株HepG2的耐药性和增强化疗敏感性,增加凋亡。
张华耀谭浪平刘建平苏正韦金星黄延年
关键词:肝癌小干扰RNAHEPG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