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祺祺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电影
  • 2篇动画
  • 2篇纪录片
  • 1篇定格动画
  • 1篇动画电影
  • 1篇动画形象
  • 1篇动线
  • 1篇叙事
  • 1篇游记
  • 1篇中国动画
  • 1篇中国动画电影
  • 1篇日记
  • 1篇日记体
  • 1篇摄像
  • 1篇摄像技术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模式
  • 1篇省略
  • 1篇孙悟空
  • 1篇停顿

机构

  • 5篇重庆邮电大学
  • 2篇重庆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陈祺祺
  • 2篇熊美姝
  • 1篇薄冰

传媒

  • 2篇当代电影
  • 2篇电影评介
  • 1篇明日风尚
  • 1篇中国教育信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孙悟空动画形象的重构趋势研究——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说起被引量:11
2016年
新世纪以来,对"西游记"故事的解构与其中经典孙悟空形象的重建成为了许多影视作品热衷的主题,动画作品亦不例外。悟空形象在影视作品中的每一次重新塑造都能引起较大的争议和反响,这与其形象承载的传统文化与人文记忆密切相关。本文旨在通过对国产动画中孙悟空形象的符号特征分析,提出当下动画产业与动画制作者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动画新形象。
陈祺祺薄冰
关键词:孙悟空大圣精神内核
浅谈纪录片的平民化趋势——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被引量:9
2012年
电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切入点,以众多人物故事为叙述载体,通过平民化的叙述方式,以情动人,带给我们美食饕餮的同时,又给观众展现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的艰辛与智慧。由《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可见电视纪录片平民化意识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纪实风格。
熊美姝陈祺祺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平民化
残酷之美——日记体纪录片的时间美学被引量:3
2015年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文化的发展,科技使"纪录"从技术上跳出了专业的领域。如何将庞杂的多视角事件素材整合,"时间"创作无疑成为重要的实现手段。标明时间是记录者处于真实事件中的有力证据。新兴的纪录片导演在创作时引入了这一手法,他们采用日记式的时间标签构架起纪录片的基本叙事结构,巧妙地将个人的主观意图依附于具象的时间框架中,通过时间隐喻出创作的目的。
陈祺祺上官子晗
关键词:日记体回忆
基于智能媒介的“SPOC+”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以“摄像技术”影视专业课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SPOC+”混合教学既包含了SPOC混合教学中自主性学习、以学定教、数据导学的教学策略,又具有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征。文章从智能媒介传播特征出发,以SPOC教学理论为基础,从开放性教学生态、场景化教学空间、合理化跨媒介交互动线设计等线上教学设计理念出发,结合艺术学科的专业特色构建了线上SPOC混合教学模式,以此探讨线上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变革和创新。
陈祺祺
从《魔弦传说》看中国动画电影生态模式
2019年
本文以美国定格动画《魔弦传说》引入,剖析动画创作中对文化演绎、创新和体系性的转化,探讨文化个性与成熟动画电影模式创作的可融合关系。研究融合中国民族文化个性的中国动画电影体系化生态模式,将对创造中国动画电影创新模式具有借鉴意义与引申价值。
熊美姝陈祺祺
关键词:定格动画
电影《新女性》的叙事时间分析 省略、停顿——左翼电影语言的艺术特点
2008年
左翼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左翼作家和新兴电影人在面对时代的要求时表现出强大的爆发力,敢于实验和创新。特别是在电影的叙事时空上的实践对传统"影戏论"进行了突破。借用文学叙事学的时间变形观念为参照,分析左翼电影代表作之一《新女性》的叙事时间的艺术特点及这种叙述形态下蕴涵的意识指向。
陈祺祺
关键词:省略空间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