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柏

作品数:92 被引量:568H指数:14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9篇脓毒
  • 36篇脓毒症
  • 23篇预后
  • 15篇休克
  • 15篇脓毒性
  • 15篇脓毒症患者
  • 12篇肾损
  • 12篇脓毒性休克
  • 11篇肾损伤
  • 11篇重症
  • 10篇胰腺
  • 10篇胰腺炎
  • 10篇腺炎
  • 10篇急性肾损
  • 10篇急性胰腺炎
  • 9篇患者预后
  • 8篇血清
  • 8篇细胞
  • 7篇评分
  • 7篇综合征

机构

  • 62篇海南医学院
  • 25篇海南农垦总局...
  • 3篇海南省农垦总...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海南省农垦三...
  • 1篇文昌市人民医...
  • 1篇高县人民医院
  • 1篇儋州市第一人...
  • 1篇琼中县人民医...
  • 1篇澄迈县人民医...
  • 1篇万宁市人民医...
  • 1篇海南省医学院...
  • 1篇三亚市人民医...
  • 1篇昌江县人民医...

作者

  • 91篇邢柏
  • 17篇曾琦
  • 13篇王日兴
  • 10篇李诗阳
  • 4篇周森
  • 3篇王小智
  • 3篇黄山
  • 3篇曾奇
  • 2篇吴丽花
  • 2篇廖彦
  • 2篇黄山
  • 1篇苏丹虹
  • 1篇陈宗存
  • 1篇符家传
  • 1篇康福新
  • 1篇蔡毅
  • 1篇韩继媛
  • 1篇张贵琛
  • 1篇宋维
  • 1篇刘元税

传媒

  • 10篇中国急救医学
  • 9篇山东医药
  • 9篇中国医药
  • 7篇实用医学杂志
  • 7篇临床急诊杂志
  • 6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海南医学院学...
  • 5篇海南医学
  • 3篇重庆医学
  • 3篇中国急救复苏...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浙江医学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8篇2023
  • 6篇2022
  • 11篇2021
  • 13篇2020
  • 7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cv-aCO2)在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入住我院ICU 96例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的严重脓毒症患者的APACHEⅡ评分、ScvO2、6 h Pcv-aCO2、6 h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预后的相关资料.按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存活组(n=61)和死亡组(n=35);以Pcv-aCO2 6 mm Hg为界分为高Pcv-aCO2组(≥6 mm Hg,n=40)和低Pcv-aCO2组(〈6 mm Hg,n=56),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高Pcv-aCO2组与低Pcv-aCO2组之间相关数值的差异.结果 各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ScvO2、动脉血乳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存活组6 h Pcv-aCO2(3.15±1.54) mm Hg,明显低于死亡组[(8.34±1.89)mm Hg,P〈0.01];低Pcv-aCO2组病死率(28.57%)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47.50%,P〈0.05).存活组和低Pcv-aCO2组6 h血乳酸清除率(26.54±11.21)%和(28.16±12.39)%,明显高于死亡组[(14.96±10.93)%]和高Pcv-aCO2组[(13.82±13.54)%,均P〈0.01].6 h Pcv-aCO2与6 h血乳酸清除率呈负相关(r=-0.719,P〈0.01).结论早期Pcv-aCO2可作为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邢柏曾琦谭世峰王日兴李诗阳黄山
关键词:脓毒症预后乳酸清除率
出院时衰弱状态与老年脓毒症幸存者9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幸存者出院时不同衰弱状态与出院后9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老年脓毒症幸存者331例为前瞻性研究随访队列,连续随访90 d,以首次非计划再入院或完成随访为观察终点。根据出院后90 d内是否发生非计划再入院,将老年脓毒症幸存者分为再入院组107例和未再入院组224例。根据出院时衰弱状态,将老年脓毒症幸存者分为非衰弱组(n=150)、衰弱前期组(n=141)、衰弱组(n=40)。收集所有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曲线分析、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探讨老年脓毒症幸存者出院时衰弱状态与出院后9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关系。结果再入院组病人的年龄、BMI、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合并脑血管疾病比例、衰弱前期比例和衰弱比例明显高于未再入院组(P<0.05)。老年脓毒症幸存者出院后9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累积发生率随着衰弱程度的增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趋势)<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也显示,非衰弱组、衰弱前期组、衰弱组出院后9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累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00,P<0.001)。以非衰弱组为参照,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及其他相关指标后,衰弱前期及衰弱是老年脓毒症幸存者出院后90 d内非计划再入院的影响因素[HR(95%CI)分别为2.008(1.225~3.291)、6.419(3.416~12.061),P<0.05]。结论在老年脓毒症幸存者中,衰弱程度越高,出院后90 d内非计划再入院风险越高。
陈钰霖李芬邢柏
关键词:脓毒症衰弱
国家早期预警评分联合肾上腺髓质中段肽及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16
2020年
背景目前脓毒症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其预后的评估方法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将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肾上腺髓质中段肽(MR-proADM)及降钙素原(PCT)应用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但评估效能中等。三者联合是否有更高的评估效能,尚缺乏相关研究。目的探讨NEWS联合MR-proADM及PCT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期为急诊科医生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做出有效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NEWS、MR-proADM及PCT水平。根据患者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评估各指标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28 d后24例(21.4%)患者死亡(死亡组),88例(78.6%)患者存活(存活组)。死亡组年龄、NEWS、MR-proADM、PCT高于存活组(P<0.05)。NEWS>1~3、>3~5、>5分患者死亡率高于NEWS≤1分患者,NEWS>5分患者死亡率高于NEWS>1~3分患者(P<0.05);MR-proADM>4.6 nmol/L患者死亡率高于MR-proADM≤1.2、>1.2~2.5 nmol/L患者(P<0.05);PCT>3.6μg/L患者死亡率高于PCT≤0.8、>0.8~1.4μg/L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EWS〔OR=1.321,95%CI(1.070,1.630)〕、MR-proADM〔OR=1.254,95%CI(1.062,1.480)〕、PCT〔OR=1.179,95%CI(1.049,1.326)〕为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NEWS、MR-proADM、PCT三者联合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EWS、MR-proADM、PCT单独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AUC(Z=2.670,P=0.007;Z=2.104,P=0.043;Z=2.449,P=0.014)。结论NEWS、MR-proADM、PCT与脓毒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为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能有效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王惠文邢柏
关键词:脓毒症降钙素原预后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的变化和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色谱法检测20例轻症AP患者、13例重症AP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PCT水平。结果 3组间血浆PCT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AP组高于轻症组和正常组。AP患者血浆PCT随住院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检测AP患者血浆PCT水平有助于评估AP的病变程度和监测治疗效果。
廖彦苏丹虹唐维政邢柏
关键词:降钙素原免疫色谱法
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法分析基础代谢率与脓毒症易感性和28 d死亡风险的因果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基础代谢率(BMR)与脓毒症易感性和28 d死亡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从公开可用的英国生物银行获取BMR、脓毒症和脓毒症28 d死亡三组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进行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MR分析的主要方法,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简单模式和加权模式四种方法作为补充。分别使用MR-Egger截距检验、MR多态性残差和离群值(MR-PRESSO)检验评估水平多效性,使用Cochrane′s Q检验评估异质性,采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筛选515个与BMR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工具变量。对于脓毒症易感性,IVW估计显示,遗传预测高水平的BMR与脓毒症易感性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OR=1.364,95%CI 1.226~1.518,P<0.001)。对于28 d死亡风险,IVW估计显示,遗传预测高水平的BMR与28 d死亡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OR=1.324,95%CI 1.023~1.713,P=0.002)。反向MR分析显示,脓毒症易感性和脓毒症28 d死亡与BMR之间无因果关联(P>0.05)。MR-Egger截距检验和MR-PRESSO检验显示,水平多效性对因果估计不存在偏倚。Cochrane′s Q检验显示,工具变量之间不存在异质性。敏感性分析证实了这两个MR分析结果的稳健性。结论遗传预测高水平的BMR与脓毒症易感性和28 d死亡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提示BMR管理可能有助于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王宽琼林奕君邢柏
关键词:基础代谢率脓毒症因果推断
脓毒症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在脓毒症不同分期时免疫状态的变化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MS和脓毒症状态分成M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MSS组,50例)、MS严重脓毒症组(MSSS组,50例)、非MS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NMSS组,50例)、非MS严重脓毒症组(NMSSS组,50例),另选取50例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再根据预后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免疫指标[包括CD_3阳性T淋巴细胞(CD_3^+T淋巴细胞)、CD_4阳性T淋巴细胞(CD_4^+T淋巴细胞)、CD_8阳性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及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并进行比较。结果 MSSS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系统(SOFA)评分高于MSS组,NMSSS组高于NMSS组(P<0.05);MSSS组SOFA评分高于NMSSS组(P<0.05)。4组脓毒症患者CD_3^+T淋巴细胞、CD_4^+T淋巴细胞、CD_8^+T淋巴细胞均低于对照组(P<0.05)。MSSS组和NMSSS组患者CD_3^+T、CD_4^+T及CD_8^+T低于MSS组(P<0.05),MSSS组低于NMSSS组(P<0.05)。MSSS组与NMSSS组28 d病死率高于MSS组与NMSS组(P<0.05),MSSS组28 d病死率高于NMSSS组(P<0.05)。死亡亚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MS发生率高于存活亚组,CD_3^+T、CD_4^+T、CD_8^+T及CD_4^+T/CD_8^+T低于存活亚组(P<0.05)。结论 MS可加重脓毒症患者细胞免疫抑制及病情,从而影响其预后。
黄山邢柏
关键词: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代谢综合征XT淋巴细胞
SIRS评分对急性左心衰竭预后预测的研究
目的:评价SIRS评分对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病情评估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就诊本院急诊的所有急性左心衰竭并且进一步住院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追踪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病人年龄、入院时...
李诗阳曾琦奇邢柏王日兴劳之勇
关键词:SIRS评分急性左心衰竭预后预测
文献传递
探讨CAR、NLR对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脓毒症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性。方法: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III (MIMIC-III)数据库,提取脓毒症患者2310例作为训练集,并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实验室指标等,并根据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后24 h内血常规结果和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水平计算CAR和NLR。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以此构建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AK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分别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评价。另外选取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58例脓毒症患者作为验证集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CAR和NLR均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实用性。结论:CAR、NLR与脓毒症患者并发AKI风险密切相关。
林明江邢柏童丽珍
关键词:脓毒症列线图
血磷清除率对接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脓毒性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血磷清除率与接受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脓毒性急性肾损伤(SAK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CRRT治疗的SAK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行CRRT后28天转归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信息、生化指标及血磷清除率,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接受CRRT治疗的SAKI患者28天死亡的影响因素,再根据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发现BMI ≥ 24 kg/m2、血肌酐 ≥ 186 μmol/L、白蛋白 ≥ 25 g/L、血磷清除率 ≥ 20.91%是接受CRRT治疗的SAKI患者28天死亡的保护因素,而APACHEII评分 > 35分、SOFA评分 > 5分是危险因素(P < 0.05)。将上述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接受CRRT治疗的SAKI患者28天死亡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UC为0.746 [95% CI (0.718~0.775)]说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好。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000次,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746,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准确度。决策曲线显示,当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概率阈值为0.20~0.95时,净获益率较高。结论:血磷清除率对接受CRRT治疗的SAKI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有着重要的价值。
林明江邢柏童丽珍
关键词:血磷急性肾损伤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预后
院前猝死急诊复苏中生存链应用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生存链对院前猝死急诊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82例院前猝死急诊患者心肺复苏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2例患者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37例(45.12%),存活15例(18.29%);46例室颤并接受电除颤的患者,11例存活出院J36例未除颤者仅4例存活出院J总死亡率81.71%(67例/82例)。结论院前猝死急诊复苏中应用生存链能改善预后。
王日兴麦志惠邢柏谭世峰劳之勇李诗阳曾琦
关键词:猝死心肺复苏生存链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