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舸
- 作品数:120 被引量:308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层原因与历史作用透视被引量:6
- 2008年
- 从文化经济、未来社会、人本世纪及"环境"时代诸经济和非经济方面探讨和阐述文化产业在21世纪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性,并对文化产业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做出新的评价。
- 禹新荣陈湘舸
- 关键词:文化经济生态人幸福经济
- 论毛泽东“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思想的当代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毛泽东提出和倡导"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只有具有"一点精神",才是一个"完全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具有"一点精神"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合理分流人们的消费需求,加快实现中国梦这一宏伟目标。让广大干部和群众具有"一点精神",需要把培养人的"一点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树立学习榜样;弘扬高尚精神;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 陈湘舸姚月红
-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精神文化
- 列宁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比较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列宁和邓小平是先后提出自己的明确社会主义观的代表人物 ,二者的社会主义观在本质、内容及作用方面 ,有许多相同之处。研究列宁和邓小平的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对于我们在 2 1世纪进一步深刻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陈湘舸包松宋红颜
- 关键词:列宁邓小平马克思主义
- 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关系新探被引量:2
- 1994年
- 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关系新探陈湘舸在人类思想史上往往有这种现象:某个思想象提出某种理论,或者观点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与认识的深入,而又自我否定,放弃了它。例如,列宁先提出,而后又放弃了“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进而在“新经济政策”、合作制...
- 陈湘舸
- 关键词: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论民主主义革命
- 企业改革自主权浅探
- 1997年
- 改革自主权与经营自主权,对处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来说同样重要。改革自主权不仅是“市场型”改革的本质特点,是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和聪明才智。
- 陈湘舸
- 关键词:经营自主权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社会主义经济改革
- 大学德育的文化支点:从校园文化到社会文化被引量:19
- 2006年
-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使得传统的大学价值定位和大学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和融合,这一过程要遵循方向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长期性原则,从而为大学德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文化支点。
- 陈湘舸吴太贵
- 关键词:社会文化大学德育校园文化文化支点全面性原则大学文化
- 大学生博客与价值自觉被引量:3
- 2010年
- 大学生博客所建构的大众文化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自觉的销蚀与改写,造成了大学生价值自觉的失范,博客时代大学生价值自觉的根本途径在于使其成为理性、自主的价值评判者。这就需要培养和提高他们在博客创作活动中价值自觉的能力,即在对符号消费本质的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通过自觉的批判性反思,主动、理性和积极地吸纳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 刘孝菊陈湘舸
- 关键词:文化寻根
- 继续革命理论新探
- 2006年
-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社会主义国家还需不需要革命?如果需要,这种革命的性质、任务和目标是什么?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对继续革命理论做一新的探索。本文分析了两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继续革命理论及其实践。同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改革作为继续革命的具体形式,需要不断向纵深推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动力。
- 陈明吴太贵陈湘舸
- 使命呼唤担当——论十九大报告的“两大使命”
- 2019年
- 时代决定使命,使命呼唤担当。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新使命。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的使命,一是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始终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使命引领未来”,因而极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大使命进行全面论述,并分析其为实现这两大使命所提出的战略构想。
- 王历荣陈湘舸
- 关键词:中国梦
- “浙江人经济”取代“浙江经济”发展战略探析被引量:1
- 2008年
- 浙江经济在新的发展时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面临资源短缺和生态失衡等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浙江政、学两界有识之士在近年提出,要用"浙江人经济"取代"浙江经济",变"小浙江"为"大浙江"。这是浙江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一种崭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性决策,它对于浙江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浙江经济现象、浙江模式的保持、完善和发展。浙江企业"走出去",用"浙江人经济"取代"浙江经济"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良好的经济、社会方面的条件。
- 陈湘舸吴斌
- 关键词:浙江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