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光亚

作品数:18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游戏
  • 5篇小说
  • 5篇新编
  • 5篇故事
  • 5篇故事新编
  • 4篇《故事新编》
  • 3篇反抗
  • 2篇文学
  • 2篇鲁迅小说
  • 2篇《起死》
  • 2篇《补天》
  • 2篇补天
  • 1篇大学语文
  • 1篇代文
  • 1篇电影
  • 1篇修辞
  • 1篇修辞分析
  • 1篇叙事
  • 1篇叙事成规
  • 1篇学史

机构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无锡商业职业...
  • 4篇江苏第二师范...
  • 2篇江苏教育学院
  • 1篇江苏省教育科...

作者

  • 16篇赵光亚

传媒

  • 2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求是学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文教资料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徐州教育学院...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 1篇艺术百家
  • 1篇学术评论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 1篇新文学评论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游戏观念引发的鲁迅思想震荡——以《野草·风筝》为中心
2013年
在鲁迅作品研究中,脱离文本的过度阐释现象相当严重。本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因为发生或可能发生在鲁迅身上,便非要拿着放大镜、显微镜,一有蛛丝马迹,就无限上纲,甚至东拉西扯,以故作高深的言辞为掩护,套用现成的理论,硬要寻绎出其微言大义。似乎不把鲁迅整得篇篇有生存哲学,时时在反抗绝望,或者耽于'文化原罪'式的自省、寻找精神家园的困惑,就不足以显出论文的深度.
赵光亚
关键词:原罪风筝精神家园
文学、文化的记忆与想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戏仿小说
2016年
现代文学史上的戏仿类小说发育已臻成熟,然而,除鲁迅《故事新编》之外其他鲜有得到关注,论文就以这样几部作品为考察对象,侧重于对叙事成规的戏仿和对文化成规的戏仿两个方面,以揭示现代作家在处理思想与艺术、袭旧与创新的关系,探索实验小说写作新的可能性方面的独特努力与经验。作为一种极具现代性意义的文学叙事方式,戏仿小说标示了现代文学艺术探索抵达的高度。
赵光亚
关键词:现代文学戏仿叙事成规
几时趟过那隔着伊人的蒹葭秋水——对《诗经·秦风·蒹葭》的体验式阅读
2008年
论文放弃人们惯用的理论对文本的取舍,通过细读与想象实现与诗歌文本的沟通,在体验中感觉、揣摩诗歌的情境与典型细节,发掘诗歌为通常的理性剪裁所容易忽略的细微的心灵振颤与鲜活的原生情感,从而达到对诗歌魅力之源的把握。
赵光亚
关键词:蒹葭
游戏的批判与批判的游戏——鲁迅小说《起死》的文化与本体意蕴被引量:3
2015年
《故事新编》是鲁迅小说创作的又一座高峰,也是他自觉探索小说写作可能性的实验性产品,《故事新编》寓有鲁迅新的小说观念与小说美学。其中,居于作品本体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命题是"油滑",这是任何研究者都无法回避的关键,它谜一样地困扰着《故事新编》的研究。不可否认,数十年来,众多研究,特别是王瑶《〈故事新编〉散论》、郑家建《被照亮的世界》,在不同的理论层面对其作了极富创新性的探讨。
赵光亚
关键词:鲁迅小说游戏理论本体地位小说美学
高校学术腐败及对策被引量:3
2008年
学术是神圣庄严的,高校本应是一方净土。但越来越严重的高校学术腐败现象使庄严的学术面临失范和失衡的危险。文章列举了当前高校学术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赵光亚
关键词:高校学术腐败
《孔乙己》电影式修辞分析
2007年
论文从电影修辞的角度对《孔乙己》进行细读,对其电影化特征进行探讨,认为《孔乙己》无论在整体结构还是细节的蒙太奇设计上,无论在叙述描写的视像性还是人物语言的动作性、诱发性、富于潜台词的处理上,均表现出鲜明的电影化特点。对这一特征的揭示将有助于丰富、拓展我们对鲁迅独特的艺术表现与审美空间的认识。
赵光亚
关键词:《孔乙己》蒙太奇
鲁迅“泛性论”之下的“游戏”书写——小说《故事新编·补天》的游戏视角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小说《补天》与弗洛伊德泛性论"半截子"关系问题,在学界似成定论。实际上,所谓"茀罗特说",鲁迅贴着的只是"泛性论"的标签,传达的分明是游戏的观念。鲁迅以鬼斧神工之笔展示的女娲造人补天壮举,其实是一个游戏创造的过程,鲁迅无意之间为新文学画廊提供了一个"游戏者/创造者"崭新形象,小说在展示女娲造人补天游戏的同时,更有对轮回的历史游戏真相的揭示,明显渗透着游戏的观念,特别是游戏创造观和历史的游戏观,作品具有社会、历史、人生诸种意蕴的深广穿透性。另外,作品严肃与游戏并重的笔法,对固有艺术范式具有颠覆性的冲决力量,显示了鲁迅艺术上的非凡独特创造。
赵光亚
关键词:《补天》游戏
反抗的游戏
选题突破现有文学观念的局限,大胆借鉴两方古典游戏理论、文化游戏理论,及教育学、心理学、后现代、狂欢诗学等相关成果,对其进行有机整合,提出了游戏审美理论、游戏精神、游戏化书写等理论范畴,清理了游戏在个人存在与文明进步中的作...
赵光亚
关键词:《故事新编》游戏
现实的非现实性——沈从文的几篇“自反小说”
2016年
在沈从文的创作中,有一类一直被忽略的实验性文本——"自反小说",其显著的特征是:在正常的叙事之外,还把文本的叙述形式作为题材,在文本中故意让人意识到小说的"小说性"。沈从文构建的这种"叙述寓言"内含着文学观念上的悄然变化与叙述模式上的可贵创新,显示了他对于现代小说艺术的多样化探索作出的不懈努力。
赵光亚
鲁迅小说《起死》的文体选择与重构被引量:1
2012年
一般以为,鲁迅《起死》的文体袭自巴罗哈的《少年别》。实际上,它深受来自前叙事———明清庄子"叹骷髅"戏的影响。因为《少年别》可视为拟戏剧的"对话体",它是现实主义理论的产物;而《起死》却多有超越,是一部荒诞有趣的游戏"闹剧"。作品对"叹骷髅"戏的重构过程,也是鲁迅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起死》也得以成为一部融合了写实性、游戏性与荒诞性于一体的现代戏剧体寓言小说。
赵光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