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辉
- 作品数:9 被引量:1,64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成渝经济区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被引量:4
- 2014年
- 土壤侵蚀是成渝经济区内生产性土地流失、养分损失、河道淤塞等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制约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GIS技术和RUSLE模型,对成渝经济区2000、2005和2010年的土壤侵蚀进行了计算,并对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成渝经济区土壤平均侵蚀模数和土壤侵蚀量均呈增加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研究区内微度侵蚀等级占绝对优势,超过全区土地面积的90%,表明总体上该区土壤侵蚀并不严重。但2005和2010年微度以上侵蚀等级的面积比例逐渐上升,表明研究区内由于快速的城镇化,造成了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合理,从而加剧了土壤侵蚀恶化。2000—2010年微度侵蚀转化不明显,而其他土壤侵蚀强度类型的转化较为明显:2000—2005年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和极强烈侵蚀中超过50%转为低等级侵蚀强度类型,而在2005—2010年超过70%;2000—2005年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和极强烈侵蚀中转为高等级侵蚀强度类型的面积比例大约为30%,而在2005—2010年下降至20%,表明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研究区内局部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因此,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科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建立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维护人与自然环境的供需平衡,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减少水土流失。
- 王硕肖玉谢高地张昌顺张彪李娜陈文辉
- 关键词:水土保持RUSLE
- 北京城市扩张的资源环境效应被引量:38
- 2015年
- 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实地调查,对比2000-2010年北京城市建成区面积与人口分布的变化,发现:1北京的常住人口2000年以来以每年78万的速度快速扩张,相应地,城市建成区面积以每年109km2的速度不断扩张;22010年1 961万常住人口中,80%集聚在城市建成区,在集聚于城市建成区的人口中,95%集聚于中心城,仅有5%集聚于卫星城;3在北京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过度密集地聚集于中心城,集约的社会经济活动不断侵占生态空间,在北京城市建成区,人均生态空间由2000年187.5m2下降到2010年的91.3m2。这种过快过密的人口集聚,同时导致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城市物质代谢强度超过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城市规模突破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后,不得不从外部输入越来越多的淡水、能源、食物等生存资源以维持城市运转。现已成为超大城市的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可持续的宜居生态城市。为此建议:1结束城市快速膨胀的进程;2约束中心城建成区面积的继续扩张;3在城市周边进行生态系统的自然化再造与保护;4对城市已有生态系统进行近自然化改造;5在城市建成区建造多样化城市绿地生态景观。
- 谢高地张彪鲁春霞肖玉刘春兰张波徐谦李令军曹志萍李娜陈文辉陈文辉冷允法
- 北京城市能源消费的生态与环境压力研究被引量:12
- 2015年
- 本文构建了能源消费的生态与环境压力指数评价方法,对北京全市及各主体功能区能源消费的生态与环境压力进行定量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2005-2010年的生态与环境压力指数从32.2上升为33.4,生态与环境压力仍处于不断加大阶段,其中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和PM2.5排放对生态与环境压力指数上升的贡献较大。各主体功能区之间能源消耗的生态环境压力差异较大,生态与环境压力从核心区向外快速递减,2010年首都功能核心区的生态与环境压力指数为3 983.48,分别是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以及生态涵养发展区的12、91和1062倍,除生态涵养发展区外,其他三大功能区的生态压力均占生态与环境综合压力的90%以上,生态压力突出。此外,在2005-2010年期间,除生态涵养发展区能耗的生态与环境压力略有降低外。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能耗的生态与环境压力均呈现增大趋势,分别增大了25%,7%和22%。
- 张静鲁春霞谢高地陈文辉胡绪千
- 关键词:能源消费生态压力环境压力
- 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差异性与精准施肥被引量:7
- 2002年
- 文中试图以不同施氮处理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差异性为依据 ,为精准施肥提供环境方面的信息。通过实验观测 ,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 ,稻田温室气体CH4和N2 O日排放的差异性。施氮量不同的小区 ,CH4排放强度有很大差异 ,最大差值为 1 5 8mg·m- 2 h- 1 ,CH4排放强度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少 (R =0 88)。甲烷排放的日变化幅度也较大 ,在 1~ 6 6倍左右。在不同施氮水平下 ,N2 O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排放通量逐渐减少。如果以观测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变化为基础 ,同时考虑粮食产量的变化规律 ,施氮量为 2 70kg·hm- 2 时 ,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低。实际上 ,精准施肥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土壤的理化性质。
- 鲁春霞吕耀谢高地丁贤忠安凯陈文辉
- 关键词: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施肥甲烷
- 中国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生态足迹研究被引量:25
- 2014年
- 生态足迹是追踪和评价人类生活生产方式对自然依赖与影响的有效工具。近年来生态足迹研究向中观产业部门与微观产品扩展,但面临着生态足迹系数匮乏的制约。研究综合运用生命周期理念、物质流分析技术与生态足迹模型,根据2010年中国平均生产效率,核算了近80种农产品离开生产系统时的生态足迹,并采用消费品-土地利用矩阵的形式详细地呈现其生态足迹组分信息。核算得到的农产品生态足迹系数反映了产品生产的生态效率与生态影响,为在个人、家庭、社区、组织、区域等不同尺度上核算人类生产和消费的生态足迹提供了基础参数。
- 曹淑艳谢高地陈文辉郭红
- 关键词:生态足迹农产品生态效率
- 农田基础环境信息空间变异性分析被引量:19
- 2004年
- 运用 SPSS软件 ,通过对上海精准农业实验区内采集的各项农田基础环境信息数据进行处理 ,计算出各项农田环境的相应统计学参数 ,并分析它们在不同田块上的空间变异性。在此基础上 ,得出结论为 :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 Mn的空间变异性较小 ,全氮和速效氮空间变异性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均匀地大量施用氮肥造成的 ;速效钾、B与 Fe的空间变异性幅度与产量基本一致 ;而大量养分要素全磷、速效磷和微量元素 Cu、Zn的在田间的变异性较大 ,它们可能是造成产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的主要原因。
- 陈文辉谢高地卓庆卿
- 关键词:精准农业SPSS
- 北京市消耗食物生态足迹距离被引量:8
- 2016年
- 以北京市消耗食物生态足迹的距离为研究核心。结果表明2008年至2012年,北京的生态足迹距离、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总里程总体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生态足迹距离增大到676.75 km,增长19.3%;人均生态足迹距离增加到18.42万km,增长54%;生态足迹总里程增加了1倍强,达到56亿t km。北京市的食物生态足迹距离不断扩大,并涵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北京城市化的生态成本上升。所消耗各类食物的生态足迹距离从大到小分别为水果类、蔬菜或粮油类、肉蛋类和水产类。蔬菜类和水果类的生态足迹距离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且冬春季节远高于夏秋季节。从转移生态承载力来源地的视角,直线距离越远、占据市场份额越大的地区,对北京市消耗食物生态足迹距离的贡献率越高。
- 陈文辉谢高地张昌顺沈凤武鲁春霞肖玉曹淑艳李娜王硕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异城市化
- 精准农业农田环境基础信息空间变异性分析
- 实施精准农业创新技术,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保护环境,是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该文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运用ARCINFO、ARCVIEW、FOXPRO和SPSS等统计、空间分析软件,通过对上海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实验区内...
- 陈文辉
- 关键词:精准农业
- 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被引量:1534
- 2015年
-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区划、自然资产核算和生态补偿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并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呈现出与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密切相关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但目前国内尚缺乏统一和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评估方法。研究基于文献调研、专家知识、统计资料和遥感监测等数据源,通过模型运算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静态评估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发展,构建了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评估方法,实现了对全国14种生态系统类型及其11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在时间(月尺度)和空间(省域尺度)上的动态综合评估。初步的应用与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量为38.1×1012元,总体变化趋势为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年内变化多表现为以7月为最高,1月和12月最低。总体而言,尽管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论文构建的评价体系为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动态评估提供了一个相对全面的综合评估方案,从而为我国自然资产评估、生态补偿等方面提供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 谢高地张彩霞张雷明陈文辉李士美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