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晓涛

作品数:13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6篇关节
  • 4篇韧带
  • 4篇手术
  • 4篇骨化
  • 3篇黄韧带
  • 2篇胸椎
  • 2篇韧带骨化
  • 2篇入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切除
  • 2篇转子间
  • 2篇转子间骨折
  • 2篇外科
  • 2篇颈椎
  • 2篇减压术
  • 2篇股骨
  • 2篇股骨转子
  • 2篇股骨转子间
  • 2篇股骨转子间骨...

机构

  • 8篇天津市第五中...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3篇赵晓涛
  • 8篇张殿英
  • 6篇雪原
  • 6篇郁凯
  • 5篇赵华健
  • 5篇董胜利
  • 5篇马信龙
  • 5篇李鹏
  • 5篇王沛
  • 4篇李建鹏
  • 2篇张晓萌
  • 2篇高翔
  • 2篇胡力丰
  • 2篇杨忠
  • 1篇刘嵬
  • 1篇陈玉宏
  • 1篇郭世绂
  • 1篇卢旭亚
  • 1篇杨杰
  • 1篇潘飞龙

传媒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第七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前入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 探讨后前路减压、前路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0年3月至2008年5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9-58岁,平均42岁.颈椎屈曲牵张(distraction-flexion stage,DFS)损伤3型24例,4型1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检查.用后前路手术减压解除绞锁,然后复位、前路融合并行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以美国国立急性脊髓损伤研究组(NASCIS)和国际截瘫学会(IMSOP)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定位标准,判断颈椎脊髓损伤的平面.ASIA分级判断脊髓恢复情况.术后每个月摄X线片和CT扫描观察复位及植骨融合情况,骨融合后每半年摄片一次.结果 手术时间为(4.5±0.5)h,术中出血200~500ml(平均360ml),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颈椎椎体的正常序列.相邻节段固定为23例,跨节段固定13例,1例为四节段固定.术后随访16~4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X线及CT检查示植骨均在4-8个月内融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植骨块脱出或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患者无脊髓损伤加重和ASIA分级的下降,感觉恢复7~20(平均12.7)个平面,脊髓功能平均提高一级.结论 后前路减压、解除绞锁,前路融合、钛板内固定手术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双侧关节突绞锁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利于保留脊髓功能.
李鹏雪原王沛马信龙赵华健赵晓涛卢旭亚
关键词:脊柱骨折脱位
隐匿性Lisfranc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隐匿性Lisfranc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5月~2012年11月收治的隐匿性Lisfranc损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2例进行随访,其中30例获得随访且资料完整,按损伤程度选择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分别采用拉力螺钉、骑缝钉、克氏针及微型钢板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术中探查Lisfranc韧带,发现损伤予以修复。[结果]本组患者获得6~40个月随访,平均25.3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总优良率96.7%。[结论]对于闭合性足部损伤的患者,如果患肢肿胀明显,存在广泛软组织损伤,一定要考虑是否合并有Lisfranc损伤,无论何种手术方式,及时的治疗可避免出现足弓塌陷、跖骨头下应力异常、慢性疼痛等后遗症。
高翔赵晓涛陈玉宏杨杰张殿英
关键词:LISFRANC损伤跖跗关节
人完全脱细胞羊膜在犬椎体诱导成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人完全脱细胞羊膜(HAAM)的在犬椎体的诱导成骨的能力,为骨缺损及椎体融合提供新思路。方法使用悬吊法脱细胞专利技术制取HAAM。15只成年家犬,将每只犬L1-L4椎体制作0.3×0.3×1.2cm3的缺损,随机分...
雪原刘嵬赵华健李鹏赵晓涛马信龙王沛郭世绂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骨化相关特异性miRNAs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三维黏附培养下获得并分析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 (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 DISH )骨化相关特异性miRNAs。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通过手术分别获取4份DISH患者骨化黄韧带组织块与4份创伤患者正常黄韧带组织块,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组织块中成纤维细胞,在人完全脱细胞羊膜 (human acellular amnioticmembrane, HAAM)上培养,收获前进行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提取细胞总RNA并检测其质量,通过YM-100(Millipore)微离心过滤柱得到片段〈300nt的小RNA,采用μParaflo^TM miRNA微阵列基因表达实验和分析技术分析miRNAs表达谱,对结果中部分差异miRNAs进行qRT—PCR验证;采用PicTar2005、mirandav5、TargetScan5.1软件预测靶基因;使用Gene Ontol—ogy进行靶基因功能注释,基于KEGGPathway数据库分析靶基因所参与的骨化相关信号传导通路;使用TRANSFAC7.0public转录因子数据库及Patser预测程序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成纤维细胞在HAAM上生长时形态保持良好,呈簇状分布,复层生长并建立起细胞间联系;免疫荧光鉴定发现DISH组细胞骨钙素和Ⅰ、Ⅱ、Ⅲ型胶原呈阳性,正常组细胞Ⅰ和Ⅲ型胶原呈阳性;共获得15种信号比值〉1.5倍差异表达的miRNAs,12种上调、3种下调,qRT-PCR验证结果与微阵列芯片检测结果一致;共预测出67个靶基因,影响细胞分化、黏附及矿物质沉积等活动,参与MAPK、Wnt、TGF-β、Focaladhesion等多个骨化相关信号途径,预测出10种差异性miRNAs的转录因子。结论HAAM可实现成纤维细胞在体外三维黏附下生长,部分miRNAs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DISH发病。
赵晓涛雪原张殿英董胜利郁凯李建鹏杨忠
关键词:微RNAS黄韧带骨化异位性微阵列分析
后内侧入路双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双支撑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后内侧入路双支撑钢板治疗闭合性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21例。其中后柱合并外侧柱骨折4例,三柱骨折17例。观察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2周、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末次随访时复查X线片,获得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测量对比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时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变化;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2±1.8)个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8±0.6)个月,术后2周与末次随访时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后内侧入路可同时显露内侧柱、后柱内侧及外侧部位骨折,使用双支撑钢板分别固定后柱内侧及外侧骨折可有效防止复位丢失,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董胜利张殿英赵晓涛郁凯李建鹏杨忠
关键词:钢板固定后柱膝关节功能
经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经根黄通道应用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脊髓病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32~79岁,平均54.2岁。患者术前主要存在感觉障碍和下肢疼痛、麻木83例,束带感69例,括约肌功能障碍53例。以CT仿真内窥镜及三维同步定位像观察椎管内的骨化黄韧带及其毗邻关系结构。采用经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用JOA括约肌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率评估疗效。结果:CT三维重建下,90例患者均见根黄通道的存在。手术均取得成功,手术时间2.7±0.8h,出血量260±120ml。85例术后症状立即缓解,无术后加重期。5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病例随访13~38个月,平均23.2个月。83例感觉障碍及下肢麻木疼痛者完全恢复66例,部分恢复17例。69例束带感者恢复67例。术后括约肌功能JOA评分为2.55±0.34分,与术前(2.27±0.54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运动JOA评分为3.68±0.43分,与术前(1.53±0.86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恢复率平均为86.48%。疗效优良率为95.56%。结论:经根黄通道八边形游离整块切除胸椎上关节突及骨化黄韧带减压充分、相对安全和简便。
赵华健雪原王沛马信龙赵晓涛李鹏
关键词:胸椎黄韧带骨化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失效原因分析被引量:30
2021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骨科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56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348例,女220例;年龄为44~93岁,平均74.6岁。根据骨折稳定性将患者分为两组:稳定组424例,骨折AO分型为31-A1型、31-A2.1型;不稳定组144例,骨折AO分型为31-A2.2型、31-A2.3型、31-A3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内固定失效率及患髋功能等。并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共有19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失效原因:螺旋刀片退出13例,股骨颈短缩17例,髋内翻畸形14例,螺旋刀片切出14例。稳定组患者的失效率为1.2%(5/424),显著低于不稳定组患者[9.7%(14/144)],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98(95,100)分]显著高于不稳定组患者[84(82,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7.283,95%CI:1.626~32.623,P=0.009)和不稳定型骨折(OR=11.607,95%CI:4.039~33.355,P<0.001)是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效的危险因素。结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PFNA固定失效率较高,固定后形成杠杆样结构,需由内固定物承受主要应力,杠杆支点位于髓腔内内固定成角部位,负重侧力臂长,失效率高。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术后需较长的免负重时间。
赵晓涛张殿英郁凯张晓萌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
骨盆骨折合并Morel-Lavallee损伤的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Morel-Lavallee损伤(Morel Lavallee lesion, MLL)的治疗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6月~2017年6月,共收治骨盆骨折合并Morel Lavallee lesion患者13例。MLL急性期采取仰卧位积液区最低点小切口引流方法,待生命体征平稳(平均伤后14 d),MLL界限清楚,与骨盆骨折同时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骨盆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LL采用假性滑囊滑膜切除、坏死脂肪及筋膜组织切除、血运欠佳皮肤组织切除、多点锚定缝合法以及充分引流治疗策略。术后使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和骨盆骨折Majeed疗效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中见假性滑囊形成12例,测量MLL面积为15 cm×9 cm^30 cm×14 cm,平均切口长度(32.50±5.60) cm,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20.00±40.60) ml,9例切口一期愈合,3例发生脂肪液化,1例伤口皮肤坏死继发感染,经二次清创VSD治疗伤口均痊愈,无深部感染病例。末次随访时VAS评分(1.12±0.26)、D’Aubigne评分(17.22±1.85)、Majeed疗效评分(86.44±4.51)均较术后3个月时明显改善(P<0.05)。应用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优良率为84.61%。[结论]早期急性期小切口引流可有效减小MLL发生范围,MLL界限清楚,排除感染后,与骨盆骨折同时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清创、滑膜切除、多点锚定缝合等细节处理,可达到较好临床治疗效果。
董胜利赵晓涛胡力丰张殿英
关键词:骨盆骨折脱套伤
冲压骨折块在手术治疗尺骨鹰嘴粉碎骨折中的意义
2019年
[目的]探讨冲压(die-punch)骨折块在手术治疗尺骨鹰嘴粉碎骨折中对于解剖复位滑车切迹及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32例手术治疗的尺骨鹰嘴粉碎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及随访结果。X线片/CT扫描确认患者是否存在冲压骨折块。32例患者中20例存在冲压骨折块。[结果] 20例患者中16例行后路接骨板治疗,4例予8字形张力带钢丝固定。术后随访12~22个月,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0.00%。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并发症包括创伤性关节炎(3例),浅表感染(1例)和异位骨化(1例)。[结论]此类骨折中众多患者均存在冲压骨折块。解除冲压骨折块的嵌压及解剖复位是滑车切迹解剖复位的先决条件。
胡力丰董胜利赵晓涛郁凯张殿英
关键词:尺骨鹰嘴骨折关节面
"杠杆-支点平衡"理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新认识被引量:46
2020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常见,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固定和尽早行康复锻炼,以防止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常用的固定系统在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失败案例并不鲜见。笔者认为,人体正常股骨近端解剖类似于杠杆结构,其支点应位于张力骨小梁与压力骨小梁交汇点处。由于此支点靠近身体中轴,故能承受体重并完成各向活动。股骨转子间骨折破坏了股骨转子张力和压力骨小梁及股骨近端的生理杠杆,使压应力与张应力失衡、支点消失而形成髋内翻。以往多种手术方式都是根据股骨矩与外侧壁的骨折形态进行固定,无法恢复股骨近端"杠杆-支点"的平衡,无法重建生理支点,导致固定失败。笔者回顾既往关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相关文献,分析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并基于股骨近端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首次提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应遵循"杠杆-支点平衡"关系。"杠杆-支点平衡"理论的提出,能很好地解决以往内固定系统存在的问题,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开启一个新的方向。
张殿英郁凯杨剑赵晓涛张晓萌王艳华居家宝
关键词:股骨骨折外科手术生物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