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连晓芬

作品数:24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糖尿
  • 19篇糖尿病
  • 9篇足底
  • 8篇2型糖尿
  • 8篇2型糖尿病
  • 8篇病变
  • 7篇糖尿病患者
  • 7篇病患
  • 6篇足底压力
  • 4篇神经病变
  • 4篇周围神经病
  • 4篇周围神经病变
  • 4篇骨质
  • 4篇骨质疏松
  • 4篇骨质疏松症
  • 3篇代谢
  • 3篇糖尿病周围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 3篇糖尿病周围神...

机构

  • 23篇北京大学深圳...
  • 9篇汕头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24篇连晓芬
  • 22篇张帆
  • 12篇卢东晖
  • 9篇林远
  • 6篇韩令川
  • 5篇戴亚丽
  • 4篇谢谦
  • 2篇张宁波
  • 1篇张帆
  • 1篇张帆
  • 1篇卢东辉
  • 1篇刘就娣
  • 1篇吴佩娴
  • 1篇谭晓霞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药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患者的足底压力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我国糖尿病(DM)患者足底压力参数与分布情况及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使用Footscan SCSI 0.5米平板系统对68名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A组)和70名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B组)进行静态和动态足底压力检测。结果 1.前足及后足接触面积,B组>A组(P<0.05);中足接触面积,B组M4>HM>M2,HL>M5>M1>T1>MF>T2-5。结论 DPN患者与DM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存在差异。足底压力检测是早期发现DM人群足部物理变化的有效手段。
林远张帆连晓芬韩令川张宁波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足底压力
不同病程的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者足底压力的变化
目的 探讨不同的糖尿病病程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Footscan 1.2米压力测试平板,对120名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者即DPN(-)组和111名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即DPN(+)组,进行...
连晓芬施少清戴亚丽韩令川卢东晖林远谢谦张帆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程度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程度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为糖尿病患者并发OP的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且年龄≥50岁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404例,按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程度分为0级(n=236)、1级(n=64)、2级(n=53)、3级(n=51),比较不同微血管病变程度患者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T值;分析T2DM患者并发OP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微血管病变程度患者性别、年龄、DM病程、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微血管病变程度患者腰椎L_(1)、L_(2)、L_(3)、L_(4)、L_(1)~L_(4)、股骨颈及股骨BMD、T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程度分级升高BMD、T值逐渐降低;与0级比较,1、2和3级腰椎L_(1)、L_(2)、L_(3)、L_(4)、L_(1)~L_(4)、股骨颈及股骨BMD、T值均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程度分级升高,OP发生率逐渐升高(χ^(2)=61.60,P=0.000)。经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后女性[OR=7.811,95%CI(3.837,15.900),P<0.05]、年龄≥65岁[OR=3.937,95%CI(2.111,7.343),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程度[OR=2.382,95%CI(1.810,3.134),P<0.05]是并发OP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是并发OP的保护因素[OR=0.360,95%CI(0.187,0.691),P<0.05]。结论:随着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程度的进展,骨密度逐渐下降,OP患病率逐渐升高,且绝经后女性、年龄≥65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程度为T2DM患者并发OP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MI≥24 kg/m~2为其保护因素。
谭晓霞曾庆祥洪丽荣连晓芬黄政杰张帆
关键词:骨密度骨质疏松症
基于临床路径的多元混合教学法在内分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中的探索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CP)的多元混合教学法在内分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0年12月内分泌科轮转的内科及全科住院医规范化培训97学员按照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CPL+PBL+CBL)和观察组(CPL+PBL+改良CBL),通过教学效果、学员岗位胜任力、教学满意度三个维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两组间出科考试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学员病例分析能力和岗位胜任力(CCMTV住培管理系统中360度评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CP教学法为基础,联合PBL、CBL教学法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适用于内分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在此基础上改良CBL教学法有利于学员临床思维和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基于临床路径的混合教学法在内分泌住院医规范化培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卢东晖连晓芬杨文韬张帆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症患病现况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现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O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女性患者257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_(1~4)、股骨及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T值为标准分为三组:骨量正常组(T≥-1.0)、骨量减少组(-2.5
谭晓霞洪丽荣连晓芬曾庆祥黄政杰谢凤张帆
关键词:2型糖尿病女性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足底压力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改变及其与周围神经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使用FootscanSCSI0.5米平板系统对55名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患者(A组)和89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B组)进行静态和动态足...
连晓芬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足底压力震动感觉阈值
文献传递
不同年龄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11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113例,不伴NAFLD98例,并按年龄分组,对各组间临床及生化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伴NAFLD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经Logistic分析发现45岁以下及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NAFLD与颈动脉内膜厚度无关(P>0.05),45岁至60岁2型糖尿病患者NAFLD与颈动脉内膜厚度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NAFLD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对于45岁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需积极防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65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不管是否伴NAFLD均需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
卢东晖张帆连晓芬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颈动脉内膜厚度年龄
膀胱治疗仪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干预研究
连晓芬林远刘就娣戴亚丽卢东晖韩令川谢谦张帆
年龄对糖尿病足底压力评估的影响
连晓芬林远戴亚丽韩令川卢东晖谢谦张帆
苦荞对2型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随餐冲服苦荞膳食粉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11例。对照组继续原有糖尿病饮食及生活习惯,干预组在原有糖尿病饮食及生活习惯的基础上,于干预第4天至第10天服用苦荞膳食粉。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动态血糖指标[24 h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达标时间占比(TIR%)、高于目标血糖范围的时间占比(TAR%)、低于目标血糖范围的时间占比(TBR%)]及血糖变异性[血糖的曲线下面积(GAUC)、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变化情况,干预10 d后降糖药物减量>50%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MBG(6.41±1.64)mmol/L、TAR%(10.98±6.28)%、GAUC(5.71±1.73)mmol/(L·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4±1.75)mmol/L、(19.62±10.03)%、(7.87±1.75)mmol/(L·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TAR%(10.98±6.28)%、GAUC(5.71±1.73)mmol/(L·h)、SDBG(1.21±0.89)mmol/L、MAGE(3.12±1.49)mmol/L均低于本组干预前的(19.79±21.90)%、(7.56±2.23)mmol/(L·h)、(2.10±1.07)mmol/L、(5.21±2.22)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降糖药物减量>50%发生率为0;干预组降糖药物减量>50%发生率为9.09%。两组患者干预10 d后降糖药物减量>50%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发生不良反应。干预组患者发生轻度腹胀1例,症状可伴随治疗自行缓解;一过性腹泻1例,在治疗的第5天出现,次日自行好转。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荞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24 h的整体血糖水平,改善24 h内血糖的波动,对血糖管理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连晓芬谭晓霞林远卢东晖张帆
关键词:苦荞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波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