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娟萍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脂肪间充质干...
  • 6篇细胞
  • 5篇向心
  • 5篇分化
  • 4篇诱导分化
  • 4篇肌细胞
  • 3篇心病
  • 3篇祖细胞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祖细胞
  • 3篇冠心病
  • 3篇5-氮胞苷
  • 2篇蛋白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端粒酶活性
  • 2篇心肌

机构

  • 14篇兰州军区兰州...
  • 4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兰州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5篇韩娟萍
  • 13篇张卫泽
  • 11篇陈永清
  • 10篇马凌
  • 4篇秦勉
  • 4篇李国庆
  • 4篇李涛
  • 3篇哈小琴
  • 2篇张耀辉
  • 1篇张玉秀
  • 1篇樊艳
  • 1篇郭军
  • 1篇尹强
  • 1篇惠玲玲
  • 1篇焦丕奇
  • 1篇陈跃武
  • 1篇李自成
  • 1篇王菲
  • 1篇郭亮
  • 1篇吕同德

传媒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心脏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变异型心绞痛2例
2013年
1临床资料 患者1,男性,72岁,因“间断心前区疼痛1年,加重12h”,于2010年6月26日以“急性冠脉综合征”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心前区疼痛1年,每次持续3min左右,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多于凌晨4:00~5:00时发作。入院前12h反复发作10余次,含服“硝酸甘油”约3min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血压控制尚可。吸烟40余年,平均20支/d。无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查体:
韩娟萍张卫泽
关键词:变异型心绞痛冠脉造影老年人ST段改变
5-氮胞苷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毒理遗传学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5-氮胞苷(5-aza)对成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向心肌细胞方向诱导分化的毒理遗传学影响.方法:自成人脂肪组织中分离培养ADMSCs,用5-aza对ADMSCs进行诱导,设立不同诱导浓度的I,II,III,(5,10,20μmol/L)组及对照组IV,光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RT-PCR方法检测cTnI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并对各诱导组常规核型分析.结果:诱导后4wk I,II,III组ADMSCs呈现类似心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I,II,III组免疫组化结果见cTnI阳性表达,RT-PCR条带见cTnI基因表达.各组染色体结构及数目均未见异常.结论:5-aza作为诱导剂对ADMSCs遗传性无不良影响.
张卫泽李国庆陈永清马凌秦勉韩娟萍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细胞遗传
5-氮胞苷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观察5-氮胞苷(5-aza)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向心肌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方法:对第3代细胞以10μmol/L 5-aza诱导作用24 h后,用含体积分数5%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检测NKX2.5、GATA4及cTnI基因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cTnI蛋白表达。结果:5-aza作用7 d后ADMSCs形态及排列开始发生变化,RT-PCR产物条带见NKX2.5、GATA4基因的表达。4周后见极个别细胞出现细微搏动,免疫细胞化学显示cTnI阳性,RT-PCR产物条带见cTnI基因表达。结论:5-aza可以诱导ADMSCs向自发搏动的心肌样细胞分化。
李国庆张卫泽马凌陈永清秦勉韩娟萍张耀辉
关键词:干细胞5-氮胞苷分化心肌样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和心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张卫泽郭军马凌李自成陈永清陈跃武韩娟萍
本项目历时10年,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是从细胞分离、诱导因素、鉴定方法和遗传稳定性等方面探索了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过程;第2阶段中,我们不仅在心肌梗死动物模型上研究了MSCs移植所发挥的多效心脏保护...
关键词: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心脏保护
法舒地尔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Rho激酶(ROCK)抑制剂法舒地尔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老年患者分为两组:(1)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等);(2)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BN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同常规抗心衰治疗组相比,加用法舒地尔组患者临床有效率、6min步行距离及LVEF明显提高,BNP显著降低(P<0.05)。结论法舒地尔结合常规抗心衰治疗能够明显改善老年CHF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指标,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陈永清张卫泽李涛韩娟萍马凌
关键词:RHO激酶抑制剂脑钠肽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及内皮祖细胞数量检测及意义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与CD133+内皮祖细胞数目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与30例非冠心病患者(非冠心病组),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FITC-鼠抗人CD133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133+细胞数目;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外周血中CD133+细胞数目少,血浆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CD133+细胞数量与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呈负相关。结论:检测外周血中CD133+细胞和血浆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浓度,有望成为诊断冠心病的辅助检查。
杨彩韩娟萍哈小琴
关键词:冠心病肝细胞生长因子内皮祖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张卫泽马凌陈永清李涛郭亮韩娟萍
该课题自2004年10月启动,至2010年7月结题,由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和兰州大学共同完成。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由于和其它组织器官不同,心肌细胞一旦坏死不能再生,对已坏死的心肌组织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随...
关键词: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治疗生物工程
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与EPCs端粒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s),接种至明胶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d后进行细胞免疫组化鉴定EPCs,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TRAP-PCR银染法检测EPCs端粒酶活性。结果从人外周血能成功分离EPCs细胞。从冠心病患者分离的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较非冠心病患者下降。冠心病患者EPCs端粒酶活性较非冠心病患者低。结论冠心病患者EPCs功能显著减弱,可能与EPCs端粒酶活性降低有关。
韩娟萍哈小琴吕同德张卫泽尹强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端粒酶冠心病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遗传稳定性被引量:11
2009年
背景:研究发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核型具有不稳定性,且干细胞移植后长期安全评价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目的: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的遗传稳定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11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研究中心完成。材料:成人腹部大网膜脂肪组织来源于单纯性阑尾炎患者,由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普通外科提供。方法: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HG-DMEM培养基吹打细胞沉淀,过滤后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待细胞生长至70%~80%融合时消化传代。分别取第3,25,30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相关指标检测。主要观察指标: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细胞增殖、核型分析、超微结构电镜观察、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第3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D13,CD44,CD59均呈阳性表达,而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CD34及成纤维细胞表面标志HLA-DR均呈阴性表达;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均未见异常,呈二倍体结构;镜下可见完整的高尔基复合体,数量较多的粗面内质网,部分糖元颗粒分布在胞浆中。第25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裂增殖作用强于第3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多条染色体出现断裂畸变,并且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呈亚二倍体或超二倍体核型;核仁增大,异染色质及线粒体数量增多,内质网数量少,细胞较为幼稚。第3,25,30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表达吸光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离获得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长期体外培养具有遗传不稳定性,有向肿瘤细胞突变的倾向。
张卫泽李国庆陈永清马凌韩娟萍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核型肿瘤细胞
左心室大小和术后收缩压变化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左心室(LV)大小和术后急性期收缩压(SBP)变化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的影响。方法: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评估21例CRT患者的心功能及超声参数。至术后6个月时,NYHA至少下降1级,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至少降低10%的为CRT反应较好组,余为反应较差组。结果:术后6个月时,反应较好组和其基线期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32±9)%vs.(45±10)%,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显著降低[(237±54)ml vs.(151±45)ml,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显著降低[(68±8)mmvs.(55±6)mm,P<0.05]、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显著降低[(165±46)ml vs.(84±31)ml,P=0.01]、NYHA的分级由术前6/8(III/IV)降至术后11/3(II/III);反应较差组和术前相比有所改善,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反应较好组术后7d SBP均显著升高(P<0.05),反应较差组下降。结论:心力衰竭患者CRT治疗反应较好与治疗前左心室较小和术后急性期SBP升高有关联性。
惠玲玲张卫泽陈永清马凌韩娟萍张玉秀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收缩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