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瑛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 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 ACC)的临床病理诊断特征.方法:光学显微镜观察5例ACC临床病理特点.结果:5例ACC中,女性3例,男性2例,瘤体直经5.5~18.0 cm;形态学显示瘤细胞呈明显的异形性,核分裂像、坏死及血管浸润可见,癌巢间见宽大的纤维带;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结论:肿瘤包膜外浸润和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是诊断ACC非常可靠的恶性指标,而细胞异型、核分裂像增多、包膜外浸润及肿瘤中出现宽大的胶原纤维等指标有重要的诊断参考价值.
- 李里香张文昌雷瑛廖首生
-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病理学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 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对6例SPT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光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细胞α-AT等9种抗体的表达,并对其中1例做AB/PAS染色。结果6例SPT中5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平均年龄34岁,瘤体平均直径9.3cm;光镜下瘤细胞圆形,大小较一致,无明显异型性,排列成实性片状区和假乳头状结构,假乳头轴心黏液变性,囊性区常见出血、坏死;其中1例除上述特征外还出现了大量的印戒细胞样瘤细胞,这些瘤细胞AB/PAS染色阴性,CEA阴性,S-100蛋白阴性,随访至今已4年余,无复发及转移。2例浸润包膜及周围胰腺组织;6例中3例有随访的均健在且无复发及转移。免疫组化检测:6例V im阳性(6/6),4例α-AT阳性(4/6),3例Syn阳性(3/6),1例CK弱阳性(1/6)、PR阳性(1/6),ER阴性(0/6),EMA阴性(0/6),CEA阴性(0/6),S-100蛋白阴性(0/6)。结论SPT好发于年轻女性;组织形态学特征为瘤细胞大小一致,排列成实性片状区与独特的假乳头状结构,偶见瘤细胞呈印戒细胞样,间质可黏液变性;该肿瘤生物学行为交界性或恶性潜能未定的肿瘤,即使出现包膜及周围胰腺浸润,预后亦较好。
- 李里香黄传生张文昌雷瑛
-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 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测定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鼻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收集 4 4例发生于鼻腔及口腔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用免疫组化染色 (S -P二步法 )标记CK、LCA、CD3 、CD2 0 、CD45RO、CD56和CD79a抗体。结果 2 0例为鼻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占 4 5 .4 5 % (2 0 / 4 4)。免疫标记瘤细胞LCA、CD3 (胞浆 )、CD45RO、CD56全部阳性表达 ;不表达CK、CD2 0 、CD79a。结论 鼻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发生于结外 ,具有独特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形态的淋巴瘤 ,免疫组化检查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汪庆余雷瑛余文虎
- 关键词:鼻肿瘤淋巴瘤NK/T细胞免疫组化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对4例HAML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B45等10种抗体在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其中3例肿瘤组织由平滑肌、脂肪和血管按不同比例构成,1例由单一的上皮样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例均显示黑色素标记HMB45阳性和肌源性标记SMA阳性。结论HAML由平滑肌、脂肪及血管按不同比例构成,形态变异大,瘤细胞表达黑色素标记,HMB45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 李里香张文昌涂明雷瑛廖首生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 205例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组织分类
- 2005年
- 目的探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根据WHO(2000)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回顾分析205例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并进行组织分类。结果恶性淋巴瘤205例中,霍奇金病(HD)7例,占3.41%,均位于淋巴结内;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98例,占96.59%。NHL按细胞起源分类:(1)B细胞淋巴瘤138例,占69.21%。其中以下几种类型多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78例,占56.9%;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27例,占19.7%;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细胞淋巴瘤12例,占8.9%。(2)T细胞淋巴瘤58例,占29.70%。其中鼻/鼻型NK/T细胞淋巴瘤23例,占38.9%;周围T细胞淋巴瘤15例,占25.9%;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9例,占15.5%;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8例,占13.8%。(3)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及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各1例,占0.99%。NHL发病部位:位于结内73例,占35.9%;结外125例,占64.1%。结论应用WHO(2000)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对恶性淋巴瘤进行分类有重要的临床病理意义。
- 汪庆余雷瑛王和武余文虎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WHO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