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科

作品数:7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蛋白
  • 2篇应激
  • 2篇前药
  • 2篇肿瘤
  • 2篇结合物
  • 2篇化合物
  • 1篇代谢
  • 1篇代谢异常
  • 1篇蛋白家族
  • 1篇调控网络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亚胺
  • 1篇亚胺基
  • 1篇抑制剂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活性
  • 1篇制剂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7篇阮科
  • 3篇张家海
  • 2篇侯中怀
  • 2篇李彦
  • 1篇刘丹
  • 1篇吴乔
  • 1篇吴乔
  • 1篇李爱玲
  • 1篇李爱玲
  • 1篇潘欣
  • 1篇惠利健
  • 1篇林圣彩
  • 1篇李文化
  • 1篇杨振业
  • 1篇阮科
  • 1篇杨力
  • 1篇杨力
  • 1篇杨力
  • 1篇杨力
  • 1篇陈宇星

传媒

  • 1篇波谱学杂志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碳检测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技术(NMR)已经成为研究溶液中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动力学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H在所有的磁共振核中磁旋比γ值最高而且天然丰度也是最高,因此绝大部分核磁实验,特别是多共振实验都是从1H核激发1H检测,以获得尽可能大的...
张家海阮科吴季辉
文献传递
肿瘤代谢异常的关键蛋白质作用机制及其分子调控网络
2018年
在我国,自从蛋白质计划实施以来,专家们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始终将癌症研究作为我国科研的重要支持方向,但是目前我们在恶性肿瘤治疗上仍然缺乏特异性的靶标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如小分子依马替尼、单克隆抗体何赛汀等,虽然毒副作用显著降低,但仅对部分患者具有疗效,远不能满足不同癌症患者群的庞大需求。因此,系统而深入地探索肿瘤的发病机理,并寻找针对肿瘤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是我们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难题。
吴乔吴乔吴乔惠利健潘欣林圣彩李爱玲惠利健杨力杨力梁治杨力杨力李文化林圣彩高平
关键词:恶性肿瘤小分子调控网络代谢异常特异性治疗癌症患者
抑制G3BP1应激颗粒形成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化合物(Ⅰ)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前药,用于抑制G3BP1应激颗粒的形成,其结构如下:TDRD3蛋白结合物‑连接物‑TDRD3蛋白结合物<Image file="DDA000330753203000001...
张家海樊伟伟李彦呼朵朵王细胜阮科杨振业侯中怀
抑制G3BP1应激颗粒形成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化合物(Ⅰ)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及前药,用于抑制G3BP1应激颗粒的形成,其结构如下:TDRD3蛋白结合物‑连接物‑TDRD3蛋白结合物<Image file="DDA000330753203000001...
张家海樊伟伟李彦呼朵朵王细胜阮科杨振业侯中怀
文献传递
具有抗增殖活性的抑制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增殖活性的抑制剂,所述抑制剂包括如式(I)或式(Ⅱ)所示的化合物:<Image file="DDA0003295414950000011.GIF" he="1000" imgContent="dra...
张家海金若星边康杰汪锐刘亚茜王细胜阮科刘丹陈宇星
罗替戈汀的抗多发性骨髓瘤活性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罗替戈汀的抗多发性骨髓瘤活性与应用。实验结果表明罗替戈汀重定位于多梳样蛋白家族PHF19蛋白的Tudor结构域,而PHF19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显著标志。罗替戈汀对非多梳样蛋白有良好的选择性,有效抑制多发性骨髓瘤...
阮科高佳刘亚茜
基于片段的先导化合物发现中的核磁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片段的药物筛选与设计在过去10年开始出现并获得了重要的应用,数十种基于片段的药物已经进入临床测试期.源于靶标蛋白和小分子片段本质上的弱相互作用,现代核磁技术在其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该文简略介绍了核磁片段筛选的基本流程和重要概念,包括靶标蛋白的选择、片段库的设计、质量控制和重要的核磁筛选技术.在后续的基于片段的先导化合物发现阶段,阐述了核磁新技术的基本理论框架,包括化学位移扰动、分子间NOE、残留偶极耦合和顺磁标记等方法,以及这些新技术在靶标/配基复合体结构研究中的实际应用,穿插演示了片段组装的基本思路和成功案例.
阮科高佳马荣声
关键词:ST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