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苗苗
-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 国际视野下媒介教育促进公民教育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展望世界,公民教育的推动者们希望借助媒介教育的力量,使学生积极生活于现代信息社会和行使公民权利。当前,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甚至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都已将媒介教育纳入中小学的公民教育体系,通过媒介教育令公民教育更出色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本文对其兴起的背景、意义价值以及途径进行清晰的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公民教育的启示。
- 陈苗苗檀传宝
- 关键词:媒介教育公民教育
- 儿童文学对儿童道德发展的价值被引量:2
- 2006年
- 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具有育德特征,它通过两代人的精神对话向儿童揭示更高阶段的道德思维模式,通过“以善为美”的价值观帮助儿童学会角色承担。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儿童是价值判断和建构的主体,他们的道德思维频率在和上一代人的精神对话中得以增加。作品中那些受到他们欣赏接纳的形象,还将以道德的智慧和积极人生的美丽,带动他们的德育欣赏活动,健全他们的道德人格。而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要塑造一个健全的道德人格,给类以及个体带来和谐和幸福。
- 陈苗苗
- 关键词:儿童文学儿童道德发展
- 儿童文学对儿童道德发展的价值被引量:2
- 2006年
- 今天的课堂正在悄然变化,寻找儿童、学习者和成人、教师以及经验、生活和知识、技能之间的平衡,寻找道德和知识、智力和情感、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平衡,成为建构有意义课堂的实践着力点。开设“道德课堂”栏目,呈现诸多原生态教育情境以及相关教学设计,意在聚焦课堂的功能变化,回归对课堂道德本质的理解,探索儿童道德生长的课堂学习机制。我们的信念是:课堂是道德的时空,课堂是学习道德的场所。
- 陈苗苗
- 关键词:儿童文学道德发展儿童世界心理特点审美要求
- 经典教育融入学校理想人格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途径被引量:4
- 2012年
- 以"杜甫很忙"事件为切入点,指出理想人格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迫切需求,而经典教育在达成这一目标上责无旁贷。建议在途径上做好当代衔接,由理解到超越,以求更好地发挥经典教育在理想人格对现实人格的提升和重构上的功效。
- 陈苗苗
- 关键词:经典教育理想人格德育
- 新媒介素养教育与公民参与教育融合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一、新媒介素养教育与公民参与教育融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交互技术进入新的网络阶段,以其为核心精神的新媒介大量研制开发,催生出全新的参与式媒介。参与式媒介不仅改善了交互形式、手段和质量,还使人类传播能力蓬勃发展。"在网络上,人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在传统媒体仍具影响力的同时,参与式媒介影响着不断前行中的中国社会和身处这个时代中的每一个人,青少年也不例外。
- 陈苗苗
-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教育融合公民参与交互技术参与式传统媒体
- 以敬畏之心看经典文化——“杜甫很忙”的反思
- 2012年
- 1985年,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坐在窗前忧心忡忡地撰写《娱乐至死》,哀悼20世纪后半叶美国印刷时代的没落。但作为智者的他,也未必预料到,20多年后,“娱乐至死”在遥远的中国也成为一种公众话语甚至一种文化精神。孔子被逼婚,
- 陈苗苗
- 关键词:经典文化《娱乐至死》杜甫敬畏美国学者文化精神
- 激发儿童想象力——叙事德育素材选择刍议被引量:3
- 2012年
-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作为一种愈久弥新、充满生机的教育形式,叙事德育在我国德育理论探讨和德育课堂实践中不断兴盛和发展,尤其在小学德育实践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并广为应用。但无可否认的是,由于认知的偏颇、研究视野的局限以及缺乏对效果的科学评估,
- 陈苗苗
- 关键词:德育理论素材选择叙事想象力儿童教育形式
- 经典德育缺失问题诊断及建议——由“杜甫很忙”引发的思考
- 2012年
- 本文以近期热点事件"杜甫很忙"为切入点,指出经典德育虽已成为教育生活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但与此同时,青年学子对传统文化与经典的敬畏意识也在不断弱化甚至缺失,暴露出经典德育实效不足的问题。文章从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建议回归人文本色、做好当代衔接,以求更好地发挥经典的育德功能。
- 陈苗苗檀传宝
- 关键词:德育敬畏
- 儿童文学:教师儿童研究重要视角被引量:3
- 2013年
- 中小学教师应成为儿童研究者已是国际共识。随着多学科交叉融汇,早期倚重自然科学的儿童研究呈现一定程度的人文转向。儿童文学形象地诠释了"儿童本位"的儿童观,生动地呈现儿童精神生命,审美化地勾勒出儿童发展蓝图,因此,儿童文学能成为教师儿童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但当前,我国教师儿童研究对儿童文学认知不足,对儿童文学作品利用率较低。在儿童文学视角下进行儿童研究,有助于教师了解儿童想法,把握儿童兴趣,促进儿童发展。
- 陈苗苗
- 关键词:教师儿童研究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