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莹

作品数:8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盆腔
  • 5篇痛经
  • 5篇盆腔痛
  • 5篇慢性
  • 5篇慢性盆腔痛
  • 4篇子宫
  • 3篇异位症
  • 3篇神经阻滞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子宫内膜异位
  • 3篇子宫内膜异位...
  • 3篇内膜
  • 3篇内膜异位症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2篇神经阻滞疗法
  • 2篇子宫腺
  • 2篇子宫腺肌
  • 2篇子宫腺肌症
  • 2篇阻滞疗法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8篇金莹
  • 8篇郭红燕
  • 6篇贺豪杰
  • 4篇韩劲松
  • 4篇梁华茂
  • 4篇朱馥丽

传媒

  • 3篇实用妇产科杂...
  • 3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痛及痛经被引量:14
2014年
女性慢性盆腔痛与痛经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神经阻滞疗法等。当药物及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并非首选时,神经阻滞疗法是值得期待的一种疗法。研究表明,化学性神经阻滞疗法中的上腹下丛神经阻滞、阴部神经阻滞和交感神经阻滞中的奇神经节阻滞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及痛经均有一定疗效,在临床上不失为治疗方法的一个选择。但其治疗的长期效果、治疗的副反应及适应证的选择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金莹贺豪杰郭红燕
关键词:神经阻滞疗法慢性盆腔痛痛经
痛经的经验性治疗被引量:6
2015年
痛经的发生原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样,患病率约为16.8%-81.0%[1],是女性的常见疾病。不同患者痛经的严重程度存在差异,20%的女性可能因为严重的痛经而影响生活和工作。痛经可从月经初潮时即出现,也可在初潮后逐渐发展而来。根据病因不同,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类,前者是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其发生多与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异常、子宫收缩异常及神经、
金莹郭红燕
关键词:月经初潮前列腺素合成盆腔疼痛左炔诺孕酮腹腔镜探查术子宫收缩
225例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分析及诊治探索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分析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探索诊断流程及治疗方法。方法:225例患者填写《慢性盆腔痛评估表》,结合查体及辅助检查,分析疼痛的病因、诊断流程及治疗方法。结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阴部神经痛、间质性膀胱炎的患者各占36.4%、27.6%、5.3%、4.9%。14.2%的患者诊断不明原因的慢性盆腔痛。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包括口服短效避孕药、手术、经皮穴位电刺激、膀胱灌洗、阴部神经阻滞术等,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在80%以上。结论:慢性盆腔痛病因多样,常见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间质性膀胱炎、阴部神经痛等。诊治时全面的查体及辅助检查很重要,治疗应采用个体化的方案。
金莹郭红燕韩劲松贺豪杰朱馥丽孔东丽梁华茂
关键词: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间质性膀胱炎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延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诊断延迟的原因。方法制订《痛经及慢性盆腔痛调查表》,对2012年1月~2014年2月336例门诊就诊的痛经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延迟情况。结果205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延迟时间为10年(0~31年),初潮即痛经者,诊断延迟时间为15年(5~31年),明显大于初潮后痛经者(15年 vs.6年,Z =-7.547,P =0.000)。痛经逐渐加重的患者,诊断延迟时间小于无加重者(9年 vs.11年);合并伴随症状者,诊断延迟时间小于无伴随症状者(8年 vs.10年);合并子宫腺肌症的患者,诊断延迟时间小于未合并者(8年 vs.10年),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诊断延迟,初潮即痛经者,其诊断延迟的时间更长。痛经症状持续加重、合并伴随症状、合并子宫腺肌症,更有利于相对早期的诊断。
金莹郭红燕贺豪杰韩劲松朱馥丽梁华茂孔东丽
关键词: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
神经阻滞治疗慢性盆腔痛被引量:1
2016年
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发病率约为2.1%~24%。据报道,在美国有超过900万的CPP患者,其中20%的患者病史超过1年。CPP可引起器官功能障碍,造成精神症状,最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行为。
金莹郭红燕
关键词:慢性盆腔痛神经阻滞治疗神经阻滞术PELVIC阴部神经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及痛经的初步探讨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及痛经的疗效。方法 52例慢性盆腔痛或痛经患者,每周进行1次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8次为一疗程。疼痛程度的量化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的评分变化,并随访至治疗结束后2个月。结果 52例患者治疗前的疼痛VAS评分为(6.1±1.7)分,高于治疗结束时(3.1±1.3)分、治疗结束后1个月为(3.1±1.1)分及治疗结束后2个月为(3.4±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0.045、0.019)。治疗结束时,治愈率15.4%(8/52)、有效率76.9%(40/52)、无效率7.7%(4/52)。治疗结束后1个月,8例治愈的患者中5例再次疼痛,40例治疗有效的患者中1例疼痛进展。治疗结束后2个月患者的疗效与治疗结束后1个月相比无明显变化。无效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8.3±2.2)分高于治愈组(5.1±0.8)分及有效组(6.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26)。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显著地改善女性慢性盆腔痛或痛经患者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与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相关,治疗结束后的长期疗效仍有待探讨。
金莹郭红燕贺豪杰韩劲松朱馥丽梁华茂孔东丽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慢性盆腔痛痛经
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非手术识别方法探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痛经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的非手术识别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336例痛经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特点。结果原发性痛经80例,继发性痛经256例,初潮出现痛经的比例分别为25.0%(20/80)、30.1%(77/256),无统计学差异(χ2=0.765,P=0.382)。继发性痛经组患者疼痛VAS(7.9±1.8)分,显著高于原发性痛经组(7.4±1.8)分(t=-2.169,P=0.031),痛经加重的比例56.6%(145/256)显著高于原发性痛经组患者38.8%(31/80)(χ2=7.821,P=0.004)。继发性痛经组患者合并消化、泌尿系统伴随症状的比例为69.5%(178/256),显著高于原发性痛经组43.8%(35/80)(χ2=17.458,P=0.000),非甾体类抗炎药的疼痛缓解率为65.5%(78/119),显著低于原发性痛经组89.6%(26/29)(χ2=6.488,P=0.011)。结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均可于初潮出现,痛经严重、疼痛持续加重、有伴随症状、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应注意继发性痛经的识别。
金莹郭红燕贺豪杰韩劲松朱馥丽梁华茂孔东丽
关键词: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
电刺激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痛及痛经被引量:4
2014年
慢性盆腔痛与痛经病因多样,涉及器官系统广泛,且疼痛形式多变。目前,主要的治疗有药物、手术以及神经阻滞疗法等。各种疼痛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神经传导所致的大脑主观感觉,神经阻滞疗法通过阻断神经通路的传导,理论上适用于各种疼痛的治疗。电刺激疗法作为物理性神经阻滞疗法中的一种,将电流作用于相应神经或穴位,达到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及痛经的目的。对于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不适宜上述治疗方法的患者而言,电刺激疗法是另一种选择,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报道,本文就女性慢性盆腔痛及痛经的电刺激疗法做一综述。
金莹郭红燕贺豪杰
关键词:慢性盆腔痛电刺激疗法痛经神经阻滞疗法器官系统主观感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