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世强

作品数:109 被引量:28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理学
  • 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9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篇化学工程
  • 6篇机械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3篇核科学技术
  • 2篇生物学
  • 2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1篇XAFS
  • 24篇合金
  • 21篇催化
  • 20篇XAFS研究
  • 18篇催化剂
  • 14篇X射线吸收精...
  • 13篇EXAFS
  • 13篇EXAFS研...
  • 12篇局域结构
  • 12篇机械合金化
  • 12篇合金化
  • 9篇晶态
  • 9篇非晶
  • 9篇非晶态
  • 8篇非晶态合金
  • 8篇XANES
  • 8篇FE
  • 7篇纳米
  • 7篇加氢
  • 7篇半导体

机构

  • 105篇中国科学技术...
  • 2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河海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5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盐城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沙电力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景德镇陶瓷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108篇韦世强
  • 21篇孙治湖
  • 20篇闫文盛
  • 19篇刘文汉
  • 17篇张新夷
  • 14篇贺博
  • 13篇徐彭寿
  • 9篇王其武
  • 9篇潘志云
  • 9篇钟文杰
  • 9篇胡天斗
  • 8篇殷士龙
  • 8篇李忠瑞
  • 8篇闫文胜
  • 8篇范江玮
  • 8篇王晓光
  • 7篇陈栋梁
  • 7篇谢亚宁
  • 6篇张国斌
  • 6篇卞清

传媒

  • 17篇中国科学技术...
  • 15篇物理学报
  • 13篇核技术
  • 8篇Chines...
  • 7篇北京同步辐射...
  • 6篇科学通报
  • 6篇物理化学学报
  • 4篇Chines...
  • 3篇物理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高能物理与核...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真空科学与技...
  • 2篇中国科学:化...
  • 1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1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 5篇2002
  • 17篇2001
1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械合金化Fe-Cu系统的EXAFS研究被引量:12
1994年
EXAFS研究Fe-Cu系二元金属的Fe和Cu配位环境随球磨时间及组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方法能扩展Fe和Cu金属的固溶范围并形成纳米尺寸的非平衡亚稳态合金晶粒,Fe_(80)Cu_(20)(160b)中Cn的K吸收谱和RSF出现bcc结构的特征,其Fe-Cu的合金晶粒为bcc结构;Fe_(60)Cu_(40)(160k)中Cu和Fe的RSF都为fcc结构,其合金晶粒的结构与Fe_(80)Cu_(20)的不同,为fcc结构,但合金晶粒中未形成均匀分散的Fe-Cu合金相是Cu略富积于核,Fe偏析于表面的亚稳态结构。
韦世强殷士龙刘文汉刘方新高琛杨元政董远达胡天斗
关键词:机械合金化
机械合金化Fe_(0.6)Ni_(0.4)体系的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利用XAFS(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和XRD(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机械合金化Fe_(0.6)Ni_(0.4)系统在制备过程中的晶体结构和Fe原子的局域配位环境。结果表明,球磨5h,样品中Fe、Ni原子开始产生合金化,但仍然为bcc和fcc混合的两种物相;球磨10h后,bcc结构Fe的特征配位峰消失,转化为fcc结构,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配位无序度逐渐增大;球磨40h后,Fe原子的近邻结构又有新的变化,是由多种物态组成的混合物。
卞清谢治张静阎文胜韦世强殷士龙
关键词: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射线衍射机械合金化磁性材料铁镍合金
无电解镀镍磷非晶态合金的近边结构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用DTA、XRD和EXAFS方法研究无电解镀镍磷合金层结构。其中含P10%(重量百分比)左右的Ni-P合金层是非晶态合金固溶体,Ni、P之间存在共价键作用,Ni—Ni键长0.25nm;Ni—P键长0.28nm;经400℃热处理1h后的含P10%的Ni-P镀层是Ni3P晶态与Ni-P非晶态的混合物。EXAFS方法给出了镍磷合金层的结构、键长和配位原子情况,体现出EXAFS方法在研究金属结构尤其是非晶态金属结构方面的优越性。
孙克宁张永忠姚枚周德瑞解金海韦世强
关键词:镍-磷非晶态合金
Ni-Fe负载催化剂结构及其CO_2加氢甲烷化活性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用EXAFS、XRD实验方法研究了负载在η-Al_2O_3和Si_2载体上的镍、铁金属及Ni-Fe双全属催化剂的结构,TPR技术考察载体和加入的第二组分铁对镍还原峰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η-Al_2O_3载体与金属的相互作用比相应SiO_2的大,Ni-Fe双金属催化剂形成镍铁合金晶粒.bcc结构α-Fe的CO_2加氢甲烷化活性很低,Ni-Fe双金属催化剂中fcc结构铁的活性相当高,与镍的活性相近,认为是bcc结构α-Fe的表面层铁原子间距离2.87A,较fcc结构铁的长0.39A,使H_2难于形成的解离吸附所致。在相同反应温度下Ni-Fe/SiO_2催化剂的活性比Ni-Fe/η-Al_2O_3催化剂的小几倍的主要原因是Ni-Fe/SiO_2催化剂的Ni-Fe合金晶粒中铁在表面偏析的程度大和仍带有部分bcc结构α-Fe的性质。
韦世强黄敏明陈三佑戎晶芳王其武杨承宗
关键词:CO2加氢
超细Ni-B非晶态合金的退火晶化及其催化性能被引量:15
2000年
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3种方法研究化学还原法制备的NiB超细非晶态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XRD和XAFS结果表明, NiB超细非晶态合金的退火晶化过程分两步进行,在 325℃的退火温度下, NiB超细非晶态合金晶化生成纳米晶 Ni3B亚稳物相;在 380℃或更高的退火温度下,绝大部分Ni3B进一步晶化分解生成金属Ni物相,其产物中Ni的局域环境结构与金属Ni箔的基本一致.发现纳米晶Ni3B比超细Ni-B非晶态合金或晶态金属Ni粉末有更好的苯加氢催化活性,表明其催化反应活性中心由具有适当几何构型的Ni与B原子组成.
韦世强李忠瑞张新夷陈昌荣刘文汉胡天斗谢亚宁刘涛王晓光
关键词:镍硼合金
MnxSi1-x磁性薄膜的结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方法研究了在Si(100)衬底上及600℃温度条件下用分子束外延(MBE)共蒸发方法生长的MnxSi1-x磁性薄膜的结构.由XRD结果表明,只有在高Mn含量(8%和17%)样品中存在着Mn4Si7化合物物相.而XANES结果则显示,对于Mn浓度在0.7%到17%之间的MnxSi1-x样品,其Mn原子的XANES谱表现出了一致的谱线特征.基于多重散射的XANES理论计算进一步表明,只有根据Mn4Si7模型计算出的理论XANES谱才能够很好的重构出MnxSi1-x样品的实验XANES谱.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在MnxSi1-x样品中,Mn原子主要是以镶嵌式的Mn4Si7化合物纳米晶颗粒存在于Si薄膜介质中,几乎不存在间隙位和替代位的Mn原子.
任鹏刘忠良叶剑姜泳刘金锋孙玉徐彭寿孙治湖潘志云闫文盛韦世强
关键词:分子束外延XRDXANES
Zn_(1-x)Co_xO稀磁半导体薄膜的结构及其磁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射线衍射和磁性测量等技术研究脉冲激光气相沉积法制备的Zn1-xCoxO(x=0.01,0.02)稀磁半导体薄膜的结构和磁性.磁性测量结果表明Zn1-xCoxO样品都具有室温铁磁性.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其薄膜样品具有结晶良好的纤锌矿结构.荧光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测试结果表明,脉冲激光气相沉积法制备的样品中的Co离子全部进入ZnO晶格中替代了部分Zn的格点位置,生成单一相的Zn1-xCoxO稀磁半导体.通过对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的分析,确定Zn1-xCoxO薄膜中存在O空位,表明Co离子与O空位的相互作用是诱导Zn1-xCoxO产生室温铁磁性的主要原因.
吴文清史同飞张国斌符义兵潘志云孙治湖闫文盛徐彭寿韦世强
SiO_2/Si衬底上石墨烯的制备与结构表征被引量:8
2012年
在分子束外延设备中,利用直接沉积C原子的方法在覆盖有SiO_2的Si衬底(SiO_2/Si)上生长石墨烯,并通过Raman光谱和近边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等实验技术对不同衬底温度(500℃,600℃,700℃,900℃,1100℃,1200℃)生长的薄膜进行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衬底温度较低时生长的薄膜是无定形碳,在衬底温度高于700℃时薄膜具有石墨烯的特征,而且石墨烯的结晶质量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而改善,但过高的衬底温度会使石墨烯质量降低.衬底温度为1100℃时结晶质量最好.衬底温度较低时C原子活性较低,难以形成有序的C-sp^2六方环.而衬底温度过高时(1200℃),衬底表面部分SiO_2分解,C原子与表面的Si原子或者O原子结合而阻止石墨烯的形成,并产生表面缺陷导致石墨烯结晶变差.
康朝阳唐军李利民闫文盛徐彭寿韦世强
关键词:分子束外延SIO2/SI
Ni-Mn催化剂结构的EXAFS研究被引量:4
1990年
本文用EXAFS方法测定了CO_2加氢甲烷化的镍锰双金属催化剂的结构。Ni-Mn/SiO,催化剂中镍和锰的EXAFS谱采用透射法获得,实验数据经过快速付立叶变换及最小二乘法参数拟合处理后.焙烧的Ni-Mn/SiO_2(Ox)催化剂的R_(Ni-O)=2.05A,R_(Mn-O)=1.90A,Ni和Mn的RSFs图分别与NiO、MnO_2的相近,表明镍、锰主要是以NiO、MnO_2的晶粒分散在SiO_2载体上.还原的Ni-Mn/SiO_2(Re)催化剂的R_(Ni-Ni)=2.50A,R_(Mn-O)=2.27A,说明已经生成了金属镍和MnO,镍的配位数为7.3,表明Ni-Mn/SiO_2(Re)中镍是以高分散的小晶粒存在。XRD方法也只观察到Ni-Mn/SiO_2(Re)有很弱的衍射峰,也证实生成的Ni、MnO晶粒是很小的,与EXAFS有一致的结论。与Ni/SiO_2催化剂相比,Ni-Mn/SiO_2(Re)催化荆的CO_2甲烷化高活性原因,我们认为是Ni与MnO的强相互作用及镍的高分散导致的。
王其武韦世强
关键词:CO2
Ni_(100-x)P_x合金的X射线谱学研究
2009年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化学还原法制备的不同磷含量的Ni100-xPx合金的原子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当x=10时,磷元素的掺入导致了NiP样品中fcc结构的镍晶格扭曲和膨胀,Ni-Ni第一近邻配位的键长约增加0.03.随着磷含量的增加,膨胀和扭曲加剧,当x达到14左右时,样品的fcc-Ni晶格被完全破坏,从而形成非晶态NiP合金.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的结果表明,低磷含量(x≤10)时NiP样品的电子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随着磷含量的增加,Ni 4p态的分布变得宽化和越来越弥散.而当x达到26时,有大量电荷从Ni原子转移到P原子.
宋晋湘潘志云姜政李忠瑞叶剑孙治湖韦正韦世强
关键词:XAFSXANESXRD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