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漓
- 作品数:20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百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改进伯塞活脱方程引力项的J-T效应
- 2014年
- 运用改进的伯塞活脱状态方程结合其Virial形式讨论J-T系数和转换温度,通过对氮气的J-T系数及转换温度与改进伯塞活脱理论值比较发现,氮气J-T系数和转换温度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偏差不大,基本能反映实际气体J-T效应的基本关系.
- 莫小梅陈漓
- 基于J-T效应的CO_2微粒喷射清洗技术
- 2013年
- 简介CO2微粒喷射清洗技术的原理及应用,分析了CO2微粒喷射清洗技术的优势,它是一种真正环保的绿色清洗技术。
- 陈漓
- 关键词:CO2
- vdW气体绝热节流过程的反转温度被引量:4
- 2010年
- 通过计算和图表对比分析得到vdW气体反转温度与压强的函数关系,将氢气、氮气vdW反转温度和反转曲线与实验值比较发现,曲线在最低反转温度附近有较好的吻合,从而说明了vdW方程是气液系统相变的状态方程。
- 陈漓莫小梅
- 活化赤泥除氟剂的制备及除氟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分别采用(NH4)2HPO4,NH4HCO3,Na HCO3等对赤泥进行活化处理,并制备成球形颗粒,同时研究了活化剂浓度、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对赤泥除氟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化剂质量浓度为10%左右、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2 h时制备的除氟剂具有较好的除氟效果,且采用(NH4)2HPO4,NH4HCO3,Na HCO3对赤泥进行活化处理制备的除氟剂能分别使溶液中氟离子的质量浓度从19 mg/L分别降低到0.085,0.13及0.19 mg/L,相应地除氟剂的吸附容量均达0.94 mg/g以上。
- 李德贵黄刚覃铭梁柳青陈漓
- 关键词:赤泥碳酸氢铵碳酸氢钠
- SDSS J101108+553407吸收线红移大于发射线红移的Lyα吸收系统被引量:1
- 2013年
- 对于具有吸收线红移大于发射线红移的吸收体,如果吸收体具有比较大的多普勒速度,吸收体有可能是正在向类星体中心移动。在SDSS J101108+553407的光谱中认证了3个Lyα吸收体,其吸收线红移均大于发射线红移,吸收线红移分别是:3.344 2、3.349 6和3.355 3,对应的多普勒速度分别是401 km/s、773 km/s和1 166 km/s。这3个吸收体的运动情况和起源均不相同:具有最大多普勒红移的一个吸收体,可能起源于类星体物质外流的回落,而另外两个吸收体很可能起源于绕天体中心转动的云团,并且这些云团位于寄主星系中。
- 潘彩娟陈志福陈漓陈赛艳罗永玉方美文李国强
- 关键词:类星体吸收线
- R-K气体绝热指数与声速关系的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工程技术上测定气体的声速能达到很高的精度,为此运用热力学性质分析和导出R-K气体的绝热指数与声速的表达式。在压强分别为p=0.1013 MPa和p=1 MPa下对空气温度从100~1000 K的区间范围内计算R-K气体的绝热指数的数值,与空气绝热指数的实测数据相比R-K气体空气绝热指数的数值平均误差仅为0.065%和0.32%,明显优于理想气体空气绝热指数的数值,与实测值有很好的契合。
- 陈漓
- 关键词:声速理想气体
- Redlich-Kwong气体的J-T效应被引量:1
- 2015年
- 运用Redlich-Kwong状态方程讨论J-T系数和转换温度,通过对CO2实际气体等焓膨胀的J-T系数及转换温度与Redlich-Kwong理论值比较发现,CO2实际气体的J-T系数和转换温度与理论值偏差较小,能较好反映实际气体J-T效应的各种基本关系,可应用于一般热力学的定量分析。
- 陈漓陈孟臻
- 关键词:CO2
- 运用Excel计算纯流体饱和热力学性质被引量:2
- 2016年
- 利用Excel的数组公式和相关数据处理功能,通过简单的设计,解决立方型状态方程计算流体饱和热力学性质所遇到的非线性高次方程、多次迭代问题,有效避开手工计算难度大和计算机计算需编程问题等,而且计算过程直观、可视,利于掌握,计算结果准确、客观。该方法可为研究者、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参考。
- 陈漓莫小梅孙美娟
- 关键词:饱和蒸汽压热力学性质
- 对比态vdW气体的转换温度被引量:3
- 2013年
- 运用对比态形式的vdW状态方程,分析和导出J-T效应的对比转换温度关系式;并且通过Matlab仿真技术绘制出空气、氮气等几种气体的转换曲线,将其与实验测定的转换曲线进行对比分析。
- 莫小梅陈漓
- 类星体吸收线等值宽度的统计分析
- 2012年
- 对相关文献的1 806个MgII(279.6,280.3 nm)吸收系统的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MgI(285.2nm),FeII(238.2 nm),FeII(258.7 nm)和FeII(260.0 nm)吸收线也常出现在MgII(279.6,280.3 nm)吸收系统中,并且,与MgII(279.6 nm)的吸收强度相比,它们的吸收也较强,但是MnII(257.6 nm)和TiII(324.2 nm)吸收线比较少出现在MgII(279.6,280.3 nm)吸收系统中,并且很弱.
- 潘彩娟陈志福陈漓罗永玉陈赛艳
- 关键词:类星体吸收线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