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菊中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夏季
  • 3篇环流
  • 3篇厄尔尼诺
  • 3篇大气环流
  • 2篇低纬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梅雨
  • 2篇季风
  • 2篇降水
  • 2篇海温
  • 1篇雪盖
  • 1篇遥相关
  • 1篇印度洋海温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成因
  • 1篇振荡
  • 1篇统计特征
  • 1篇气象
  • 1篇气象成因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作者

  • 10篇陆菊中
  • 3篇潘益农
  • 2篇李永康
  • 2篇徐建军
  • 2篇姚建群
  • 1篇马开玉
  • 1篇林镜榆
  • 1篇陈家华
  • 1篇陈方维

传媒

  • 2篇气象科学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5
  • 4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梅雨洪涝灾害成因与规律的探讨被引量:10
1998年
本文根据里下河地区建湖、兴化、盐城、宝应和阜宁共5个代表站,对1954-1993年共40年的梅雨期降水量和西太平洋副高脊线、588位势什米的西脊点等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与梅雨期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暴雨频发和雨带稳定在里下河地区有关,而后者又与副热带高压活动特点以及西风带环流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分析上述5个代表站梅雨量、副局脊线的所在纬度和588位势什米特征线西脊点的功率谱,得出了2-3年、5年和12年的准周期变化,为预测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的变化趋势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陈家华陆菊中潘益农黄万春
关键词:梅雨洪涝灾害
热带对流活动、双元态结构及其在厄尔尼诺年的异常被引量:1
1993年
运用1979—1984年的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分析了热带对流活动的周期变化特征、水平结构、30—50天振荡的活动特点,并详细讨论了冬季对流活动在厄尔尼诺年(1982年)的异常。研究指出:对流的季节平均活动能反映出气候系统的双元态特征;对流的扰动活动不具有双元态特征。在厄尔尼诺年的东太平洋地区,扰动活动相对增强,但在日界线以西同样具有扰动活动中心。对流的30—50天振荡在赤道上具有自西向东的纬向传播,厄尔尼诺年传播可以通过日界线到达东太平洋地区,而正常年传播一般在日界线以西的地区出现截陷。
潘益农陆菊中徐建军
关键词:振荡厄尔尼诺热带对流
梅雨异常与季风区大尺度环流异常的探讨被引量:3
1993年
利用1973—1979年热带地区 u、v 格点资料和1980—1986、1991等年 ECMWF 资料,着重对亚洲季风区大尺度环流系统变异与梅雨异常进行了探讨.结果指出:1.孟加拉湾南部海域越赤道偏南气流的存在和强弱变化是判断梅雨季是否出现异常旱涝的关键.2.梅雨季内出现区域性的持续性暴雨时,赤道附近的纬向环流将发生个一次大调整.3.中国南方夏季风活跃程度,对判断该年梅雨异常旱涝有一定指示意义.
陆菊中潘益农
关键词:梅雨季风大气环流环流异常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及其受欧亚雪盖影响的物理机制
1992年
利用高原4个区域的平均降水资料,分析了高原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同时利用雪盖和100hPa高度场资料,讨论了高原降水和欧亚雪盖的相关关系,并利用雪盖和高度场的相关关系解释了产生高原降水变化的遥相关机制。研究指出:高原降水存在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降水变化存在着准3年的振荡周期;高原降水受同期欧亚雪盖的影响较大,与欧亚雪盖相关的高度场准定常行星波列是高原夏季降水的一种物理机制。
徐建军陆菊中
关键词:青藏高原夏季降水雪盖
两类反埃尔尼诺年对低纬大气环流及我国天气的影响被引量:2
1995年
两类反埃尔尼诺年对低纬大气环流及我国天气的影响姚建群,陆菊中(上海中心气象台)(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关键词反埃尔尼诺,海温,OLR,大气环流前言有关埃尔尼诺对中、低纬度环流及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已有不少研究[1~4],但对反埃尔尼诺与大气环流及我国天...
姚建群陆菊中
关键词:反厄尔尼诺海温大气环流埃尔尼诺
我国南方旬降水量的统计特征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对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旬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指出论域内各旬降水量大多为正偏态和尖峰态分布。谐波分析表明,旬降水量年变化以1波为主。1波振幅和位相的自然正交分析显示出其年际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各具特色。
李永康陆菊中
关键词:谐波分析降水
EI Nino类型年对低纬大气环流及我国天气的影响被引量:6
1993年
应用热带格点风及OLR资料,通过统计和物理量诊断,讨论了El Nino不同过程类别的低纬环流的差异和季节性特征以及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结果:(1)El Nino年的不同类型间存在着差异。它们在常定动能、动量和温度的分布特征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El Nino不同的过程类别对我国降水、气温的影响不同,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姚建群陆菊中
关键词:厄尔尼诺大气环流
太平洋、印度洋海温与夏季亚洲季风系统的联系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采用相关普查法,对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变化与夏季亚洲季风系统(100hPa南亚高压、500hPa西北太平洋高压和南海高压)的遥相关分布特征作了详细分析和讨论。结果指出:前期(冬、春季)SST场的赤道东太平洋地区、黑潮区的海温变化对夏季季风系统的影响特别明显,且随着季节变化而不同。 同时,本文还分别通过北半球遥相关的水平结构,讨论了前期(冬、春季)SST影响夏季季风系统变化的可能途径。
黄琳陆菊中
关键词:温度季风遥相关
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干旱的气象成因和长期预报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利用近40年(1950~1988年)的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SST)场、逐月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北半球100hPa月平均高度场,探讨影响黄土高原夏季干旱的信息区及其在时空上的遥相联系,发现热带地区(尤其是低纬地区)的SST和低层环流系统(如SO)的强弱变化与西北夏季干早存在较好的遥相关,这种相关反映在前期各信息区内主要存在半年左右的时滞相关。又从能量频散角度讨论黑潮区SST变化与影响西北夏季干旱环流系统(南亚高压)之间的可能联系。结果得出对中国西北夏季干旱的长期预报,除应按常规注意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变异外,还需要重视前期(冬末春初)热带地区SST与南方涛动的变异。
陆菊中林镜榆
关键词:旱灾青藏高原夏季
长江中下游夏季特大旱涝预测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利用 1951~ 1995年的资料 ,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梅雨期 (6~ 7月 )和夏季 (6~ 8月 )旱涝的一般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大涝 (旱 )和特大涝 (旱 )年前期大气环流的各种因子的特征 ,进而确定可供预测旱涝趋势的若干环流因子。
李永康陈方维马开玉陆菊中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