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天财

作品数:394 被引量:4,425H指数:39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18篇期刊文章
  • 40篇专利
  • 31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8篇农业科学
  • 32篇生物学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8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46篇小麦
  • 146篇冬小麦
  • 102篇籽粒
  • 61篇淀粉
  • 50篇穗型
  • 49篇小麦品种
  • 35篇灌浆
  • 34篇小麦籽粒
  • 32篇土壤
  • 31篇性状
  • 30篇旗叶
  • 29篇施氮
  • 29篇籽粒产量
  • 29篇基因
  • 28篇氮素
  • 27篇蛋白质
  • 26篇胁迫
  • 25篇冬小麦品种
  • 25篇小麦旗叶
  • 25篇糊化

机构

  • 394篇河南农业大学
  • 9篇河南省农业科...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河南农业职业...
  • 5篇安阳工学院
  • 5篇河南科技大学
  • 5篇河南科技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郑州牧业工程...
  • 3篇新乡市农业科...
  • 3篇学研究院
  • 2篇安阳大学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洛阳农业高等...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河南省农业学...

作者

  • 394篇郭天财
  • 202篇王晨阳
  • 173篇朱云集
  • 117篇王永华
  • 116篇马冬云
  • 101篇冯伟
  • 69篇谢迎新
  • 55篇康国章
  • 38篇宋晓
  • 29篇岳艳军
  • 29篇查菲娜
  • 22篇韩巧霞
  • 22篇李晓
  • 16篇王化岑
  • 11篇管涛
  • 10篇刘万代
  • 10篇王晓宇
  • 10篇张学林
  • 10篇秦海霞
  • 9篇牛吉山

传媒

  • 72篇麦类作物学报
  • 29篇作物学报
  • 23篇河南农业科学
  • 19篇华北农学报
  • 17篇河南农业大学...
  • 17篇西北农业学报
  • 17篇西北植物学报
  • 13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生态学报
  • 7篇植物营养与肥...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植物生理学通...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中国粮油学报
  • 5篇Agricu...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 18篇2016
  • 16篇2015
  • 17篇2014
  • 14篇2013
  • 25篇2012
  • 19篇2011
  • 28篇2010
  • 30篇2009
  • 41篇2008
  • 28篇2007
  • 34篇2006
  • 26篇2005
  • 25篇2004
3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冠层叶绿素密度的高光谱估测被引量:27
2013年
为了明确病害胁迫下作物生长特征及其危害程度,基于大田小区和盆栽小麦白粉病接种试验,在病害胁迫下不同生育时期测定群体光谱及叶绿素密度。综合分析群体光谱反射率、一阶微分及传统光谱特征参数与冠层叶绿素密度间关系,建立病害叶绿素密度估算模型并检验。结果表明,随病情指数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不同感性品种均如此,对白粉病易感品种的危害较重。病害冠层叶绿素密度与红光600~630nm和红边690~718nm的反射率及红边长波段(718~756nm)的一阶微分间相关性最显著。在传统植被指数中,以SDr/SDb和VOG3为变量的估测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52和0.723,模型检验相对误差(RE)最小,RE分别为18.0%和18.6%。利用红边区域(680~760nm)波段差异特性,选取680、718和756nm波段新建红边角度指数(REAI),较传统植被指数的模型拟合精度更高,归一化角度指数NDAI(α,β)和比值角度指数RAI(α,β)的R2分别为0.783和0.776,模型检验误差更小,RE分别为16.8%和17.5%。因此,NDAI(α,β)是估测病害小麦冠层叶绿素密度的可靠指标,对利用该模型监测小麦光合潜力和病害影响评价具有积极意义。
冯伟王晓宇宋晓贺利王晨阳郭天财
关键词:光谱分析叶绿素
硫氮配施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籽粒产量和淀粉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7
2007年
为了研究硫肥和氮肥配合施用对弱筋小麦产量和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同肥与硫氮肥配合施用处理,研究其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产量和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肥和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正效应,施硫显著提高了小麦成穗数,施氮显著提高了穗粒数和小穗结实率;施硫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提高了淀粉直/支比,氮肥对淀粉品质的效应与硫肥相反;硫肥、氮肥及其互作对淀粉品质性状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72%、51.31%、35.98%,硫、氮配施对淀粉品质仍有正效应。处理组合中,在施氮量240 kg/ha条件下,施硫量为100 kg/ha处理的产量最高,施硫量为20 kg/ha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施硫量为60 kg/ha处理的淀粉直/支比最低,分别为8 378.96 kg/ha、11.71%和0.2059。表明达到最高产量和最佳淀粉品质的硫氮配施量并不完全一致。
朱云集沈学善李国强屈会娟郭天财戴廷波曹卫星
关键词:淀粉品质
我陪总书记看小麦
2022年
2014年,注定是我一生中最为荣幸,最感骄傲与自豪,最魂牵梦萦和终生难忘的一年。那年的5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兰考指导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之后,在王沪宁、赵乐际、栗战书和原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原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谢伏瞻等领导陪同下,风尘仆仆、兴致勃勃地专程来到位于尉氏县张市镇的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实地考察调研小麦长势和农业生产。
郭天财
关键词:民主生活会中共中央总书记
不同氮素水平下施硫对高产小麦碳氮运转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07年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2个不同穗型的高产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施240 kg·hm-2(N240)和330 kg·hm-2(N330)纯氮水平下,分别施纯硫60 kg·hm-2(S60)和0 kg·hm-2(S0),研究了施硫对小麦不同器官碳氮运转及其对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2个供氮水平下,施硫(S60)均比对照(S0)增加了2个小麦品种的叶片、茎、鞘、颖壳和穗轴等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氮素的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总运转量和总运转率,提高了转运干物质、氮素对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极显著提高了籽粒和蛋白质产量.(2)施硫对豫农949品种籽粒和蛋白质产量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兰考矮早八;与对照(S0)相比,豫农949的N240S60和N330S60处理使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2.74%和16.41%,蛋白质产量分别增加16.84%和16.14%.结果表明,中氮和高氮水平下施硫均可明显促进高产小麦植株的C-N运转,提高植株对氮的吸收利用和碳物质的积累,从而增加籽粒产量,但不同品种间的施硫效应存在差异.
祝小捷朱云集郭天财王晨阳田文仲沈学善
关键词:小麦
不同种植管理模式对麦田土壤水、氮变化及小麦水氮利用的影响
为探索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的优化种植管理模式,于2009-2011年在河南省温县高产区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了当前农民习惯管理模式(FM)和调整模式(AM1)、调整模式(AM2),研究了不同种植管理模式下麦田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
张秋丽朱云集王振峰郭天财谢迎新王晨阳
关键词:硝态氮含量水分利用率氮肥利用效率
种植管理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为筛选冬小麦高产高效优化种植管理模式,2009-2010年在河南省温县高产区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当前传统农民习惯模式(CP)、调整模式1(AP1)和调整模式2(AP2)3种种植管理模式下冬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累积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种植管理模式间小麦干物质积累均存在差异,CP和AP1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AP2,拔节至成熟AP2则显著高于其他模式。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花后向穗部的转移量占总穗重的34.15%~50.84%,氮转移量占穗增长量的77.92%~85.07%,与CP和AP2相比,AP1显著提高了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对穗部的贡献率。AP1、AP2籽粒产量比CP分别提高11.72%和25.82%,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植株总吸氮量、籽粒吸氮量及收获指数以AP2最高,氮肥利用率和产投比则以AP1最高。综合比较不同模式的籽粒产量、氮肥利用率和产投比,AP1可作为当前小麦高产高效生产的最佳种植管理模式。
张秋丽朱云集郭天财王永华谢迎新
关键词:冬小麦籽粒产量产投比
追氮时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追氮时期对不同筋型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筋型品种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出粉率、子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和评价值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除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延伸性外,强筋型品种豫麦34号和弱筋型品种豫麦50号的其它品质性状间的差异相对稳定,且均达到显著水平;追肥时期对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弱化度的影响较大,对其它品质性状的影响较小.随着追氮时期后移,两种筋型冬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大部分粉质参数表现稳定;不同筋型品种的拉伸参数变化趋势也不同.
张学林郭天财朱云集王晨阳马冬云王永华
关键词:追氮时期小麦筋型粉质参数
水磷耦合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采用桶栽试验,利用称重法控制水分,在水磷耦合条件下对夏玉米拔节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土壤全磷、水分利用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磷因子对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均有很大影响,且水分因子影响相对较大。在不同的生育期同一磷素供应水平下,不同的供水方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水分供应充足时,通常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在同样的供水条件下,施磷也能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夏玉米生育后期根/冠比,进而有利于夏玉米生育后期养分吸收与运转。同时,施磷能够提高夏玉米水分利用率,起到节水增产的目的,达到以肥调水的效果。
谢迎新张淑利王永华郭天财刘东洋
关键词:夏玉米生长发育
种植行距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籽粒糖代谢及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为给不同穗型小麦品种选择适宜种植行距提供参考依据,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花后籽粒蔗糖代谢和籽粒灌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在灌浆期间籽粒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和蔗糖合成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则快速上升。在灌浆前期兰考矮早8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以窄行距(15和10 cm)处理较高,而灌浆后期则以宽行距(20和25 cm)处理较高;豫麦49在整个灌浆期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均表现为宽行距处理高于窄行距处理。籽粒淀粉含量两品种均呈现"S"形变化动态。兰考矮早8籽粒淀粉含量为窄行距处理高于宽行距处理,豫麦49则相反。行距对灌浆特征参数的影响因品种而异,兰考矮早8籽粒灌浆持续期、有效灌浆持续期和最大粒重以15 cm最大,豫麦49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和有效灌浆持续期的灌浆速率以及最大粒重则以20 cm最高。综合来看,兰考矮早8适宜行距为15 cm,而豫麦49为20 cm。
冯伟李晓邱记东王晨阳郭天财
关键词:行距糖代谢籽粒灌浆
不同肥力和土壤质地条件下麦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被引量:65
1998年
在不同肥力和质地的土壤上,采用田间小区及水泥池栽培试验进行了麦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肥力麦田小麦对土壤氮素的依存率很高,氮肥的利用率较低,在设计施氮量范围内,仅为19.0%~7.4%;在中高肥力麦田,小麦对土壤氮素的依存率低,氮肥的利用率较高,达58.8%~36.9%。在供氮水平相近的不同质地土壤中,小麦对氮肥的依存率是以重壤<中壤<轻壤;氮肥利用率在氮肥用量低时相差不大(38.3%~39.3%),随着施氮量的提高,氮肥利用率下降;相同施氮量下,氮肥利用率大小为重壤>中壤>轻壤。
介晓磊韩燕来谭金芳谭金芳王化岑郭天财李九星
关键词:小麦土壤肥力氮肥利用率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