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连鸿凯

作品数:93 被引量:399H指数:1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骨折
  • 19篇手术
  • 16篇关节
  • 15篇疗效
  • 15篇股骨
  • 12篇内固定
  • 11篇固定术
  • 9篇钢板
  • 7篇肱骨
  • 7篇微创
  • 7篇孟氏骨折
  • 6篇上骨折
  • 6篇髁上骨折
  • 6篇螺钉
  • 5篇植骨
  • 5篇肱骨髁
  • 5篇肱骨髁上骨折
  • 5篇胫骨
  • 5篇骨干骨折
  • 5篇骨头

机构

  • 62篇郑州市骨科医...
  • 24篇郑州市第一人...
  • 14篇郑州大学
  • 8篇河南大学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第二...
  • 2篇河南省人民医...
  • 2篇深圳平乐骨伤...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淮河医院
  • 1篇河南中医学院

作者

  • 91篇连鸿凯
  • 20篇白玉
  • 8篇黄金承
  • 8篇蒋振营
  • 7篇母心灵
  • 7篇朱军方
  • 7篇樊洁
  • 7篇王少华
  • 6篇丁力
  • 6篇王义生
  • 5篇宋树春
  • 5篇马俊芬
  • 5篇张景义
  • 5篇梁振雷
  • 5篇郭小伟
  • 5篇刘建民
  • 5篇李玲
  • 4篇许飞
  • 4篇海国栋
  • 4篇孙宜卯

传媒

  • 6篇中华创伤骨科...
  • 5篇中医正骨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4篇郑州大学学报...
  • 4篇河南外科学杂...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4篇中华肩肘外科...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原医刊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4篇2017
  • 6篇2016
  • 17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0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0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8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变化特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价值。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46例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入院时、术后2h、术后1、2、3、4、6、8、10、15d)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43~82岁,平均70.2岁。髋关节置换术18例,膝关节置换术28例。入院时常规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检查,D-二聚体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升高者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以排除DVT。结果46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4例未发生DVT的患者入院时、术后2h、术后1、2、3、4、6、8、10、15d D-二聚体浓度平均分别为(350.0±147.2)、(2519.5±733.1)、(2366.7±698.5)、(2072.5±581.8)、(981.6±406.3)、(505.7±272.3)、(492.5±153.6)、(477.0±122.2)、(445.2±116.9)、(384.0±109.6)μg/L。而12例发生DVT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平均分别为(372.7±85.7)、(3356.1±590.7)、(3465.2±616.7)、(3377.7±611.0)、(3161.6±596.2)、(2959.6±537.2)、(2805.9±490.0)、(2732.2±510.9)、(2637.3±580.1)、(2549.3±433.0)μg/L,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未发生DVT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为26.1%。结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对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连鸿凯王少华白玉刘博
关键词: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静脉血栓形成
瘤段骨非离体乙醇灭活重建治疗骨干部恶性骨肿瘤临床应用
连鸿凯李国艳海国栋王顺利李柘黄李甲振王勤史迎宾
该项目属于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的临床研究范畴。目的:随着外科手术的进步和化疗药物的迅速发展,保肢手术已逐渐成为治疗肢体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趋向。骨干部恶性骨肿瘤以往多采用截肢术治疗,但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且患者生存率未提...
关键词:
关键词:恶性骨肿瘤肿瘤手术治疗
胫骨干骨折应用髓内钉的治疗
目的:分析两种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04-2008年85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带锁髓内钉与自锁髓内钉两组,分析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适应证方面的不同。结果:带锁髓内钉组55例平均...
连鸿凯杜志军洪云飞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
前方小切口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 Ⅲ、Ⅳ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观察前方小切口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Ⅲ、Ⅳ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4例老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前方小切口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术后的随访观察,3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31例患者均康复,治疗有效率为91.2%。且骨折愈合较好,无复发情况出现。结论对于GardenⅢ、Ⅳ型的老年股骨颈骨折采取前方小切口复位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许飞王义生连鸿凯蒋振营
关键词:微创小切口空心钉股骨颈骨折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条件优化及多向分化的能力被引量:2
2010年
背景:成人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少,要使其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就必须建立成熟、简便、有效的分离培养扩增体系。目的:建立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佳培养方法,并观察诱导其向成脂肪、成骨及软骨细胞分化结果。方法:分别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生长曲线比较不同培养方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免疫荧光法鉴定表面抗原CD34、CD44和CD105的表达。不同诱导培养基诱导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油红O、茜素红染色以及阿利新蓝染色检测成脂、成骨和成软骨诱导情况。结果与结论:全骨髓培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其增殖能力和生长特性明显优于密度梯度离心法;细胞表面抗原CD44、CD105强阳性,CD34阴性;经过诱导培养,油红O、茜素红染色以及阿利新蓝染色均为阳性,证明全骨髓培养法获得细胞具有更强的生长增殖能力,并具有向脂肪,骨和软骨等组织多向分化的潜能。
王庆德连鸿凯王春萍王春丽白玉
关键词: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
Hoffa骨折的治疗
目的:研究Hoffa骨折的临床特点,评价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本院近7年间住院的股骨远端骨折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个患者25例Hoffa骨折中,内髁骨折16例,外髁骨折9例;其中,2例患者为单膝内...
连鸿凯李兴华
关键词:HOFFA骨折股骨髁
经髂腹股沟和Kocher—Langenbeck联合入路治疗复杂移位髋臼骨折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探讨采用经髂腹股沟和Kocher—Langenbeck(K—L)联合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移位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经髂腹股沟和K—L联合入路治疗66例复杂移位髋臼骨折,对其中获得随访的45例患者进行分析,男27例,女18例;年龄23-57岁,平均41.5岁;车祸伤36例,坠落伤9例。按Letournel分型:“T”形骨折18例,双柱骨折17例,前柱加后半横行骨折10例;骨折移位均在3mm以上。其中15例合并股骨头中心性脱位,21例合并股骨头后上脱位。结果45例患者手术时间1.4-5.7h,平均2.8h;术中失血530-2300ml,平均1250ml;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0.4周。随访时间8-45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Matta评定标准,优33例,良6例,差6例,优良率86.7%。按Matta改良的Merled’Aubigne和Postel的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优33例,良6例,可6例,优良率86.7%。异位骨化:Ⅰ度6例,Ⅱ度3例。6例发生坐骨神经牵拉伤,其中3例于半年后恢复,3例于1年后恢复。9例发生医原性殷外侧皮神经损伤,均于术后半年至1年逐渐减轻并恢复;6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Ⅰ期1例,Ⅱ期2例,Ⅲ~Ⅴ期各1例;3例1、Ⅱ期患者给予保守治疗,3例Ⅲ~Ⅴ期患者因疼痛及关节活动严重障碍而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无一例患者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切口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结论对复杂移位髋臼骨折,采用经髂腹股沟和K—L联合入路有利于复位及内固定,可最大限度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组织损伤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连鸿凯李兴华王爱国白玉
关键词:髋臼骨折
关节镜微创技术和常规方法在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镜微创技术和常规方法在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膝关节骨创伤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5例和关节镜微创治疗的观察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29%(33/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感染率低等缺点,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治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许飞王义生连鸿凯蒋振营
关键词:关节镜微创技术膝关节创伤疗效对比
利伐沙班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行全膝关节置换的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应用不同的抗凝药,利伐沙班组70例,低分子肝素(LMWH)组54例。观察比较两组DVT发生率、围术期D-二聚体浓度、出血风险相关事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瘀斑等)。结果利伐沙班组无DVT病例发生,DVT发生率为0;LMWH组发生DVT4例,DVT发生率为7.4%。利伐沙班组DVT发生率、围术期D-二聚体浓度、瘀斑发生率均低于LMWH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优于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好,不增加出血风险。利伐沙班具备可口服、固定剂量、疗效满意、无需监测、不受饮食影响等优点,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王少华宋树春邹士平连鸿凯白玉赵明宇
关键词: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膝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形成
孟氏骨折新分型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介绍一种以上尺桡关节分离程度为分型依据的新鲜儿童孟氏骨折新分型,探讨及评价该新分型指导临床治疗方式选择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5例新鲜儿童孟氏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采用孟氏骨折新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型,各分型内患者按门诊号或住院号的单双进行分组:单号为 A组,患者先接受闭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若闭合手法复位失败则转为手术治疗;双号为 B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属于新分型中Ⅰ型的患者共66例,接受闭合手法复位治疗的共37例(ⅠA组),接受手术治疗的共31例(ⅠB组,包括ⅠA组中2例闭合手法复位失败者);属于新分型中Ⅱ型的患者共55例,接受闭合手法复位治疗的共26例(ⅡA组),接受手术治疗的共44例(ⅡB 组,包括ⅡA 组中15例闭合手法复位失败者);属于新分型中Ⅲ型的患者共4例,接受闭合手法复位治疗的共2例(ⅢA组),接受手术治疗的共4例(ⅢB组,包括ⅢA组中2例闭合手法复位失败者)。按 H SS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各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肘关节功能的优良率进行统计分析。对于闭合手法复位失败的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视为差。结果9例患者失去随访,11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2.8%),随访时间9~31个月(平均18.9个月),其中属于新分型Ⅰ型的共61例,新分型Ⅱ型的共51例,新分型Ⅲ型的共4例,接受闭合手法整复的共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共75例(包括闭合手法复位失败的19例)。12例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患者,在桡骨头复位后8~12周均开始恢复。ⅠA组中优28例,良2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8.2%;ⅠB组中优25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3.1%;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ⅡA组中优1例,良3例,可5例,差15例,优良率16.7%;ⅡB 组中优34例,良2例,可6例,差0例,优良率85.7%;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
连鸿凯黄金承张景义白玉程富礼宋相建景小博
关键词:孟氏骨折新分型临床疗效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