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骨折
  • 3篇愈合
  • 3篇张力带
  • 3篇张力带内固定
  • 3篇髌骨
  • 3篇内固定
  • 3篇内固定术
  • 3篇骨折愈合
  • 3篇固定术
  • 2篇电刺激
  • 2篇有限元
  • 2篇张力带内固定...
  • 2篇振动
  • 2篇伸指肌腱
  • 2篇生物力学
  • 2篇髌骨骨折
  • 2篇康复
  • 2篇肌腱
  • 2篇跟腱
  • 2篇关节

机构

  • 15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河海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药...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南京中医学院

作者

  • 16篇陈履平
  • 8篇李承球
  • 8篇韩祖斌
  • 5篇张诗兴
  • 2篇杨秀珍
  • 2篇姜文方
  • 2篇张志烈
  • 2篇宋知非
  • 2篇徐决华
  • 2篇沈俊宝
  • 2篇王宏伟
  • 2篇刘振田
  • 1篇宋谊
  • 1篇汪剑
  • 1篇陈新
  • 1篇王毅
  • 1篇蔡雪珠
  • 1篇朱丽华
  • 1篇李龙
  • 1篇陈颖

传媒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医药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创伤杂志
  • 1篇南京医学院学...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 4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0
  • 2篇198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种脱钙骨和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的临床应用(附35例报告)被引量:3
1993年
应用同种脱钙骨和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和骨折等35例,取得满意效果。所有病例术后均无异常反应。术后随访到21例,随访期6~30个月(平均18.2个月)。结果:16例骨肿瘤或瘤样病变、1例陈旧性骨折、1例脊柱侧凸均获得骨性愈合或骨性融合。1例指骨内生软骨瘤术后新骨形成缓慢。1例肱骨骨囊肿和1例肱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复发。
宋知非韩祖斌李承球孙贤敏陈履平杨秀珍
关键词:骨髓移植骨肿瘤骨折
抗骨增生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陈履平李龙
关键词:抗骨增生胶囊膝骨关节炎功能评分软骨细胞
陈旧性锤状指的显微解剖与治疗研究被引量:82
1994年
对10例(40指)新鲜完整截肢标本行显微解剖与血管灌注研究,发现国人伸指肌腱末端血供完全来源于指掌侧固有动脉指背支及其分支,经1支长系膜样结构及1~2支短系膜样结构分布于体肌腱及膜状腱周组织。本文提供显微解剖数据并结合1978~1990年30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近十年诸多手术方法,归纳为六类,指出任何术式均应遵循的三原则为"休息位、双层曲、短片状石膏托外固定法。"
陈履平张诗兴孙贤敏李承球
关键词:伸指肌腱显微解剖槌状指
复方中药促骨生酊剂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1998年
为验证已研制的纯中药复方外用促骨生酊剂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对100只兔桡骨实验性人工骨折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后者施行局部持续敷药。于各生长周期分别予摄片、病理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2周以内作用尚不明显,3~5周后用药组三项观察指标均优于或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该制剂确有利于提高骨愈合速度与质量。
陈履平倪正韩祖斌蔡雪珠张少峰付巍陈新
关键词:中药骨折愈合
跟腱血液循环的显微构筑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0
1995年
以15例新鲜小腿标本采用单色灌注法,体视显微镜下巨微解剖.研究跟腱及周围动脉显微构筑形态特点,并以36例婴儿瘫后遗马蹄足及86例跟腱外伤断裂病例为临床对照.发现跟腱血供来源以胫后动脉为主:(1)跟腱动脉内侧支:4浅支、2深支.(2)跟腱深纵支,系重要营养动脉.其次为腓动脉源.跟腱动脉构筑为三层:腱外膜浅层动脉网,膜内动脉吻合干及爪形终末支.因节段供血,临床宜重点保护腱外膜.经腱纤维观察,认为小切口跟腱延长法较优.据小腿中下段皮肤血供特点,手术以跟腱旁内侧切口较好.
陈履平张诗兴李承球姚文莉孙贤敏
关键词:跟腱微血管构筑血液循环
以有限元、临床及实验研究论髌骨及其张力带内固定术
1990年
本文以平面应力问题建立髌骨有限元计算模型。指出髌骨骨折应于矢状面1/2处或中1/3移行区前半部穿针建立张力带环。钢丝捆扎罗紧才能发挥抗张效能。过紧、过松均不利获取最佳应力。经比较各类型木式,以“双弓型”最为合理。试验采用新鲜截肢标本。证实髌骨表面张应力主要来源于股四头肌肌力,其次为膝关节屈曲度。张力带弹性内固定作用足以维持术后摒弃外固定及徐缓伸屈。测试提示手术后近期不宜做超过90°的剧烈伸屈。本组四年间83例患者,随访57例。优良率91.23%,临床验证了改良“双弓法”内固定的可靠性及推广价值。
陈履平李承球韩祖斌沈俊宝张本悟张志烈徐决华吴元桢
关键词:髌骨骨折有限元张力带固定
陈旧性锤状指康复治疗研究
1997年
1978~1994年,通过对48例陈旧性锤状指的临床实践及40指新鲜截肢标本的显微解剖研究,作者阐述了锤状指手术应遵循的原则和原理;探讨了末节指伸展动力来源及锤状指成因,并提出外固定范围应包括邻指及掌指关节的理由;强调正确的康复训练同样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陈履平孙贤敏李承球张诗兴
关键词:锤状指伸指肌腱康复
斜角肌间隙应用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1998年
为研究斜角肌间隙的形态特征,分析临床胸廓出口综合征的成因。取1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体,观测30侧斜角肌间隙的组成结构及内容。结果:中斜角肌对臂丛的影响同样重要;正常肋锁间隙不会压迫臂丛及锁骨下血管;前斜角肌对锁骨下静脉的影响应予重视。
张诗兴陈履平姜文方
关键词:斜角肌间隙臂丛锁骨下动脉应用解剖学
以有限元法探讨髌骨及张力带内固定术被引量:7
1989年
建立基于髌骨几何形状的三种二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平面九节点拟以平面问题演算。结果表明这些模型较好地模拟了髌骨及其部分骨折的力学行为。阐明其发病机理,并提出瞬间强大间接暴力也是临床大量髌骨中下极粉碎骨折的主要原因之一。说明髌骨前、中、后1/3,各为张力区、应力移行区及压力区。实施张力带手术,克氏针应从髌骨矢状面1/2或中1/3前半区域贯穿。术后功能锻练必须循序渐进,以保护张力带后侧支柱区骨块获最佳应力。作者比较各种常见张力带固定法,证明“双弓型”术式最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陈履平韩祖斌李承球张本悟张志烈徐决华
关键词:髌骨有限元张力带内固定固定术
伸膝装置粘连32例治疗体会被引量:10
1994年
我院20年来经股四头肌松解术治疗膝关节屈伸障碍32例,现就有关治疗中的问题报道如下。
孙贤敏李承球韩祖斌宋知非朱丽华陈履平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粘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