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 作品数:13 被引量:135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生物学 更多>>
芦荟蒽醌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 2007年 以提取物中蒽醌类物质含量综合评价,利用正交实验比较了浸提、超声提取和索氏提取优选库拉索(Aloe vera L.)中蒽醌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芦荟蒽醌类物质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基础。从而得出最佳提取方法为超声提取,最佳醇沉工艺条件为:幼叶叶皮60目,乙醇40℃超声45min。 王强 隆小华 刘兆普 郑青松 刘玲 陈浩 杜爽关键词:芦荟 蒽醌 正交实验 浸提 超声提取 6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白叶枯病菌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主要稻区主栽品种的抗性品种分布情况。[方法]2013和2014年用人工接种方法鉴定了吉林、云南、浙江、湖南、江苏和广东6省75个水稻主栽品种对我国白叶枯病菌9个小种(R1~R9)的抗性。[结果]吉林、云南和湖南省主栽品种抗性弱、抗谱窄,分别只对其中5个、3个和6个小种有抗性,缺乏对当地优势小种表现抗病的品种;广东、江苏省主栽品种对9个小种均有抗性;浙江省的品种对7个小种,包括对当地优势小种R5和R8均有抗性。分析病原菌不同小种对主栽品种的致病力差异,发现强毒性小种R8和R9可以使90%以上的供试品种表现感病或中感反应;而弱毒小种R1只能侵染‘云粳41’和‘龙洋1号’2个品种;以前报道的弱毒性小种R2的毒性有所增强,可以使69个品种表现感病反应。[结论]生产上应及时采集各地水稻白叶枯病菌株,监测其优势小种的变化,分析当地主栽品种对优势小种的抗、感情况,并根据当地白叶枯病小种的变化,合理布局抗病品种。 史波 吴云雨 陈浩 管昌红 刘凤权 张红生 鲍永美关键词:水稻 主栽品种 白叶枯病菌 抗性鉴定 库拉索芦荟幼苗对海水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4 2007年 本文探讨库拉索芦荟(Aloe vera)对海水胁迫的响应,以研究海水灌溉芦荟的可行性.采自海南省乐东试验基地一年生库拉索芦荟幼苗移栽入下部具孔、透气性良好的紫砂盆(30 cm×40 cm)中,每盆装10 kg的砂性壤土,土壤中含水量17.6 g·kg^-1(土)、含盐量0.48 g·kg^-1(土)、有机质13.2 g·kg^-1(土)、碱解氮68.8 g·kg^-1(土)、速效磷4.7×10^-3g·kg^-1(土)和速效钾1 59.9 g·kg^-1(土),施6.7 g·kg^-1(土)有机肥(鸡粪)和0.087 g·kg^-1(土)KH2PO4,每盆下设1个塑料托盘以防海水漏出.定植后用海淡水比例(海水中各离子含量分别为15.3 mmol·L^-1K+、412.2 mmol·L^-1 Na+、19.6 mmol·L^-1 Ca2+、42.8mmol·L^-1 Mg^2+、493.4 mmol·L^-1 Cl^-、40.3 mmol·L^-1SO4^2-和2.2 mmol·L^-1 HCO3-)为0∶10、1∶9、2∶8、3∶7、4∶6和5∶5的水按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浇灌1次,各盆钵土壤含水量基本一致. 王强 刘兆普 陈浩 隆小华 郑青松关键词:库拉索芦荟 海水胁迫 幼苗移栽 MG^2+ 海水灌溉 离子含量 减氮及硝化抑制剂对菜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5 2017年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周年监测集约化菜地四种蔬菜种植过程中N2O的排放和蔬菜产量变化,探究减氮(640、960 kg hm-2 a-1)以及施用硝化抑制剂氯甲基吡啶(CP)对菜地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Nn)处理相比,减量施氮(Nr)在不显著降低产量的情况下平均降低菜地N2O排放27.1%;与仅施用尿素的处理相比,在减量和常规施氮水平的基础上添加硝化抑制剂又分别能降低菜地N2O排放总量29.4%、26.0%,降低N2O排放系数60.9%、42.4%,而对蔬菜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显著降低菜地单位产量N2O排放量32.1%、30.3%,以减氮结合CP(CP-Nr)处理减排效果最佳。因此,减氮结合CP应用于集约化蔬菜生产是一种有效的菜地减排农业措施。 陈浩 李博 熊正琴关键词:N2O排放 硝化抑制剂 空气提升式反应器(ALR)生物沥浸处理制革污泥的中试试验研究 采用微生物的方法从污泥中去除重金属并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生物沥浸技术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和友好的环境效应,已成为了污泥处理领域的新方向。过去的相关研究主要以实验室摇瓶试验和一些短期的规模很小的反应器的中试试验/(容积≤10L/... 陈浩关键词:生物沥浸 制革污泥 连续运行 采样分析 文献传递 网络资源链接 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对有机酸还原Cr(Ⅵ)的影响 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批式试验研究了高岭百表面吸附态Mn(Ⅱ)对草酸、柠檬酸和酒石酸还原Cr(Ⅵ)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对3种有机酸还原Cr(Ⅵ)均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其效果大小依次为:草酸、柠檬酸、酒石酸。酒石酸为还原剂,当其初始浓度≤2.0mmol·L^-1时,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对酒石酸还原Cr(Ⅵ)的催化作用不显著,但其催化作用随酒石酸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温度和pH对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催化草酸和柠檬酸还原Cr(Ⅵ)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当pH在3.5~4.5范围内,草酸对Cr(Ⅵ)的还原反应速率随pH的降低而显著升高;然而,柠檬酸对Cr(Ⅵ)的还原速率却在pH=4.0时为最快。 周红艳 李志 田晓芳 陈浩 兰叶青关键词:有机酸 高岭石 基于力反馈的拖拉机驾驶机器人换挡机械手模糊PID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针对目前四轮农用拖拉机换挡器的特殊结构,设计了新颖的拖拉机驾驶机器人换挡机械手,将拖拉机换挡操纵杆的三维球面运动转化为直角坐标中的二维直线运动,机械手可以沿X、Y 2个方向的运动来实现选、换挡。[方法]拖拉机换挡操纵杆在X方向的换挡阻力很小,且选挡位置固定,因此在X方向采用传统的位置控制;由于拖拉机换挡操纵杆在Y方向换挡时,位置重复性差,换挡过程中的力存在时变、非线性等特征,难以通过位置控制进行纵向换挡,因此,构建基于力反馈的拖拉机驾驶机器人换挡机械手模糊PID自适应控制系统,并通过力信号的小波入位检测判断换挡手柄是否成功入位。[结果]仿真结果及在国产JINMA(金马)300E型拖拉机的换挡试验均表明:模糊PID自适应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力跟踪特性,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相比,该控制方法可实现换挡过程中PID参数的在线自整定,换挡力跟踪误差低于6%,超调量小于10%,上升时间缩短46%。[结论]基于力反馈的模糊PID自适应控制能够实现拖拉机驾驶机器人的平顺换挡,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能力。 陈浩 卢伟 赵贤林 王玲 章永年 何小杭关键词:驾驶机器人 机械手 模糊PID控制 自适应控制 拖拉机驾驶机器人换挡机械手运动分析 被引量:16 2016年 针对小型四轮农用拖拉机变速箱换挡阻力呈现时变、非线性特性,且换挡后需要松开换挡杆的特殊要求,设计了拖拉机驾驶机器人换挡机械手,该机械手为关节型结构,采用D-H方法建立机械手坐标变换矩阵,对机械手进行运动学分析,并通过拉格朗日动力学方程建立简化机械手的动力学模型。利用Solid Works建立换挡机械手虚拟样机模型,并采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为保证换挡平顺性,设置机械手末端执行器与拖拉机变速杆端部间位移小于50 mm为约束条件,将换挡过程中末端执行器抖动速度绝对值最小作为目标函数进行参数优化,当换挡机械手长度为220.0 mm、末端高度为393.25 mm时目标函数最优,此时机械手末端执行器抖动速度平均值较优化前减小28.18%,位移和加速度平均值变化率分别为49.55%和52.05%,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峰值变化率分别为60.22%、66.24%和81.66%,通过仿真初步验证了所提机械手参数优化及所建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在JINMA 300E型拖拉机上对优化后的换挡机械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机械手可实现不同挡位的换挡动作,平顺性好,并可模拟拖拉机驾驶员换挡完成后对变速杆的松手动作,有良好的工程和应用价值。 卢伟 陈浩 王玲 赵贤林 章永年关键词:拖拉机 驾驶机器人 换挡 运动仿真 参数优化 江苏省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含量与形态研究 被引量:31 2007年 通过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江苏省43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样品中6种重金属元素(Pb、Cd、Cr、Ni、Cu、Zn)的含量和形态。结果表明,不同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存在较大的差异,6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Zn>Cu>Cr>Ni>Pb>Cd;80%统计样本的Pb含量在120mg·kg-1以内,而Cd、Cr、Ni、Cu和Zn含量则分别在8.5、411、140、1410和1650mg·kg-1以内。对全省不同地区城市污泥重金属含量比较表明,苏南地区普遍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3个主成分较好地反映了6个重金属指标的信息,累积贡献率为82.24%,第一主成分能解释接近50%的信息量,它主要反映了Cd、Ni、Cu的富集程度。连续提取方法对重金属分级表明,Pb和Cd主要以残余态为主,Cu和Cr主要以可氧化态和残余态形式存在,Ni和Zn的残余态含量较低而酸可提取态较高,有较大的释放潜力和生物有效性。 郑翔翔 崔春红 周立祥 陈浩关键词:城市污泥 重金属 主成分分析 海南西部桉树人工林春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8 2012年 对海南儋州桉树林与椰林样地连续定点采样,分析春季桉树林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及其与椰林土壤水分差异。结果表明:(1)1─4月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逐渐降低,桉树林土壤水分明显低于椰林。(2)土壤水分表层、次表层、深层差异明显。桉树林土壤表层含水量较低,变化较大;次表层土壤含水量相对较为稳定;深层含水量较多,也较稳定。(3)连载代次和树龄与土壤水分含量有明显的关系。与连载代次相比,树龄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更大;树龄愈长土壤水分含量愈少;采伐之后1龄桉树林土壤水分处于恢复阶段,含水量较高。短伐连栽生产和经营方式对桉树林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张斌 赵从举 陈浩 范文斌 周志文关键词:土壤水分 桉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