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秀娣
- 作品数:41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和2的检测及其与关节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Ⅰ(Ang-1)与Ang-2的水平,分析各组间的差异及其与超声评估关节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82例RA患者,21名健康者,24例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VEGF、Ang-1和Ang-2的水平,RA患者根据疾病活动评分(DAS28)确定活动组与稳定组,活动组中再根据病程分为早期活动组及中晚期活动组,其中早期活动组28例,中晚期活动组32例,稳定组22例,同期超声扫查29例RA患者28个关节,记录滑膜厚度指标[滑膜增厚的关节数(USiointcountSH)、滑膜增厚积分(USindexSH)]、关节积液指标[关节积液的关节数(USjointcountSF)、关节积液积分(USindexSF)]、血流信号[采集到能量信号的关节数(USiointcountPD)、能量多普勒评分(TSS)]及滑膜动脉阻力指数(RI值),分析三者与RA关节超声检查关节滑膜病变的相关性,并分析三者间血清水平相关性。另外检测25例活动期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血清中3个因子的水平,对比组间血清VEGF、Ang-1、Ang-2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DAS28差异。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前后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回归或Spearman秩相关。结果RA组的血清VEGF,Ang-1水平[(1285±272)Dg/ml,(0.55±0.25)ng/m1]高于骨关节炎组[(934±80)pg/ml,(0.32±0.16)ng/ml]及健康对照组[(565±115)pg/ml,(0.24±0.21)ng/ml],RA组的血清Ang-2水平[(1.36±0.40)ng/m1]高于健康对照组[(0.52±0.32)ng/mal].RA早期活动组血清VEGF水平[(1355±194)pg/ml]高于中晚期活动组[(1096±477)pg/ml]和稳定期组[(862±91)pg/ml],RA早期活动组、中晚期活动组和稳定组间血清Ang-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稳定期组血清Ang-2水平[�
- 黄娴倩陈勇陈立斌龚丽敏谢斌华彭勇黄华忻霞菲邬秀娣张振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关节炎类风湿
- RNA干扰诱导HIF-1α表达对胶原诱导关节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 目的:RNA干扰诱导HIF-1α表达对小鼠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CIA)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同时探讨shRNA特异性干扰沉默HIF-1α后对小鼠CIA模型VEGF表达的影响,明确这种改变是否与阻断HIF-1α信号...
- 龚琼瑶陈勇彭勇李明才邬秀娣张振黄娴倩应颖黄海燕干敏芝耿保庆朱梦雅
- 关键词:胶原诱导关节炎RNA干扰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文献传递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2X7受体表达及其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P2X7受体表达情况及其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对31例pSS患者(pSS组)进行心理评估,分离其PBMC,在有或无ATP刺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PBMC及CD14-PBMC表面P2X7受体的表达水平,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ATP刺激前后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水平。另外,分别设有19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RA组)及18例单纯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焦虑抑郁组)作为阳性对照,20例健康人(健康组)为阴性对照。结果所有4组受试者PBMC表面均有P2X7受体表达。ATP刺激较未刺激,CD14+PBMC(单核细胞)表面P2X7受体表达仅在pSS组[(5.6%3±2.48%)vs.(3.98%±1.68%),t=3.647,P=0.001]显著增高,而在CD14-PBMC(主要为淋巴细胞)表面其表达在pSS组[(16.92%±9.25%)vs.(10.06%±4.35%),t=4.908,P<0.001]及焦虑抑郁组[(12.68%±8.15%)vs.(8.07%±5.05%),t=3.412,P=0.003]均显著增高。ATP刺激后,pSS组CD14+PBMC表面P2X7受体表达显著高于RA组[(5.63%±2.48%)vs.(4.15%±2.20%),P=0.044]、焦虑、抑郁组[(5.63%±2.48%)vs.(3.35%±1.80%),P=0.004]及健康组[(5.63%±2.48%)vs.(3.25%±2.05%),P=0.002]。ATP刺激后,pSS患者PBMC上清中IL-1β水平与刺激后外周血CD14+PBMC表面P2X7受体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47,P=0.025)。pSS组存在焦虑的患者占45.2%(1431),存在抑郁的患者占32.3%(1031)。ATP刺激后,CD14-PBMC表面P2X7受体表达与pSS组、焦虑抑郁组焦虑评分(r=0.344,P=0.030)及抑郁评分(r=0.319,P=0.04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SS患者PBMC表面P2X7受体高表达,可能与pSS的发病机制及其合并焦虑、抑郁相关。
- 谢斌华彭勇陈勇张顺邬秀娣张振黄娴倩季蕴辛禹海航
-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P2X7受体
- 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针(即云克)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宁波市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13例难治性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原有的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加用云克治疗,具体方法采用每天予以"云克针22mg+生理盐水100mL"静脉注射,第1疗程为21d,第2、3疗程为14d,每个疗程后间隔14d,共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结束时及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2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外周关节肿胀数、指地距、Schober试验、血沉、及CRP改善的情况。结果 3个疗程结束时13例患者中,显效0例,有效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30.7%;3个疗程结束后2个月,显效2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69.2%。对三个时段(组)的多个指标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各组数据的两两比较进行Bonferroni法检验,三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云克对于难治性的AS有一定的疗效,起效较慢。云克为治疗难治性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彭勇陈勇邬秀娣张振黄娴倩谢斌华干敏芝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云克免疫抑制剂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家族细胞因子和白细胞介素-34水平的检测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初步探讨AS患者血清中IL-1家族细胞因子和IL-34水平的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6例AS患者、4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1家族细胞因子的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65例AS患者和8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34的水平,并分析血清IL-34水平与AS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患者血清IL-1家族细胞因子中IL-1Ra[(3302±1352)pg/ml和(10778±2764)pg/ml]、IL-36Ra[(1363±194)pg/ml和(3875±996)pg/ml]水平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5.363和4.289,均P〈0.05),IL-1α、IL-18、IL-36α、IL-37水平明显上升(t值分别为-2.532、-5.400、-5.023和-5.783,均P〈0.05);此外,AS患者IL-3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9±153)Dg/ml和(54±31)pg/ml,t=6.722,P〈0.01];并且患者血清IL-34水平与CRP、ESR呈正相关(t值分别为0.304和0.344,P均〈0.05);HLA-B27阳性组的IL-34水平明显高于HLA-B27阴性组(P〈0.05)。结论IL-1家族部分成员和IL-34作为重要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AS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 邬秀娣孙晓彤汤亚微王冰马梓健李霞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
- 微计在腹膜透析充分性计算中的应用
- 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肾病患者只能靠透析或肾脏移植来维持生命,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一种重要肾替代治疗手...
- 费锦萍张振邬秀娣吴丹
- RNA干扰HIF-1α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的VEGF表达及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shRNA特异性干扰沉默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其增殖的影响。方法获取9例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RA-FLS的分离培养及传代。将FLS分为4组:常氧组、缺氧组、阴性质粒组(转染阴性质粒)和阳性质粒组(转染HIF-1α阳性质粒),常氧组进行常规培养,后3组进行缺氧培养12h;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FLS中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表达情况。将缺氧组、阴性质粒组和阳性质粒组的FLS分别于缺氧条件下培养6、12、24、48h,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常氧组相比,缺氧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阴性质粒组和缺氧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阳性质粒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较缺氧组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FLS的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1)。缺氧培养12h后阳性质粒组的FLS生长较缺氧对照组及阴性质粒组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组FLS生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NA干扰HIF-1 oc表达能有效下调RA-FLS中HIF-1α和VEGF以及HIF-1α和VEGF mRNA水平,并且能抑制FLS的异常增殖。
- 陈勇彭勇于静雅邬秀娣罗晶张振干敏芝黄娴倩章海均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NA干扰
- 联合检测ICTP、抗CCP抗体等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其它相关实验指标血清水平和联合检测在早期RA诊断与病情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对入选的确诊早期RA116例、非RA组57例、正常对照组48例分别测定ICTP、抗CCP抗体、RF、CRP等,并记录相应的临床指标如性别、年龄、病程、晨僵时间、关节受累数等。结果:(1)抗CCP抗体、RF、CRP在RA各组血清水平均高于非RA组及对照组(P<0.05),抗CCP抗体在非RA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别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ICTP在中晚期显示较高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早期RA组与非RA组中ICTP量值比较差别不明显(P>0.05),但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差别(P<0.05)。(2)单项检测中对早期RA诊断的敏感性最高为RF,特异性指标最高为抗CCP抗体,抗CCP抗体等联合检测可提高对早期RA诊断的特异性,ICTP、抗CCP抗体、RF、CRP四项联合检测特异性达100%。(3)早期RA患者中多关节受累组和骨侵蚀组的血清ICTP、抗CCP抗体、RF、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少关节受累组和无骨侵蚀组(P<0.05);血清ICTP、抗CCP抗体等与关节受累、骨侵蚀相关。(4)单纯使用非甾类抗炎药(NSAIDs)治疗早期RA患者,ICTP水平有上升趋势;患者采用抗风湿缓解药(DMARDs)治疗,ICTP半年内血清水平前后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在治疗后水平降低(P<0.05)。结论:联合检测抗CCP抗体、ICTP、RF等,可提高早期RA诊断的准确性,有重要临床意义;动态联合检测可有效监测RA病情进展及评价临床疗效;ICTP及抗CCP抗体能作为常规用于RA临床观察的实验室重点指标。
- 戴金华乐爱平葛志斌邬秀娣马建波
-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RP类风湿关节炎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6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6与骨质疏松(OP)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99例RA患者与40例健康组及RA患者中不同骨密度组间BMP-6以及其他因子水平,以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A患者OP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其腰椎和股骨颈的骨矿密度(BMD)均低于健康组,而其血清BMP-6浓度明显升高(均<0.05)。RA伴OP的患者BMP-6水平明显升高,抗环瓜氨酸(CCP)抗体水平也明显升高(均<0.05);RA患者的腰椎BMD和股骨颈BMD正相关(=0.817,<0.01),而腰椎BMD与血清BMP-6及年龄负相关(=-0.393、-0.449,均<0.05);股骨颈BMD则与年龄及抗CCP抗体水平负相关(=-0.551、-0.458,均<0.05)。RA患者血清BMP-6浓度与DAS28评分及IL-6、TNF-浓度正相关(=0.249、0.237、0.263,均<0.05)。结论 BMP-6水平异常可能是诱导RA患者发生OP的因素之一,其在RA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 邬秀娣张振陈勇谢斌华黄娴倩彭勇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骨质疏松
- 基于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筛选原发性痛风的血清生物标记物研究
- 2017年
- 目的筛选原发性痛风的生物标记物。方法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标记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筛选出差异蛋白,并且通过生物学过程、细胞定位、分子功能、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的百科全书(KEGG)通路及蛋白相互作用上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找出有意义的差异蛋白。2组之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结果共鉴定出95个差异蛋白(50个上调蛋白和45个下调蛋白),20条显著的KEGG通路。其中,GAPDH、α-烯醇酶(ENOA)、磷酸甘油酸激酶(PGKl)、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和膜突蛋白等差异蛋白在原发性痛风发病中具有关键作用。结论通过iTRAQ技术从蛋白组学筛选出来的差异蛋白为研究原发性痛风的生物标记物及发生机制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但是,仍需在后期的研究中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验证及基因水平上的深入探究。
- 陈勇应颖黄海燕张振邬秀娣黄娴倩彭勇干敏芝耿保庆朱梦雅
- 关键词:痛风同位素标记生物学标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