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遇晓

作品数:2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会议论文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强直
  • 7篇强直性
  • 7篇强直性脊柱炎
  • 7篇脊柱
  • 7篇脊柱炎
  • 6篇系统性红斑
  • 6篇系统性红斑狼...
  • 6篇狼疮
  • 6篇关节炎
  • 6篇红斑
  • 6篇红斑狼疮
  • 5篇风湿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淋巴
  • 4篇类风湿
  • 4篇类风湿关节炎
  • 3篇性关节炎
  • 3篇血淋巴细胞
  • 3篇糖皮质

机构

  • 17篇山东大学
  • 13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29篇遇晓
  • 14篇张源潮
  • 12篇杨清锐
  • 11篇丁峰
  • 9篇张春玲
  • 9篇李兴福
  • 8篇陈立辉
  • 7篇宋立军
  • 7篇刘花香
  • 6篇舒强
  • 6篇梅焕平
  • 5篇潘正论
  • 4篇李洁
  • 3篇张玉军
  • 3篇王春晓
  • 2篇焉传祝
  • 1篇孙莉萍
  • 1篇潘正伦
  • 1篇刘琦
  • 1篇李栋

传媒

  • 4篇中国免疫学会...
  • 3篇中华风湿病学...
  • 3篇第15次全国...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2篇山东免疫学会...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Neuros...
  • 1篇2011年华...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3
  • 7篇2002
  • 4篇200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初发患者外周血Tim-3及其配体表达水平和意义
王晓舒强李兴福王旭平李栋刘花香丁峰遇晓宋立军
强直性脊柱炎与Th1/Th2细胞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h1/Th2细胞型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免疫病理机制。方法随机选择19例风湿兔疫专家门诊初诊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诊断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84年修订纽约标准。正常...
张源潮杨清锐梅焕平潘正论遇晓陈立辉张春玲
文献传递
去甲肾上腺素对背根神经节神经元P物质释放的调节作用(英文)
2011年
目的观察激活或抑制α-肾上腺素受体是否影响体外培养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P物质(substance P,SP)的释放。方法胎龄15天的Wistar大鼠DRG神经元培养2天后,分别用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1×10-4mol/L)、α1-受体拮抗剂哌唑嗪(1×10-6mol/L)+NA(1×10-4mol/L)、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1×10-5mol/L)+NA(1×10-4mol/L)孵育4天。用RT-PCR法检测DRG神经元编码SP蛋白的PPT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RG神经元SP蛋白的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SP的基础释放量和辣椒素刺激后的释放量。结果 NA单独孵育显著增加了DRG神经元辣椒素刺激后的SP释放量,α1-受体拮抗剂哌唑嗪预处理可阻断NA的效应,而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不产生此作用。在各种实验条件下,PPT mRNA水平、SP蛋白表达水平和SP的基础释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A通过激活α1-受体增加了DRG神经元辣椒素刺激后的SP释放量,这一作用可能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疼痛调节有关。
王艳洁李兴福丁峰舒强宋立军遇晓刘花香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背根神经节
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学研究
本文对遗传因素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谈及人类白细胞抗原、T细胞抗原受体基因、性激素受体相关基因及性染色体、细胞因子基因等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以期对研究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有所帮助。
张源潮杨清锐陈立辉遇晓张春玲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遗传学
文献传递
胸腺瘤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九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胸腺瘤常合并自身免疫病,回顾性分析胸腺瘤合并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全部病例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4年6月至2014年6月住院患者,均符合ACR 1997年SLE分类标准。胸腺瘤是在胸部CT时被发现。结果 SLE合并胸腺瘤共9例。9例患者中男∶女=1∶8,SLE发病年龄为(48±19)岁,发现胸腺瘤时的年龄为(47±19)岁。随访3~10年无变化。其中3例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证明为良性胸腺瘤。1例(11%)患SLE 9年后发现胸腺瘤,5例(56%)同时发现SLE和胸腺瘤,3例(33%)在胸腺瘤切除后发生SLE。 SLE的临床表现包括皮肤损害4例(44%),多关节炎8例(89%),肾脏受累5例(56%),外周血白细胞减少3例(33%),血小板减少3例(33%),间质性肺炎2例(22%),胸浆膜腔积液或胸膜肥厚4例(44%);无神经精神性狼疮。9例患者(100%) ANA均为阳性,7例(78%)抗dsDNA抗体阳性。结论合并胸腺瘤的SLE患者其发病年龄偏大,可以出现SLE相关的多系统损害,抗dsDNA抗体阳性率较高。
李洁宋立军遇晓舒强刘花香丁峰李兴福
关键词:胸腺瘤
卡莫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
目的观察卡莫氟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平衡状态的变化,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根据。从临床角度探讨卡莫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9例风湿病专家门诊初诊强直性脊柱炎患...
张源潮杨清锐梅焕平潘正论遇晓陈立辉张春玲
文献传递
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后的颌下腺炎
人类疱疹病毒—6型是近几年新分离到的一种疱疹病毒,美国癌症中心1986年首先从AIDS病人的淋巴结中分离具有亲嗜B淋巴细胞的病毒,命名为“人类B淋巴细胞病毒”(HBLV)。因其形态、结构与人类其他疱疹病毒相似,故改名为H...
张源潮潘正论张春玲遇晓陈立辉
文献传递
CD_(39)分子和免疫抑制
2012年
CD39分子是主要的细胞外ATP双磷酸酶,是人体内固有的免疫抑制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表达下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机体过高的免疫应答反应造成自身组织损害的过程。抑制机体免疫反应是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现从CD39影响细胞迁移和抗原呈递、改变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细胞增殖和杀伤功能等方面阐述CD39的免疫抑制功能,以期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遇晓焉传祝
关键词:免疫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
白芍总苷对来氟米特引起的大鼠肝损伤的保护性研究
张玉军丁峰王春晓李兴福遇晓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肾盂积水和肠梗阻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肾盂积水和肠梗阻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及预后。病人与方法 2012年至2015年3年间在齐鲁医院住院病历,诊断符合1982年ACR诊断标准。肾盂积水根据静脉肾盂造影、B型超声或CT...
李洁刘花香丁峰舒强遇晓宋立军赵颖杰
关键词:红斑狼疮肾盂积水肠梗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