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海涛

作品数:75 被引量:284H指数:10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玉米
  • 27篇玉米螟
  • 21篇赤眼蜂
  • 20篇亚洲玉米螟
  • 14篇松毛虫
  • 14篇松毛虫赤眼蜂
  • 14篇毛虫
  • 13篇昆虫
  • 10篇线虫
  • 10篇WOLBAC...
  • 10篇病原
  • 9篇昆虫病原
  • 9篇昆虫病原线虫
  • 9篇病原线虫
  • 7篇种群
  • 7篇茧蜂
  • 7篇孤雌
  • 6篇物防
  • 6篇蝗虫
  • 6篇基因

机构

  • 75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吉林省农业科...
  • 2篇凯里学院
  • 2篇黑龙江农业职...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沈阳出入境检...
  • 1篇北京出入境检...

作者

  • 75篇钱海涛
  • 72篇丛斌
  • 64篇董辉
  • 22篇类成平
  • 15篇张统书
  • 14篇胡志凤
  • 14篇张柱亭
  • 12篇孙嵬
  • 11篇杨哲
  • 8篇张明珠
  • 7篇张海燕
  • 6篇王欢
  • 5篇谢丽娜
  • 4篇李晶津
  • 4篇张莹
  • 3篇于娟娟
  • 3篇柳晓利
  • 3篇白鸿岩
  • 3篇闫京京
  • 3篇孙文鹏

传媒

  • 8篇湖北农业科学
  • 5篇玉米科学
  • 5篇昆虫知识
  • 5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应用昆虫学报
  • 4篇中国植物保护...
  • 3篇中国生物防治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植保导刊
  • 3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昆虫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2篇河南科学
  • 2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植物保护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6篇2014
  • 19篇2013
  • 6篇2012
  • 11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8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2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遗传稳定性被引量:7
2008年
在20、25和30℃三个恒温与78%恒湿条件下,于室内比较了20代、80代的人工转染含沃尔巴克氏体的孤雌产雌品系和未感染的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卵寄生数、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并对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沃尔巴克氏体进行分子检测,以研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体内共生菌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在20℃时,2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数和成虫寿命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在25℃时,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羽化率低于两性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其余温度条件下羽化数、羽化率、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在20和25℃时,两个不同世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羽化数、羽化率等指标均高于30℃时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但3个温度条件下各生物学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CR分子检测显示20代和80代的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经室内数代繁殖生殖方式稳定。
张莹钱海涛张海燕董辉丛斌杨克冬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沃尔巴克氏体
沈阳几个主栽玉米品种的二代玉米螟抗性初探被引量:6
2011年
在自然感虫条件下,对沈阳地区广泛种植的几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抗螟性调查。结果显示,东单80的雌穗被害率最高,达54%,单玉99和单玉39的雌穗被害率在30%以下,其余品种的雌穗被害率在30%~49%;东单80茎秆蛀孔数最高,为0.93个/株,单玉99茎秆蛀孔数最低,为0.34个/株;百株残虫量最高的是单玉86,为88头,最低是单玉99,仅有4头。由此可知,不同玉米品种间抗螟性有较大差异。
张柱亭钱海涛董辉丛斌柳晓利陈慧
关键词:玉米抗螟性玉米螟
Xenorhabdus poinarii 5-5B杀虫毒素的分离纯化与活性测定被引量:3
2008年
首次从全国采集的土样,分离并筛选出高毒力共生菌菌株Xenorhabdus poinarii 5-5B,首次对Xenorhabdus poinarii的杀虫毒素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对其杀虫毒素进行分离后,再利用DEAE-52层析柱进行了纯化,共得到7个峰,各峰的回收产物进行活性测定(干粉以5 μg/L溶于去离子水)结果表明,各峰产物对亚洲玉米螟、黄粉虫、小菜蛾、黏虫和甜菜夜蛾均具有较高的胃毒活性。
王欢丛斌董辉钱海涛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杀虫毒素
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蝗虫群落集团结构的研究
近年来,科尔沁平原丘陵草甸草原大面积高密度发生蝗虫灾害,威胁着牧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作者于2011年6 ~10月在此研究区域,应用生态学中的集团理论,设置蝗虫的取食行为和栖息地选择两项生态指标的多个梯度,分析了该区草原蝗虫...
孙嵬张柱亭类成平董辉钱海涛丛斌
关键词:草原蝗虫生态位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Wolbachia感染和未感染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寄生功能反应
在20℃、25℃、30℃、35℃4个恒温条件下,对Wolbachia感染和未感染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进行寄生米蛾卵功能反应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处理范围内,寄生量随米蛾卵密度增加而增大(5~20粒/卡),达到一定水...
谢丽娜董辉钱海涛闫京京丛斌
关键词:WOLBACHIA松毛虫赤眼蜂HOLLING温度
聚合Cry1Ab和Cry1F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存活率及平均体重的影响
2012年
实验用聚合Cry1Ab和Cry1F基因抗虫玉米335YH、696YH的人工饲料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人工饲料中聚合基因玉米对其存活率和平均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用量处理下,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均低于38%,平均体重均低于45 mg,说明聚合Cry1Ab和Cry1F基因抗虫玉米种子能抑制供试亚洲玉米螟幼虫的生长和存活.335YH 25%用量和50%用量的致死性差异不大,但50%用量比25%用量抑制幼虫生长的效果更好.696YH品种对幼虫的致死性和抑制生长效果受剂量影响较大.
张琦丛斌钱海涛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存活率平均体重
转Bt cry1F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以不同用量的转Bt crylF基因抗虫玉米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用量的增加,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用量为100%处理时幼虫存活数仅3~5头,存活率仅15%~20%;在对照玉米处理中,4个处理的幼虫存活数均较高,为16~19头,存活率均在69%以上。转基因玉米处理的幼虫存活数与对照玉米处理相比,两者差异显著。
崔蕾丛斌钱海涛李冰孙海燕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转BT基因玉米存活率
赤眼蜂SSCP分子标记体系的优化被引量:2
2011年
以松毛虫赤眼蜂为试验材料,对SSCP分子标记体系的电泳条件、温度、变性时间、上样缓冲液等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恒温,7W恒功率下,上样缓冲液中不添加甘油、用量为PCR产物体积的0.5~3.5倍,变性温度95℃或98℃,变性时间10~15min,电泳缓冲液为1×TBE,电泳16h,为SSCP分子标记体系最佳的条件组合。
董辉柳晓利钱海涛丛斌
关键词:赤眼蜂SSCP
三种玉米抗螟性检测方法效果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对玉米螟食叶级别法、显色反应法、虫粪圈法3种主要玉米抗螟性快速检测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可用于检测实践,但少数玉米品种的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出入。
钱海涛张岩董辉丛斌
关键词:玉米抗螟性显色反应
转Bt基因玉米对非靶标节肢动物安全性及靶标害虫抗性治理研究
转基因生物的生态安全性为世人瞩目,为明确转基因玉米推广种植后的生态风险,本文以转cry1F基因抗虫玉米为材料,经室内和田间研究,系统研究了其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生态安全性的影响,取得以下结果:1、转Bt基因玉米对玉米田地上非...
钱海涛
关键词:BT玉米节肢动物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