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云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肝炎
  • 4篇干扰素
  • 3篇细胞
  • 3篇慢性
  • 3篇聚乙二醇
  • 3篇聚乙二醇干扰...
  • 3篇丙型
  • 3篇丙型肝炎
  • 3篇病毒
  • 2篇器械
  • 2篇利巴韦林
  • 2篇慢性丙型
  • 2篇慢性丙型肝炎
  • 2篇慢性丙型肝炎...
  • 2篇干扰素Α
  • 2篇干扰素治疗
  • 2篇肝炎患者
  • 2篇丙型肝炎患者
  • 2篇病毒治疗
  • 1篇电动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陈晓云
  • 7篇陈新月
  • 4篇张永宏
  • 4篇金怡
  • 3篇马丽娜
  • 3篇柳雅立
  • 3篇于海滨
  • 3篇郑艳红
  • 2篇许英霞
  • 2篇曹振环
  • 1篇郭丹丹
  • 1篇宋静静
  • 1篇张小丹
  • 1篇李侗曾
  • 1篇刘晓慧
  • 1篇刘金花
  • 1篇杜晓菲
  • 1篇郑燕红
  • 1篇马冰
  • 1篇仇丽霞

传媒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过程中血常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治疗过程中血常规的变化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63例,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分别在基线、治疗4、12、24、48周和随访24周时进行HCV RNA及血常规的检测,分析血常规与疗效的相关性。根据是否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分为SVR组和n SVR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63例患者有3例失访,余下60例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和24周随访,其中46例获得SVR,SVR率为76.7%;SVR组患者治疗4、12、24周时的淋巴细胞计数(LYPH)、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UET)均低于n SVR组,并且在12周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98、2.766、2.037,P值均<0.05),在24周时两组WBC及NUET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59、2.151,P值均<0.05);此外SVR组患者在治疗4周时上述3项指标较基线的下降幅度均大于n SVR组,其中LYPH下降幅度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3)。LYPH、WBC、NUET在治疗4、12周时与HCV RNA的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0.45、0.37、0.47、0.61、0.33,P值均<0.05)。结论血常规中LYPH、WBC及NEUT的变化及下降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的预测指标。
陈晓云郑艳红金怡于海滨马丽娜陈新月
关键词:干扰素Α-2A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白细胞
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的清除
2011年
宿主因素在HCV自发清除或治疗诱导清除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证据表明,编码IFNλ3的IL-28B基因多态性和HCV的清除有关,IL-28B基因亚型和其他因素皆可预测聚乙二醇IFNa联合利巴韦林的抗病毒疗效。此文针对IL-28B基因多态性与HCV的清除、IFN入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意义作了综述。
陈晓云陈新月张永宏
关键词:肝炎病毒丙型
一种医疗器械消毒干燥一体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消毒干燥一体装置,包括放置底座和医疗器械消毒箱,所述医疗器械消毒箱安装连接在放置底座的上端位置上,所述医疗器械消毒箱的内部设置有处理腔室,所述处理腔室的内侧位于放置底座上设置有升降处理器,所述...
陈晓云
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中NK细胞和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NK细胞和Treg细胞动态变化,分析与抗病毒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方法采用开放性、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入组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41例(初治组30例和无应答组11例)和健康对照(HC)者11例,初治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 mg·kg-1·d-1治疗48周,无应答组给予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5 mg·kg-1·d-1治疗72周;动态留取细胞和血清,进行HCV RNA、肝功能和NK细胞和Treg细胞的检测,分析与疗效相关的免疫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和24周随访,初治获得SVR者17例(56.7%),未获得SVR(nSVR)者13例;无应答组获得SVR者3例(27.2%),未获得SVR(RFP)者为8例(72.7%)。基线总体患者的NK细胞频率低于HC 组,Treg细胞频率高于HC组;同时抗病毒治疗疗程中,初治获得SVR者24周NK细胞频率较基线和4周明显增加,Treg细胞频率较基线和4周明显下降;同时初治nSVR者Treg细胞频率24周时较基线和4周明显升高;无应答组再治疗仍未获得SVR者无论NK细胞频率或者Treg细胞频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NK细胞频率的降低以及Treg细胞频率的增加与HCV慢性感染有关;抗病毒治疗后NK细胞及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可以预测抗病毒疗效:疗程中NK细胞频率的增加以及Treg细胞频率的下降与疗效好有关。
陈晓云张永宏马丽娜金怡于海滨郑艳红刘宁刘金花王健陈新月
关键词:抗病毒药
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46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史、基线实验室数据及出院时的转归情况,并根据转归情况分为死亡/肝移植组和好转组,分析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46例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男性占87.0%(40/46),出院时发生死亡/肝移植13例,好转33例。死亡/肝移植组女性患者比例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均高于好转组(30.8%比6.1%,61.5%比27.3%),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count,NEU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INR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均高于好转组([6.89±4.51)×10^(9)/L比(4.58±2.60)×10^(9)/L,(213.75±92.57)U/L比(168.45±57.41)U/L,(3.59±1.60)比(2.13±0.80),(31.38±12.05)分比(23.48±6.43)分],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低于好转组([2876.7±967.24)U/L比(4299.9±1820.57)U/L,(24.08±13.49)%比(39.85±1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9.319,95%CI:1.074~80.846,P=0.043)、MELD评分高(OR=1.114,95%CI:1.008~1.231,P=0.035)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死亡/肝移植。结论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而女性、基线MELD评分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死亡/肝移植,应早期预防并加强治疗,以降低死亡或肝移植风险。
陈晓云刘晓慧宋静静梁珊郭海清柳雅立杜晓菲郑小勤仇丽霞曹振环张晶
关键词:急性戊型肝炎肝衰竭预后终末期肝病模型
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罕见不良反应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干扰素a(IFNa)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治疗同时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此正确认识及适当地处理,对提高疗效、保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现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国际医疗部在应用IFNa治疗CHB、CHC过程中出现的几种罕见临床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处理转归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借鉴。
曹振环柳雅立金怡陈晓云廖建华章存元陈新月
关键词:干扰素Α
复发和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既往治疗后复发和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开放性、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复发无应答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 mg.kg-1.d-1治疗。无应答组27例,疗程为72周;复发组18例,疗程为48周;动态留取血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HCV RNA的检测,以分析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分别为55.6%和25.9%(P=0.045),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分别为83.3%和51.9%(P=0.031),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分别为83.3%和59.3%(P=0.087)。基线HCVRNA在复发组低于无应答组,同时获得病毒学应答组(RVR、cEVR、ETVR)基线HCV RNA也均低于未获得病毒学应答组(仅cEVR节点有统计学意义,P=0.039);复发组病毒动力学呈快速下降,无应答组病毒动力学呈缓慢下降;获得病毒学应答(RVR、cEVR、ETVR)组基线淋巴细胞百分比(LYPH%)均高于未获得病毒学应答组(P=0.009、0.037、0.020)。结论复发和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后,复发组近期疗效(RVR、cEVR、ETVR)优于无应答组;基线HCV RNA低、病毒动力学快速下降型及基线较高水平LYPH%是疗效的阳性预测因素。
陈晓云张永宏马丽娜金怡于海滨柳雅立张小丹郭丹丹许英霞郑艳红马冰陈新月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利巴韦林聚乙二醇干扰素
儿童水痘急性脊髓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儿童水痘急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儿童水痘患者367例,其中并发急性脊髓炎7例,在常规检查基础上,4例行脑脊液检查,所有患儿均行影像学检查,所有患儿均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结果本组水痘患儿急性脊髓炎的发生率为1.9%,平均出现在水痘病程的第7.4天。4例以下肢感觉及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2例以排尿困难和下肢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1例因尿潴留出现小便失禁。经过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结论水痘脊髓炎患儿在水痘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效果较满意,可供临床参考。
陈晓云李侗曾马列清
关键词:水痘急性脊髓炎儿童
一种多功能医疗器械干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医疗器械干燥装置,包括控制面板和多功能医疗器械干燥箱体,所述控制面板安装连接在多功能医疗器械干燥箱体的前端位置上,所述多功能医疗器械干燥箱体的下端设置有放置柱脚,所述多功能医疗器械干燥箱体的上端...
陈晓云邹章辉
HAART未能恢复CD_4^+ T细胞数的原因被引量:2
2011年
长期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高达30%的病人其HIV载量被完全抑制,但CD4+T细胞数并没有显著增加(称其为"免疫无应答")。临床医生在治疗这些病人时,遇到许多问题,包括与持久免疫缺陷相关的临床风险,以及如何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等。为了解答这些问题,需要研究免疫恢复缺陷的机制,为临床提供高效且特异性的治疗方案。该文将从全面评估免疫无应答病人CD4+T细胞增加缺陷的临床意义,检测CD4+T细胞恢复受限的免疫学机制,以及描述可能的治疗途径进行综述。
陈晓云张永宏陈新月
关键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D4^+免疫学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