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晓燕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护理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慢性
  • 3篇老年
  • 2篇老年慢性
  • 1篇电风暴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
  • 1篇心病
  • 1篇心功能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状态
  • 1篇心内科
  • 1篇心内科临床
  • 1篇心衰
  • 1篇心衰患者
  • 1篇学法
  • 1篇血压

机构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陶晓燕
  • 7篇孟桂平
  • 2篇郭增
  • 1篇李莉
  • 1篇陈洪让

传媒

  • 2篇当代临床医刊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 1篇心血管外科杂...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居家慢病管理现况调查研究
2024年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居家慢病管理行为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居家自我管理能力提供相关的临床依据。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收治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17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照顾者居家疾病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疾病管理得分(33.01±6.873)分,照顾者疾病管理得分(35.60±7.068)分;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医疗支付方式、生活来源及过去1年住院次数患者的疾病管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照顾者的疾病管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照顾者的疾病管理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照顾者居家慢病管理能力不足,需要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同时引导照顾者在患者居家疾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孟桂平吴芳陶晓燕张卫郭增
关键词:照顾者
运动康复管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恐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运动康复管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恐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恐惧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 (采用运动康复管理)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各46例。比较并分析两组给予不同护理方案后患者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MLHFQ)评分、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清ALB、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评分、运动恐惧情况及评估运动康复管理的区别。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MLHFQ各领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LVEDD)〕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6-MWT评分大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运动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动康复管理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运动恐惧患者中, 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提高运动耐量, 降低运动恐惧情况,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孟桂平李莉储盼婷陶晓燕郭增王晓陈菊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PBL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的应用对于提高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间的82名护理专业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PBL教学法)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名,在教学前后,评价两组护生的理论水平、护理操作技能及其综合素质。结果与教学前相比,教学后两组护生的理论水平、护理操作技能均得到明显的提升(P<0.05)。在教学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生的理论水平[(91.75±4.82)分>(83.16±4.55)分]、护理操作技能[(92.41±5.08)分>(83.44±6.42)分]、主观能动性[(94.15±2.06)分>(80.15±4.22)分]、护患沟通[(93.82±2.74)分>(83.64±5.12)分]、问题分析能力[(92.08±3.55)分>(84.09±3.82)分]、应急反应能力[(91.12±4.28)分>(81.57±4.36)分]相对更低(P<0.05)。结论PBL教学法的应用,对于提高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陶晓燕孟桂平陈菊
关键词:PBL教学法教学应用
冠脉支架置入术并发假性桡动脉瘤1例护理体会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疾病谱和死亡原因发生了很大变化,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括质量。近年来冠脉支架置入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冠心病介人术可迅速、精准的确定病变的部位和程度,指导临床治疗,目前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介入治疗毕竟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措施,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
陶晓燕陈洪让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护理
1例超高龄心力衰竭伴交感电风暴患者的抢救护理
2019年
报道1例超高龄心力衰竭伴交感电风暴患者的抢救护理情况。
孟桂平陶晓燕
关键词:电风暴心力衰竭老年人抢救护理
分级护理模式对慢性心衰患者服药依从性、运动耐力的影响探讨
2023年
研究慢性心衰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60例患者(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分级护理模式观察组各30例。结果 分级护理模式下患者心率恢复时间、水肿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降低至8.08±1.67(d)、4.15±1.78(d)、12.86±1.95(d),服药依从性、总满意度均提高至96.67%,LVEDD、LVESD下降至50.34±6.15(mm)、49.65±5.10(mm),LVEF提高至44.73±8.85(%),护理态度、护理操作、护理内容评分以及运动储量、6min步行距离提高至88.54±2.61(分)、87.20±1.49(分)、88.10±2.53(分)、5.18±0.95(METs)、244.26±32.45(m),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分级护理模式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好,更具推广价值。
王晓孟桂平陶晓燕
关键词:慢性心衰服药依从性
综合重症护理干预在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探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接受综合重症护理前后,患者身心状况指标变化。方法 纳入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2022年6月~2023年5月)作为研究对象,在分组后,将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接受综合重症护理的50例患者设置为研究组,对比干预前、后,不同护理模式干预下,患者的身心指标变化。结果 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组间对比心功能指标水平、生化指标水平,及HAMA、HAMD、SF-36、认知度、满意度分值,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综合重症护理,对进一步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生化指标水平有更为明显的效果,同时,对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以及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更具明显效果,可推广以及应用。
陶晓燕孟桂平储盼婷
关键词: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心理健康状态
优质护理配合血压管理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配合血压管理的应用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2例纳入研究,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配合血压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75.54±5.09)分>(68.37±4.82)分,t=6.549]相对更高(P<0.05),而护理后的收缩压(SBP)水平[(17.49±1.15)kPa<(18.94±1.42)kPa,t=5.081]、舒张压(DBP)水平[(11.29±1.64)kPa<(12.06±1.39)kPa,t=2.293]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7.49±4.74)分<(45.12±5.05)分,t=7.054]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配合血压管理,在稳定控制血压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疾病的危害性。
程莉莉孟桂平陶晓燕陈菊
关键词:优质护理血压管理高血压冠心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