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晰
- 作品数:57 被引量:246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CT血管造影诊断异位长期血透导管一例
- 患者,男,73岁。因维持性血透6年伴血透不适两天收入院。患者6年前因"颜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就诊于当地医院,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因外周血管条件不佳,六年来一直使用右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行维持性血透,每周行血透3...
- 胡卫民叶有新冯剑蒋欣欣陆明晰沈洲姬熊晓玲
- 文献传递
- 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规范化操作流程专家共识(第1版)
- 2024年
- 狭窄、闭塞是动静脉内瘘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该并发症的一线治疗方法。近年来,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我国逐渐开展,但目前各医院治疗理念与技术操作不统一,有些医生细节掌握不到位、器材应用欠规范,因此治疗效果欠理想,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此同时,尚有很多医院有开展此技术的需求。鉴于此,本专家共识由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血管通路专业组组成编写委员会,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实践经验,系统介绍了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希望在本共识指导下,我国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能够进一步普及、规范并提高,造福广大血液透析患者。
- 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血管通路专业组王玉柱刘宗旸王沛张丽红何强陆明晰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超声
- 带毡套的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留置致上腔静脉狭窄五例被引量:10
- 2011年
- 带毡套的中心静脉导管长期留置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感染、导管血栓或纤维鞘形成、中心静脉狭窄等,导致导管功能不良,影响血液透析(血透)充分性。现报道带毡套的颈内静脉导管留置致上腔静脉狭窄5例及我们的诊治体会。
- 熊晓玲胡卫民冯剑蒋欣欣陆明晰叶有新
- 关键词:静脉导管留置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长期留置
-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抢救吉兰-巴雷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体液免疫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中起着重要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无法阻止其病情进展,但是清除患者体内的致病物质可以达到治疗目的。我们试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ouble-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抢救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蒋欣欣冯剑胡卫民陆明晰屠春艳王本勇叶有新
- 关键词:吉兰-巴雷综合征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抢救肾上腺皮质激素病情进展致病物质
- 二重血浆分离治疗高脂血症及高脂血症引发的急性胰腺炎
- 目的:探讨二重血浆分离滤过方法治疗高脂血症以及由高脂血症引发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高脂血症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4.9±12.2岁,其中2例有胸闷、头晕症状,另有5例为高脂血症引发的急性...
- 陆明晰胡卫民冯剑蒋欣欣叶有新
- 文献传递
- 带毡套的颈内静脉血透导管留置致上腔静脉狭窄的诊治体会
- 目的:探讨带毡套的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导管留置致上腔静脉狭窄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使用带毡套的颈内静脉导管的维持性血透患者5例,置管时间平均4.2年,均有导管功能不良,透析血流量仅维持在220ml/min以下。4例...
- 熊晓玲胡卫民冯剑蒋欣欣陆明晰叶有新
- 文献传递
- 扩张导管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
- 2008年
- 球囊扩张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首选,但是需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治疗费用高昂,不易广泛开展。我们采用扩张导管治疗内瘘狭窄,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一、对象和方法2006年11月至2008年2月,对8例内瘘狭窄患者行16次扩张导管治疗。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8.75岁(28~80岁)。自体内瘘狭窄7例,移植血管内瘘狭窄1例。
- 蒋欣欣叶有新冯剑胡卫民陆明晰沈洲姬熊晓玲李华
- 关键词:内瘘狭窄导管治疗动静脉球囊扩张移植血管
- 刍议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应用高频彩超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前应用高频彩超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绍兴文理学院附属新昌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动静脉内瘘术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观察组术前应用高频彩超评估血管情况,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评估血管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一次性手术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3.3%,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能综合评估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血管情况,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 潘丽青陆明晰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肾病高频彩超手术成功率
- 预防性限流在肱动脉-头静脉内瘘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术中使用预防性限流环对术后高流量相关并发症以及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22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所有因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建立肱动脉-头静脉内瘘的患者资料。其中43例在术中使用血管缝线于吻合口近旁的静脉上套一个4~5 mm的线圈作为限流环(限流组),42例未使用上述限流环(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随访1~5年。比较两组血透通路相关性肢端缺血综合征、动静脉内瘘动脉瘤、血栓、流量过高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吻合口旁1 cm内静脉狭窄、头静脉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吻合口内径,吻合口附近静脉血管内径以及内瘘的初级通畅率、辅助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静脉内瘘通畅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限流环对术后各因素的影响。结果:超声结果显示,限流组术后3个月限流环部位的血管内径为(3.7±0.6)mm,小于同期对照组吻合口旁静脉最小部位的内径(4.1±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6,P<0.01)。与对照组比较,限流组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吻合口内径均减少(均P<0.05);术后6、12、24个月时初级通畅率和辅助初级通畅率均增加(均P<0.05),但次级通畅率无明显差异(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术后3个月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是初级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使用限流环是初级通畅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或P<0.05);使用限流环与6、12个月吻合口内径、动静脉内瘘自然血流量以及与头静脉弓狭窄、动脉瘤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在肱动脉-头静脉内瘘术中使用预防性限流环可以限制吻合口径和术后动静脉内瘘血流量,减少头静脉弓狭窄、高血流量�
- 王珏郑烜朱亚瑾祝国宁陆明晰
- 关键词:通畅率
- 动静脉内瘘皮下隧道造型器
- 动静脉内瘘皮下隧道造型器,包括图钉状造型棒及手持柄,图钉状造型棒前端设有带尖锥头的圆柱体,图钉状造型棒的后端设有比圆柱体直径略大的球体,在图钉造型棒球体末端开设凹孔,在该凹孔内插有穿刺杆,穿刺杆外端套设有手持柄,手持柄前...
- 吴春燕冯剑袁爱琴方芳陈佩仙陆明晰李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