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枝
- 作品数:23 被引量:416H指数:13
- 供职机构:西蒙菲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历史视野里的资本主义危机与批判传播学之转机被引量:14
- 2015年
- 2008年以来全球资本主义旷日持久的全面危机,不但使支配性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有了被全面检讨的可能,而且使批判马克思主义有了被重新激活的可能。由于中国和信息传播是理解这场危机的两个关键领域,中国新闻传播学通过跳出既有的"主流"研究框架甚至学科本身,重新引入马克思主义批判社会科学的视角,来检视当下这场危机中的传播实践及其与这场危机的互构关系,就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不但能够拓展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议题并使其超越东西方对立而获得跨国性和跨文化特质,而且能将研究从所谓价值中立的科学主义路径之中解放出来,使其具有真正的现实主义取向和实践指向。
- 赵月枝石力月
- 关键词:传播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
- 专题研究·“传播与全球权力转移”被引量:3
- 2013年
- 21世纪伊始,国际政治、学术和舆论界就开始形成一种共识——全球权力正由西方向世界其它地区转移。始自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和近来的欧债危机都为这一话语提供了支持。在这一权力的全球转移过程中,传播作为当前世界结构形成和变迁的核心要素,扮演着关键角色。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声称的美国正在与半岛电视台的“信息战”中节节败退,到中国增强“软实力”的努力,再到“宝莱坞”的崛起,我们都可以发现全球信息地缘政治的显著变化。
- 赵月枝
- 关键词:权利转移全球金融危机半岛电视台国际政治
- 全球化背景下的传媒与阶级政治被引量:7
- 2012年
- 在中国,社会主义与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的共产主义者更大程度上是民族主义者。
- 赵月枝
- 关键词:阶级政治民族主义者传媒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
- 生态社会主义:乡村视野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意义被引量:19
- 2015年
- 探索生态社会主义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一方面,中国至今依然具有在21世纪引领世界走向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资源;另一方面,从化肥农药在当下中国农业中的过度使用,到中国知识分子和媒体在土地、环境等问题上的新自由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主导立场,再到中国最边缘的劳动力也已被卷入世界工厂的生产这一事实,生态社会主义愿景在中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政治经济层面,中国需要在抗击与资本主义"接轨"的过程中,争取自主发展的空间,逐渐改变自己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在思想、文化与传播层面,必须坚持不懈地批判西方霸权和内在化了的种族主义。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超越资本主义、城市中心主义和工业主义,实现生态社会主义"新地球村"的愿景。
- 赵月枝
-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文化
- 网络时代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重建?——国家、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政治传播被引量:15
- 2016年
- 工人、左翼知识分子与共产党之间的有机联系一直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媒体与意识形态领域是锻造这一有机联系的前沿阵地。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以及与之相伴的媒体市场化、中产化不但加深了社会的阶级分化和知识界的意识形态分化,而且使得工人、左翼知识分子与共产党两两之间出现'短路'势态。近年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危机的加深与中国新工人抗争力量的不断壮大,使得共产党与知识分子以不同的方式回应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与文化领导权的性质问题。左翼知识分子当下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是,网络时代下,是否存在续接,或者重建工人阶级、共产党与自身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可能,从而保证国家文化领导权的人民性与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文章指出,社会主义文化领导权的重构离不开以下三个因素的良性互动:日益分化和重组的工人阶级的组织和行动能力、左翼知识分子之工人阶级的有机性以及两者共同形成的持久而动态的传播行动和文化运动、执政党对工人这一自己'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的认同及其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政体的政治意志。
- 赵月枝吴畅畅
- 关键词:知识分子文化领导权宪法
- 被争议的与被遮蔽的:重新发现乡村振兴的主体被引量:60
- 2018年
- 乡村振兴,谁为主体,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文章认为,在地域和宗族文化认同的规约下,在共产党组织部门的引导下,返乡人群这一被争议的对象可以被认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也不完全是没有希望的、需要被拯救的对象,他们是乡村的主人,他们身上的正能量和价值感需要被重新发现。因为他们不同于其他亚非拉农村的农民,他们是经历过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农民,他们知道社会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他们具有社会主义的文化主体性。因此,需要将各类主体的力量都动员起来,使之相互制约,又共同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大业。
- 赵月枝沙垚
- 关键词:主体性社会主义文化传播
- 环境传播:历史、现实与生态社会主义道路——与传播学者赵月枝教授的对话被引量:9
- 2015年
-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范松楠在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访学期间就环境传播议题专访了该校传播学者赵月枝。赵月枝教授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宏观框架出发,不仅指出这一框架会为环境传播这一国内新兴传播学分支领域注入新鲜持久的活力,还将中国的环境传播实践置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加以考察,提出"只有生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世界"的理论观点。
- 赵月枝范松楠
- 关键词:环境传播环境正义生态社会主义
- 人民的选择?——收视率背后的阶级与代表性政治被引量:8
- 2015年
- 收视率是人民的选择吗?在市场话语的主导下,收视率被视为传播效果的"客观"反映和一种"民主"的表达。出于对这一说法的回应,本文试图揭示,收视率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结构性产物,具有一定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属性。在中国,收视率的商品化和收视率调查的制度化过程,不可避免地与电视媒体的社会主义属性之间形成张力。本文认为,"收视率是人民的选择"作为一种市场话语,简化和遮蔽了中国社会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文化矛盾及媒体的阶级与代表性政治。在由政治与经济权力共同主导的中国广电系统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收视率的商品化和制度化使"受众"取代了"人民",使资本积累的目标取代了建设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共同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违背了体现"人民民主"原则的社会主义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宗旨。
- 张韵吴畅畅赵月枝
- 关键词:收视率中国电视人民阶级
- 什么是中国故事的力量之源——全球传播格局与文化领导权之争被引量:14
- 2014年
- "软实力"这一概念诞生于特定的世界地缘政治和美国国内政治语境,其魅力有赖"硬实力"的支撑,其内涵包含美国霸权的现实存在。因此,以"软实力"来主导中国的主流话语并不妥,而文化领导权因其包含了阶级分析视角和如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人类解放诉求,则是更全面、丰富和深刻的理论框架。当前,要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促进全球信息传播民主化,需要考虑与新兴国家在媒体和互联网方面进一步合作,推动国内传播秩序的民主化,抵制新自由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侵蚀,重建有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内涵的批判新闻传播理论,彰显"社会至上"原则和表达最大多数劳动者的立场。
- 赵月枝
- 关键词:软实力文化领导权国际话语权阶级
- 大众娱乐中的国家、市场与阶级--中国电视剧的政治经济分析被引量:40
- 2014年
-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产业的政治经济结构经历了历史性的转型。随着扶持国产电视剧政策环境的形成和资金来源与生产方式的变革,该产业的发行与播出体制以及受众市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宣传部门的意识形态导向、不断调节的政府监控体制、资本的利润诉求、电视剧制作与播出者的能动性以及转型社会中活跃的电视观众,共同创造了一种动态的、高度复杂与多面向的电视大众文化,使电视剧成了当下中国最活跃的媒体产业形态与意义生产场域。从《渴望》到《蜗居》,电视剧市场积极参与了中国社会阶级与阶层关系重构和意识形态整合,并呈现出日趋明显的中产阶级文化优先取向和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偏颇。在此语境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色与基础、电视剧中的"人民大众"立场到底属于什么等问题已显得尤为关键。
- 赵月枝吴畅畅
- 关键词:中国电视剧阶级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