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方哲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 2篇线粒体
  • 2篇脑缺血
  • 2篇脑卒中
  • 1篇蛋白
  • 1篇调节蛋白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性别
  • 1篇血性
  • 1篇氧糖剥夺
  • 1篇应激
  • 1篇神经保护
  • 1篇神经保护作用
  • 1篇神经元
  • 1篇生酮饮食
  • 1篇髓鞘
  • 1篇内质网
  • 1篇内质网应激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陈方哲
  • 4篇董强
  • 3篇崔梅
  • 2篇国敏
  • 2篇王寻
  • 1篇杨璐萌
  • 1篇凌倚峰
  • 1篇李薇
  • 1篇方堃
  • 1篇韩旭
  • 1篇董漪
  • 1篇陈淑芬
  • 1篇茅翼亭
  • 1篇王毅
  • 1篇唐一麟
  • 1篇庄育宣
  • 1篇陆征宇

传媒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对于颈动脉斑块在急性脑梗死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希望探索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与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14天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3天内行颈动脉B超检查,内中膜厚度超过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采用面积法评估其狭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类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药物服用史等。将以上血管危险因素参数纳入χ2检验,求证其是否与斑块形成相关。结果连续入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03例(男性444例,女性159例)均进行了劲动脉B超的筛查,60岁以上患者313例(31.7%)。颈动脉B超发现191例患者存在斑块,其中单侧或双侧狭窄超过50%及以上患者41例,狭窄超过70%及以上24例。统计学分析发现,60岁以下女性患者仅2例(3.9%)发现斑块,6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45例(41.7%)发现斑块,因此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P<0.01)。男性中年龄相关因素对于是否存在斑块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险因素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董漪方堃茅翼亭李薇陈方哲凌倚峰庄育宣王毅杨璐萌韩旭唐一麟董强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急性脑卒中年龄性别
生酮饮食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NLRP3炎症小体提高脑缺血耐受
缺血性脑卒中由局部脑区血供减少或完全中断引起,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在卒中发生前通过一定干预诱导神经保护状态,可减轻缺血后脑组织损伤及神经功能障碍.生酮饮食为高脂(80-90%)低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饮食,生酮饮食对卒中...
国敏王寻陈方哲董强崔梅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生酮饮食内质网应激
激肽释放酶对氧糖剥夺皮层神经元线粒体运动调节蛋白的影响
2014年
目的研究激肽释放酶(TK)对氧糖剥夺皮层神经元线粒体运动调节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7d的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正常培养组(C组)、正常培养+TK组(C+TK组)、氧糖剥夺组(OGD组)、氧糖剥夺+TK组(OGD+TK组)。C组正常培养方法培养;C+TK组在正常培养的神经元培养液中加入TK使其终浓度为100nmol/L后按正常培养24h;OGD组神经元进行缺糖、缺氧后复糖、复氧处理;OGD+TK组神经元用100nmol/L TK处理24h后进行缺糖、缺氧后复糖、复氧处理。对各组进行神经元纯度鉴定,细胞存活率、细胞Caspase-3相对活性检测,并且Western Blot测定线粒体运动调节蛋白Miro1、Miro2和Milton的表达。结果 TK可明显改善OGD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率,降低细胞Caspase-3相对活性,并可以显著逆转OGD所导致的神经元线粒体运动调节蛋白Miro1、Miro2、Milton的表达变化。结论 TK具有明显的拮抗OGD损伤皮层神经元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和TK干预线粒体运动调节蛋白表达有关。
崔梅陈方哲陈淑芬陆征宇董强
关键词:激肽释放酶氧糖剥夺神经元细胞培养
PINK1基因通过线粒体分裂融合途径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近期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分裂融合途径在缺血性神经元的损伤中扮演重要角色。我们的前期研究结果也表明,在缺血性刺激后,神经元内线粒体存在明显的过度断裂现象。而PINK1作为家族性帕金森病的致病基因,目前已有较多文献报导其参与了...
陈方哲
关键词:线粒体神经保护脑缺血
脑白质损伤中轴突内线粒体锚定障碍影响髓鞘复合体导致脱髓鞘病变
目的:脑小血管病及慢性颅内低灌注是脑白质损伤(WML)的主要病因,脱髓鞘是其主要病理改变.与免疫性脱髓鞘机制不同,WML髓鞘脱失可能是轴突损害的继发结果.正常状态下,线粒体去乙酰化酶Sirt3可使分布于轴突内的髓鞘稳定蛋...
国敏王寻王颖喆陈方哲董强崔梅
关键词:脑白质病变脱髓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