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维娜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转基因
  • 2篇基因
  • 1篇毒蛋白
  • 1篇毒素
  • 1篇性质分析
  • 1篇悬浮细胞
  • 1篇悬浮细胞系
  • 1篇蚜虫
  • 1篇阳离子
  • 1篇阳离子交换
  • 1篇蜘蛛
  • 1篇植物
  • 1篇植物转基因
  • 1篇植物转基因沉...
  • 1篇致死
  • 1篇致死量
  • 1篇杀虫
  • 1篇神经毒
  • 1篇神经毒素
  • 1篇生物防治

机构

  • 5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保定市草莓研...

作者

  • 6篇谷维娜
  • 3篇朱宝成
  • 2篇王建辉
  • 1篇燕飞
  • 1篇李潞滨
  • 1篇王建辉
  • 1篇张冬冬
  • 1篇李术娜
  • 1篇韩继刚
  • 1篇冯玉龙
  • 1篇梁玉玲
  • 1篇曲占良
  • 1篇杜俊岭
  • 1篇胡陶
  • 1篇杨学举
  • 1篇温树敏
  • 1篇阳丽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蛛形学报
  • 1篇保定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199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蜘蛛多肽毒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2年
蜘蛛肽类神经毒素按分子量大小可分为2种,除了黑寡妇蜘蛛毒素属于高分子量多肽,其余的毒素均属于小分子量肽类。不同的多肽毒素其功能不同,它们或仅作用于昆虫,或仅作用于哺乳动物,或对二者皆有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功能将毒素分成4类,逐一介绍了毒素的结构与作用机制。这些毒素的研究对神经生物学,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及植物的抗虫育种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建辉谷维娜朱宝成
关键词:蜘蛛神经毒素离子通道
海南捕鸟蛛毒蛋白的分离纯化与性质鉴定
本文采用软管刺激排毒法从海南捕鸟蛛(Ornithoctonus hainana)中采取了毒液,对粗毒液进行分析发现,粗毒中蛋白含量为79.6%,粗毒对蟋蟀的LD值为0.042mg/g,LD的95%置信区间为0.039~0...
谷维娜
关键词:海南捕鸟蛛分离纯化
文献传递
抗蚜虫转基因小麦高效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技术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蚜虫转基因小麦高效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技术,包括小麦胚性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系的建立技术、小麦细胞转基因技术及抗虫转基因小麦的研制技术。
朱宝成杨学举梁玉玲韩继刚温树敏曲占良郎明林赵建军王建辉燕飞薛庆林陈荣敏谷维娜杜俊岭
文献传递
草莓病害生物防治初探被引量:13
1999年
用平板稀释法从20份根围土样中分离出67株芽孢杆菌。用异步培养法筛选出对草莓灰霉菌和立枯丝菌核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22个,其中对2种病原菌有一强一弱拮抗作用的菌株9个,对2种病原菌均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5个。菌株10,12,34和63还对梨轮纹病菌和玉米大斑病有拮抗作用,表现为广谱抗菌丝,其中菌株10和12对4种病原真菌均有强拮抗作用。9株拮抗菌的抗菌物质不能透过透析袋,可被硫酸铵沉淀,初步确定为蛋白质,并且用平极扩散法检测了蛋白粗提液的抗菌活性。筛选出的拮抗菌均有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应被视为宝贵资源。
冯玉龙阳丽王银定谷维娜
关键词:草莓灰霉病菌立枯丝核菌生物防治病害
海南单柄蛛毒素杀虫肽HNTXa的分离与性质分析
2008年
为了从海南单柄蛛Ornithoctonus hainana毒素中获得对哺乳动物无毒而对昆虫有毒杀作用的单一蛋白组分,应用反相层析和阳离子交换对海南单柄蛛粗毒素进行分离纯化。分别通过胸腔注射、腹腔注射和饲喂的方法测定各毒素组分对蟋蟀、小鼠和棉铃虫的毒性作用,并采用改进的寇式法计算LD50。分离得到一种新的杀虫肽,命名为海南单柄蛛毒素a(Hainana toxica,HNTXa),聚丙烯酰胺等点聚焦电泳(IEF-PAGE)分析其等电点为8.15~8.45。杀虫肽HNTXa对棉铃虫和蟋蟀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棉铃虫经饲喂浸沾HNTXa的棉花叶片72h后,死亡率超过30%;HNTXa对蟋蟀的LD50值为58μg/g,LD50的95%置信区间为55~62μg/g;HNTXa对哺乳动物小鼠无明显毒性。
李潞滨谷维娜张冬冬李术娜胡陶朱宝成
关键词:阳离子交换半数致死量
植物转基因沉默被引量:3
2002年
转基因沉默分为两种水平:第一种是转录水平上的基因沉默,发生原因主要是位置效应、异染色质化以及甲基化;第二种是转录后水平上的基因沉默,发生原因是通过对靶标RNA进行特异性降解而使基因失活,并就此研究提出RNA阈值模型、异常RAN模型、分子间(内)配对模型与RNA干涉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机制。
谷维娜王建辉
关键词:基因沉默转录甲基化RNA干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