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枫林

作品数:25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肿瘤
  • 7篇肝癌
  • 5篇细胞
  • 4篇蛋白
  • 4篇肝细胞
  • 3篇原发性
  • 3篇凝血
  • 3篇凝血酶
  • 3篇凝血酶原
  • 3篇羧基
  • 3篇消化道
  • 3篇免疫
  • 3篇内镜
  • 3篇结肠
  • 3篇化道
  • 3篇化疗
  • 3篇基因
  • 2篇蛋白酶
  • 2篇动物
  • 2篇动物消化

机构

  • 21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铁道医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泰州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马鞍山...

作者

  • 24篇陆枫林
  • 7篇陈洪
  • 3篇高明军
  • 3篇顾宇
  • 2篇黄季琨
  • 2篇李卫东
  • 2篇施瑞华
  • 2篇程桂丹
  • 2篇张有珍
  • 1篇许蔓华
  • 1篇黄锦
  • 1篇徐洪明
  • 1篇朱家沂
  • 1篇袁纯
  • 1篇傅央波
  • 1篇陈云龙
  • 1篇李卫东
  • 1篇钱建忠
  • 1篇刘洋
  • 1篇王智

传媒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现代医学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铁道医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2篇199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顾宇陆枫林
关键词:肿瘤标记物肝癌
去γ-羧基凝血酶原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去γ-羧基凝血酶原(DCP)与甲胎蛋白(AFP)一样被认为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肝癌血清肿瘤标志物。DCP作为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已得到认可并用于临床多年。在肝癌的诊断上,DCP与AFP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并表现为一定的互补性,联合检测DCP与AFP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同时对肝癌的疗效评价、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明军陈洪陆枫林
关键词:凝血酶原预后
去γ-羧基凝血酶原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去γ-羧基凝血酶原(des-γ-carboxy prothrombin,DC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172例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25例)、慢性肝炎组(20例)、肝硬化组(51例)及HCC组(76例),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DcP浓度,同时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血清AFP浓度,对比分析DCP、AFP及两者联合检测对HCC患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并对HCC病灶大小、门静脉癌栓浸润及背景肝病等临床病理特征与DCP、AFP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HCC组的DCP平均浓度分别为17.72±9.59、26.12±12.64、37.45±18.26和806.71±639.79mAU/ml,可见DCP浓度在四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且HCC组DCP浓度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1)。正常对照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及HCC组AFP平均浓度分别为7.93±5.42、14.59±11.91、16.29±14.10和547.47±544.98ng/ml,HCC组AFP浓度也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1)。统计分析显示血清DCP、AFP对HCC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8.95%、73.68%,而两项联合使用对HCC诊断阳性率提高至89.47%。较大病灶(>5cm)、门静脉癌栓(PVI)阳性Hcc患者的DCP浓度高于小病灶、PVI阴性HCC患者;HBSAg阳性HCC患者DCP浓度高于HBSAg阴性HCC患者。结论:DCP对HCC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浓度与HCC的病灶大小、门静脉癌栓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不受HBV感染的影响,适用于我国以HBV感染为背景肝病的HCC诊断,其灵敏度及特异度较AFP高,联合DCP、AFP检测能明显提高HCC的诊断率。
陆枫林陈洪高明军黄锦
关键词:甲胎蛋白肝细胞癌
善得定治疗消化系统内分泌肿瘤的疗效观察
2002年
目的 评价善得定对消化系统内分泌肿瘤的疗效。方法 应用善得定 0 .1mg ,2~ 3次 /d ,皮下注射或 0 .3mg ,1次 /12h静脉维持 ,疗程时间 3d~ 2年。 结果 显效 5例 (占 62 .5 % ) ,有效 2例 (占 2 5 % ) ,无效 1例 (占 12 .5 % ) ,总有效率 87.5 %。结论 善得定能明显改善消化系统内分泌肿瘤患者的症状 。
陆枫林
关键词:善得定
胃癌组织RASA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初步探讨RASA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取40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别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70%(28/40)和30%(12/40),胃癌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胃癌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率与性别(P=0.622)、年龄(P=0.168)无明显相关;但与分化程度(P=0.006)、肿瘤大小(P=0.043)、侵袭深度(P=0.015)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0);在肿瘤体积大、分化程度差、侵袭深度较深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增高。结论:胃癌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发生率高,且与分化程度及进展阶段相关,提示RASAL1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潘英陈洪张慧程正源王智刘洋陆枫林
关键词:胃肿瘤病理学胃肿瘤遗传学DNA甲基化
腹腔化疗前后对腹水端粒酶活性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陆枫林陆亚琴
关键词:腹腔化疗腹水端粒酶
腹水中肿瘤标记物在腹腔化疗前后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腹腔化疗前后对腹水中肿瘤标记物端粒酶活性、甲胎蛋白 (AFP)、癌胚抗原 (CEA)、糖链抗原(CA19 9)的影响 ,探讨其作为腹腔化疗疗效及预后评价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对 39例进展期消化道肿瘤伴腹腔转移及癌性腹水患者 ,在行腹腔化疗前后 ,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 (TRAP ELISA)检测方法 ,检测腹水中端粒酶活性 ,采用免疫放射法检测AFP、CEA、CA19 9及常规脱落细胞检查 ,将每例腹水中上述肿瘤标记物读数在化疗前后进行自身对照 ,并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腹腔化疗后 ,化疗有效组 (部分缓解 +完全缓解 )人数为 5 3.9% (2 1/ 39) ,肿瘤指标下降人数分别为端粒酶活性 81.0 % (17/ 2 1)、AFP 38.1% (8/ 2 1)、CEA 5 2 .4 % (11/ 2 1)、CA19 94 7.6 % (10 / 2 1) ;化疗无效组 (无效 +进展 )人数为 4 6 .1% (18/ 39) ,肿瘤指标下降人数分别为端粒酶活性 2 2 .2 % (4 / 18)、AFP 11.1% (2 / 18)、CEA 11.1% (2 / 18)、CA19 95 .6 % (1/ 18)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P <0 .0 5 )。腹腔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 76 .2 %、33.3%、14 .3%和 38.9%、2 7.8%、11.1%。当对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在不同时期生存率分别进行 χ2 检验时 ,发现化疗有效组能有效提高 6个月生存率 (χ2
陆枫林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腹水液
一种上消化道内镜下剥离手术训练模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消化道内镜下剥离手术训练模型,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中空腔、与所述中空腔连接的负压泵,所述的中空腔能够开启闭合,并能用以放置动物消化道,中空腔的一端设置有消化道上端固定装置,并且该端的出口与壳...
李卫东施瑞华张有珍陆枫林
文献传递
上消化道内镜下剥离手术训练模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消化道内镜下剥离手术训练模型,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中的中空腔、与所述中空腔连接的负压泵,所述的中空腔能够开启闭合,并能用以放置动物消化道,中空腔的一端设置有消化道上端固定装置,并且该端的出口与壳体上...
李卫东施瑞华张有珍陆枫林
文献传递
RASAL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Ras蛋白激活物类似物-1(RASAL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50例正常组织、5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5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早期胃癌组织及50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RASAL1基因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RASAL1基因在正常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组及进展期胃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4.0%(47/50)、70.0%(35/50)、42.0%(21/50)及18.0%(9/50),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RASAL1基因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生长部位等均无相关性;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早期胃癌组和进展期胃癌组中RASAL1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RASAL1基因的低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密切关系,检测胃癌组织中RASAL1的表达可反映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夏挺松陈洪钱建忠徐洪明陆枫林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织化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